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足因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中医师777 2021-06-09

  

         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病程长,大部分超过5年,诱因多为摩擦伤、烫伤、撕抓伤,单足溃疡较多。基本病理机制是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组织坏死、溃疡、和坏疽。

溃疡发展为坏疽与踝肱指数即患者下肢血管闭塞的程度、是否感染、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水平即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1、下肢血管闭塞程度是坏疽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旦发生足溃疡或深部感染,影响疮口愈合以致坏疽的重要因素就是外周血管的病变程度,踝肱指数低于0.8预示着中度疾病,低于0.5预示着重度疾病。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踝肱指数多在0.35-0.9之间,而静息痛的患者踝肱指数常低于0.4,一般认为这样的病人若不积极治疗将可能面临截肢的危险。当踝肱指数大于1.3则提示血管壁钙化以及血管失去收缩功能,同样也反映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

2、感染是足溃疡发展为坏疽的主因原因

感染菌株主要是金葡菌、表葡菌及绿脓菌。

Wagner 1-2级足溃疡未累及骨组织,感染较轻,一般能愈合。而Wagner 3级以上则表明感染涉及骨质,不易控制,严重的缺血合并感染导致患肢坏疽率明显增高。Wagner 4-5级患者白细胞及CRP明显高于Wagner 1-3级,提示患者存在持续的严重感染,预后差。

3、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是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时由肝脏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可作为糖尿病足感染及预后转归的指标。感染在糖尿病足溃疡的病程中还可以造成疮面水肿、渗出,影响肉芽组织生成造成溃疡难以愈合,最终发展为深部组织坏死、坏疽。

4、血清白蛋白水平

坏疽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非坏疽患者。白蛋白是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白蛋白是阻止溃疡发展为坏疽的有利因素。

保持血清总蛋白﹥65g/L,白蛋白﹥35g/L,对溃疡愈合阻止进展为坏疽有重要意义。平时我们往往强调糖尿病因素,忽略了糖尿病足溃疡的营养支持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