分享

张恩勇:说过年

 深浅视频 2021-06-08

时间永是流逝

社会永是发展

人们越来越幸福

可是那些

老的“年味”已经流逝

新的“年味”留给新人

说过年

文 | 张恩勇

过了春节,过元宵,过了元宵,年远了。可是我常常反思:这年是怎样过来的,我过年了吗?

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就是如此。到时候,也就过了。就像上中学的那段时间,校长老师们整天教育我们说:“你们是跨世纪人才,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当时对“跨世纪”非常神秘。一想起来就兴奋。可是当我做好了三十多年的准备,就要“跨”的时候,找不到当时的那份感觉了。但是世纪是跨过来了,是不是人才还有待社会检验。

时间永是流逝,社会永是发展,人们越来越幸福。可是那些老的“年味”已经流逝,新的“年味”,留给新人。

过年,穿新衣,放鞭炮,压岁钱,走亲戚。兄弟姐妹多的人家,每人也只能换一件新衣,如哥哥的上衣,弟弟换个新裤子,姐姐买个新围脖,妹妹穿双新鞋子等等。鞭炮要提前买好,放到安全的地方,到过年的前几天,父亲嘱咐:拿到院子里晒晒。我和弟弟就在砖落上,铺上一层纸,小心翼翼地把鞭炮放上。现在想想就是两百头的,小鞭而已。那时把我们的作业纸,拿到村庄后头的二叔家,换来的。父亲教我和弟弟放炮,是认真的,神圣的。只要父亲让我们干什么,就一定是多几分景仰,少几分快乐。

父亲的意思,放鞭炮就是要把家的邪气吓跑,把吉祥之气迎来。这鞭炮不是给人放的,是给神准备的。因此要震天响,不响他就不满意。有时候,我和弟弟也有放不响的时候,就吓得不敢说话了。父亲也不批评,因为大过年的,应该喜庆,再说啦,鞭炮也不是我们制造的。

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是从三十开始的,这之前的蒸馍,宰羊,称肉等都是准备。三十上午要打扫院子,这不是一般地做卫生。这是迎接神仙用的。首先把院子里的障碍物,拾掇干净,即便是一个小砖头瓦块,也不能放过。我扫地,弟弟捡瓦块。父亲年年指挥。有一点不满意,他就严厉的批评我们。我们总是忍着一切的不快,等待最后把事情干好后,父亲的表扬。父亲的表扬是铭心刻骨的,一辈子表扬几次也是有数的,“物以稀为贵”,父亲的每一次的表扬,都成为我们兄妹几个的最大鼓励和财富。后来,连父亲高兴的表情,我们也非常珍惜。

新年新气象

打扫好了院子,要放三声炮。以示这项工作完成。接下来的事情是淘香炉,给神烧香,要换新炉灰。从厨房锅灶底下,把炉灰掏出来,放个罗里面,筛出细灰。然后再把细灰放到香炉里,按一按,结实一些,就放回原处。这些事情,也是我和弟弟来干,而且要严肃,有一次,弟弟嫌麻烦说了一句不合过年吉利的话,被父亲批了,伺候神灵是要严肃的。

下午就是包饺子了,这是母亲和妹妹的事情。她们围拢一个小桌子,有说有笑地包饺子,也有很多讲究,只是母亲总是很耐心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老人们只会继承。后来才知道包饺子来回的捏三圈,道理就是把嘴闭上,少说多做。

我和弟弟的活,就是要贴春联,几间房子,十几年没有变化,就是过年的时候,贴上对联,就立马有了新的感觉,节日的氛围往往就是在门对和爆竹声中体现出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也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的对联。中国传统文化中,福寿安康是个永恒的主题。美妙的对联中,含有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长流水”,就是“不老松”。然而又有几家的老人能如此呢!千年的流水冲走了多少人生,不老的松树见证了多少逝去的生命。

新年新气象

今年回家过年,应该是回家过节,我过的不是年,因为我的二老都不在了,我和弟弟,妹妹各领着一家人来到生于斯长于斯的院落,看着爹娘微笑的遗像,真是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从家回来,睡不安寝,食不甘味。有我在,孩子们就有我小时候的幸福。

为了孩子们的幸福,老人们一定要健康常在,这就是我活着的一个理由。

过年好,现在的年轻家长,谁还会教给孩子如何过年?谁能教孩子过年不仅仅是发压岁钱?谁还能领着孩子敬敬神?谁还能领着孩子到祖坟上送些纸钱?……

一年又一年,忘不掉的年味,停不下的期盼!

正月十九日于北


编辑 齐泺

【2018征稿】咱爸咱妈的手艺!

看!这个军人家庭如此“错峰过年”

回老家过年的日子,温暖又扎心

新年走亲戚那些事儿:小娘舅是个"老玩童"

吃过元宵,听着母亲的唠叨,启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