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设施农业典型省份发展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

 我心……飞翔 2021-06-09

相较于北方主要农业省份,广东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规模和效益虽有一定提升, 但受到品种、技术、自然灾害频发及土地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整体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通过介绍我国现代 设施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选取了部分典型省份,分析了各省的主要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做法,以期对推进广东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有所借鉴。

我国设施农业典型省份发展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

1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现代化设施农业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产出的产业,能够保障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充分 利用人工技术手段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国外设施农业 由于应用较早、技术成熟,其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设施 设备也不断完善,并依托成套的技术、标准的生产规程,实现了产量稳定及品质可靠的周年生产。其中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国家的设施农业技术已达到世界领 先水平。国内的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引进保护栽培技术,但一度发展缓慢,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地膜覆盖技术从日本引进之后,相关技术才得到快速推广。

随着国内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设施农业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当前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模式,至 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其中普遍采用的模式有:以中小拱 棚为主的简易设施型,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一 般设施型及以工厂化温室为代表的复杂设施型,其中 以一般设施型发展最快。截至 2018 年末,全国主要设施(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面积达到 189.42 万 hm2 ,居世界第一,不仅在设施装备及生产技术方面 取得了大量成果,也不断完善了其产业链条,将设施农业打造成了融合多种功能的重要载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 典型省份设施农业发展经验

2.1 山东省

2.1.1 产业发展特点。近年来,设施农业已然成为了山 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这其中以寿光市最具代表性。寿光市是我国设施农业最先起步、拥有最佳 “温室农业”基础的城市。从 20 世纪 80 年代成功研制 冬暖式蔬菜大棚以来,以蔬菜产业为核心的寿光农业, 依托多年的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形成了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寿光模式”。

2.1.2 主要发展经验。一是加快设施蔬菜种业的科技研发。寿光市通过“内培、外引 + 扶持”的措施,全力打造 中国蔬菜种业硅谷。截至 2020 年,内培蔬菜育种企业 300 余家,年自主育苗量达 17 亿株;外引方面,有中国 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寿光设施农业研究中心、 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先后落地寿光;同时,政府为外引机构无偿提供试验及办公场 所,配合财政支持投入,保障顺利运行。二是设施产业 坚持园区化、集群化发展。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 动,以建立产业示范区的模式,推进农业经营由分散向 大型园区化转变,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支持 设施蔬菜专业镇村的建设,推动典型品种集群式发展, 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三是依托标准化保障设施蔬菜高 质量发展。寿光市建有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致力于 设施蔬菜全产业链的标准研制,围绕“制定修订标准、 示范发布标准、推广使用标准”,大力促进质量兴农。四 是以区域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19 年,“寿光蔬 菜”集体商标作为全国第一个蔬菜区域公用商标获得 国家商标总局批准,成为引领寿光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有力依托。五是广拓销售渠道、提振 产业发展信心。政府及龙头企业带头积极拓展设施农 产品销售渠道,保障产业效益,有效提振了产业发展信 心。如定期举办蔬菜科技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促进设施 蔬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科技交流,依托山东省寿光蔬 菜产业集团在寿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潍坊配送分中心等。六是全产业链创新带动,树立全国设 施农业发展标杆。逐步构建涵盖蔬菜生产、种苗研发、 标准制定、品牌塑造全链条高质量发展体系以及“龙头企业 + 基地 + 农户 + 产业工人 + 生产资料供应商”的 产业组织模式。不仅有效带动本地产业上下游行业的 蓬勃发展,还不断地将最新的产业技术、标准推向全 国。目前,全国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2.2 江苏省

2.2.1 产业发展特点。 2018 年,江苏省主要设施种植总面积达到 33.94 万 hm2 ,位居全国第一。但与本省机 械化水平较高的渔业和畜牧业相比,设施园艺的机械 化发展水平并不高。设施内专用的设施装备开发相对滞后,多数环节仍依赖人工作业。 随着近年来大量产 业进一步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包括江苏在内的沿海地 区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设施农业产业中“用工成本 高、生产效率低、农机农艺融合较慢”等问题进一步凸显。

2.2.2 主要发展经验。

一是加快提升高效设施农业装备 水平。江苏省于 2017 年开始布署了包含设施农业“机 器换人”工程在内的“一项行动 两大工程”,以现代农 业机械化示范园区、重点示范基地等为试点平台,以设施蔬菜、林果、茶叶、花卉等产业示范应用为重点,打造 设施装备较全、配置合理,集成技术应用成熟及重点生 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工程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 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 进标准化生产。江苏省于 2020 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 进农机“两融两适”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以标准化设施以及蔬菜种子处理、育苗、 移栽、施肥、收获、储运等机械化装备与配套农艺技术 示范推广为重点,从生产模式、标准规范、推广应用等 多方面推进设施农业“两融两适”。如针对结球甘蓝这 一江苏传统蔬菜品种,通过借鉴作物类机械化生产的 经验,率先成立了攻关协作组,在全国开展甘蓝类蔬菜 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协同攻关工作,以此为典型,逐步 探索蔬菜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路径。三是强化设施农业 机械化发展配套服务支撑。一方面,全省每年安排 2000 万元资金用于“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 心建设。目前,已经在作物产业农机化服务中取到了良 好成效,2019 年有 5 个典型项目入选《全国“全程机械 化 +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未来会进一步推 广到其他设施农业产业中。另一方面,逐步构建了包含 13 个科技志愿者支队和 63 个科技志愿者服务分队的 设施产业服务人才队伍,有针对性地帮助一线生产人员解决设施操作、维修、安全意识等机械化生产过程中 的共性问题。

