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以定西马铃薯等为例

 东山威夷 2021-11-18

作者:周丕东 黄婧

摘 要:以山东寿光蔬菜、甘肃定西马铃薯、福建安溪茶叶产业为例,分析了山东、甘肃和福建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条件,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积极培育和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炼出三地在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孵化和成长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

产业集群式发展已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生命力的经济现象。实践证明,农业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农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全国各地都在依托特色优势农业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当地的产业集群,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福建安溪茶叶产业。现将这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介绍如下。

1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

1.1 发展历程及规模

寿光市地处山东省北部沿海,面积2 180 km2,是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和“中国一号菜园子”。寿光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中南部土地肥沃、水源丰沛,在发展蔬菜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对蔬菜需求量大大增加。1989年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发起了中国北方蔬菜种植的“绿色革命”,率先在本村建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90年发展到144个,并很快扩展到全市。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寿光坚持绿色、生态理念,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着力打造“寿光蔬菜”品牌。目前,全市绿色果蔬种植面积5.6万hm2,建有35万个蔬菜大棚,以保护地栽培为主的品种约占蔬菜种植面积的75%,拥有一流的蔬菜栽培技术、先进的蔬菜经营管理经验和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蔬菜”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产品销往国内300多个大中城市和美国、日本等27个国家[1],给寿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2 成功经验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发展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农业。寿光市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确立了重点发展蔬菜产业的生产布局,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做好引导和服务,促进了寿光蔬菜产业的快速起步。二是坚持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设施蔬菜生产模式。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该市着力推进蔬菜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奠定了寿光蔬菜生产迅速发展的基础,出现了一大批蔬菜专业种植村镇,进而促进了当地市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菜品生产关键环节的安全控制以及最新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培育和产品信息平台建设。寿光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体系培育和产品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寿光建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国内首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国内首家网上蔬菜交易市场以及遍布城乡的蔬菜代购销售网络。四是着力打造了“寿光蔬菜”品牌。2000年,寿光市政府斥巨资成功举办了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极大地促进了寿光蔬菜的生产销售。目前,一年一度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农业展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寿光走向了世界。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商业化合作育种,加快各种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近年来,国内外从事蔬菜种子研发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入驻寿光,为优质蔬菜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六是以蔬菜产业为主线,大力拓展蔬菜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寿光设施蔬菜的发展,有效带动了种苗业、农资、温室建造和建材生产、物流运输以及加工保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蔬菜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农户+生产资料供应商”的产业组织模式,龙头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蔬菜产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2]。

2 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发展

2.1 发展历程及规模

定西地处甘肃中部,面积有2.03万km2,耕地面积有51.35万hm2。定西马铃薯种植已有200多年之久,1996年定西提出大力实施“洋芋工程”,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引进和培育优良新品种,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单位产量和产量。同时,大力推进马铃薯淀粉加工等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使马铃薯产业从传统的初级产品生产向商品性更强的加工产品转变。2012年全市播种马铃薯2.17万hm2,产量498万t、产值达到78.5亿元,全市1万t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有27家,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45万t,实现由“马铃薯之乡”向“中国薯都”的跨越。

2.2 成功经验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经验:一是形成的生产规模和品牌为集群发展奠定了运作基础。种植方面,定西马铃薯种植区域化布局特色鲜明,形成了三大特色马铃薯生产基地;加工方面,全市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1万t以上的有20多家,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46万t,加工产品发展到10余个品种系列;品牌方面,制定颁布5项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注册38个马铃薯品牌商标,5个产品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5个产品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二是有较为完善的民间合作组织和市场网络。定西已形成了以六大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众多中小型农贸市场为补充、各类中介营销组织为依托、农村收购网点为基础的交易批发网络。同时,已建成不同规格的贮藏库,贮藏能力达310万t,在延长鲜薯的上市时间、稳定价格和保证企业加工原料的均衡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服务支撑体系。定西组建了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淀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脱毒马铃薯种苗、原种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亿株和1.5亿粒,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55%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96%以上。脱毒马铃薯繁育以及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为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3]。

3 福建安溪茶叶产业集群的发展

3.1 发展历程及规模

安溪县隶属福建泉州市,土地面积3 057 km2,安溪种植茶树的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是“中国乌龙茶之乡”。茶叶主要种植品种为铁观音,随着茶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茶产业链不断延伸并日益完善,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并演化成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茶产业集群。全县涉及茶行业的产值达到90多亿元,各类茶叶加工企业达1 000多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占比为15%;超过80万人从事涉茶行业,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5 0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茶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广告营销、机械制造、包装印刷、食品加工、茶馆旅馆、交通物流、茶文化旅游、房地产业等多个产业,安溪茶叶产量、茶产业产值、茶产业受益人口、茶产业从业人员等均名列全国前列[4]。茶产业的发展使安溪获得了众多茶叶殊荣,如福建十大产茶大县、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中国世博十大名茶首位、中国茶都、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中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世界名茶铁观音之乡、中国百个重点产茶县首位等。

3.2 成功经验

安溪茶产业集群发展之所以获得成功,其主要经验:一是以生态茶园为基础,致力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全面推行以“树+草+肥+水+路”五位一体、无公害清洁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5+1”生态茶园发展模式,夯实茶叶品质基础。二是加强专业合作,构建联作管理体系。全县组建了16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其中28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4家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家获有机食品认证。通过“龙头企业+自建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农”“专业合作社+茶农”等形式,实现统一管理、规模经营。合作社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害指导防治、统一技术交流培训、统一茶叶品牌、统一质量管理的“五个统一服务”模式。三是以质量追溯为重点,构建质量信用体系。围绕“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体要求,加快生产及交易记录信息化步伐,逐步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突出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示范带动、信息技术、等级评价等,营造茶产业发展环境。四是以地标认证为核心,构建品牌发展体系。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提质量、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安溪县组织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安溪乌龙茶》《安溪乌龙茶标准综合体》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积极参与《乌龙茶》国际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福建乌龙茶》地方标准的制定。全县茶叶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福建省著名商标13个,茶叶标准注册登记率95%以上,茶叶标准实施覆盖率100%。五是以严格执法为保障,构建质量监管检测体系。强化监管检测的技术支撑和法律支撑,先后投资3 000多万元建设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实行农资归口统一经营管理,全面推行农资专营、准入报备、凭证存药等管理制度[5]。

原标题:国内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以寿光蔬菜、定西马铃薯、安溪茶叶为例

作者简介:周丕东(1966-),男,贵州遵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业政策、农业经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