2.3 福建省

2.3.1 产业发展特点。2013 年,福建就被商务部、财政部指定为“南菜北运”试点省份,多年来以设施农业为 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冬春蔬菜,既丰富了北方人民的“菜篮子”,又大幅增加了本省农民的收益。 截至 2018 年,福建仅蔬菜全产业链产值就已达1500 多亿元,其 中冬春蔬菜和夏秋高山蔬菜优势明显,出省外调蔬菜占全省蔬菜总量的 1/3 以上,蔬菜出口量稳居全国前列。

2.3.2 主要发展经验。一是产业发展定位明确,政策扶 持精准。为满足本省冬春设施蔬菜井喷式的发展需求, 福建省自 2013 年至今每年从省级财政中安排近 2 亿 元对设施大棚进行针对性补贴。目前,全省整体已形成 了闽江口以南冬春蔬菜优势区域,进一步扩大了茄果 类、瓜类等冬春蔬菜的供应量。冬春设施蔬菜的发展有 效地将福建优势气候资源转化为了优质农产品,同时 也改善了种植结构。二是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对外合 作。一方面从 2014 年起联合以色列、荷兰等国外专家 团队,创立了设施农业技术装备产业联盟,充分吸收国 外先进经验。同时,与国内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国 产化农业设施装备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另一方面, 在发展模式上,借鉴气候条件相似且现代农业生产及 技术发达的台湾省经验,充分利用承接台湾省农业转 移的优势,大力开展闽台农业合作,引进台湾精致农 业,应用在包括设施农业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中。截 至 2019 年,全省创建了 6 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吸引了 624 家台资农业企业入园创业,成为了海峡两 岸农业合作的绝佳样板。三是注重信息化建设,通力打 造设施农业“最强大脑”。为了提升全省设施农业智能 化管理水平,福建省 2014 年建设了大陆首创的设施农业总控中心,可通过互联网连接省内各地的温室大棚、 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农业设施,实现了对全省百万亩设 施农业、约 3000 个监控点的全程自动监控,同时实现 优质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设施农业的加速发展 也促进了相关配套服务的转型、融入。如福建省气象部门创新性地开发了“互联网 + 设施农业 + 气象服务” 新模式,自主研发监测设备、开发移动应用平台,融合 多种技术,形成了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探索出了一 条精准信息化服务的道路。

3 对广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启示

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做法,广东省今后可从 以下几方面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发展。

3.1 以大型示范园区引领打造产业集群

建设大型设施农业园区,有利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充分吸引和聚集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重要生产 要素和优势经营主体,通过“政府牵头、科技引领、企业 运作”,以“(社会资本)企业 + 示范基地 + 产业农民” 的运作模式,大力推进优势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包 含育苗、生产、仓储、加工、营销等在内的设施农业全链 条的开发,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产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成为现代设施农业先进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的辐射源和展示窗口。

3.2 在各关键环节上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用 传统的设施生产规模及发展模式都较为分散,整体随意性强,市场信息也不够通畅,导致产品质量不稳 定,难以产生规模效益。龙头企业能够充分发挥资金、 技术、管理及品牌渠道等优势形成带动效应,充分照顾到一线农民以及设施农业生产中各环节中大多数参与 者的共同利益,形成紧密的协同发展关系,通过优化的 管理和各环节的有效控制,保障稳定、高质量的产出, 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打造核心竞争力,助推设施农业 产业良性发展。

3.3 多态融合加强设施农业科技支撑

设施农业的优质稳定生产涉及因素众多,而现代 技术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包括生产端的 育苗技术、设施装备技术、栽培技术、加工保鲜技术,更有生产环境监测、智能控制技术、质量安全追溯等全过程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技术力量正在渗透到设施 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加强各个科技领域产学研用的 协同创新,实现设施农业配套技术体系的多态融合,才能满足新形势下设施农业综合发展的需求。

3.4 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中政府的总枢纽作用

产业发展前期,首先,政府应根据本地设施农业产业所具有的产业发展基础、环境基础及相应的发展特点优势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好整体发展定位及发展方向;其次,以财政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等方式整合利用 设施农业发展资源,结合宣传发动,打造产业发展集群 典型,形成规模效益,从而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及生产 要素向设施农业产业聚集。在产业后续发展过程中,继续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运用行政及市场手段,通 过部门合作与市场渠道整合,构建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枢纽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