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才女吕碧城:你只看到她的孤独,却不懂她的高贵

 亮哥eoim8x8y62 2021-06-09

图片

1929年春天,维也纳万国保护动物大会上,一位衣衫金翠辉煌,头戴珍珠抹额的优雅女士,正在声情并茂地用英文进行演说。

她高调的装扮,流利的口才,诚挚的感情,深深征服了在场的观众。

这个光彩夺目的女子,正是民国才女吕碧城。

在她身上,有太多和“第一”有关的标签: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权运动提倡者,中国第一位女校长。

这一连串耀眼的成就,即便放在百年后的今天,也令很多人望尘莫及。

但透过悠长岁月回望,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依旧是她终身未嫁,小姑独处的经历。

孤独,似乎成了吕碧城身上无法回避,贯穿一生的关键词。

图片

经得起风雨,在孤独中绽放

吕碧城出生在安徽一个书香世家,母亲能诗能文,父亲任山西学政,后来辞官回家,潜心教育儿女。

在父亲的栽培下,年幼的吕碧城很快显露出了过人的天分。她五岁作诗,七岁作画,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夜雨谈兵,春风说剑”这样浑厚有力的诗句。

能够舞文弄墨的才女并不少见,但像吕碧城这样下笔矫健,意气凌云的却是凤毛麟角。

文字藏着一个人的胸襟和命运:这个女孩的身上,没有脂粉之气,却有林下之风。

图片

她的世界,断然不会只禁锢在这青瓦白墙的闺阁之中。

十二岁时,吕碧城平静的生活被划上了句点。

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家中没有男丁,觊觎财产的族人闻风而至,甚至不惜将吕碧城的母亲软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这句话拿来形容吕碧城当时的处境,再贴切不过。

亲人们的因利反目让人齿冷,更雪上加霜的是,两年前就已经和吕碧城定亲的同乡汪家,见她家颓势败,也趁机提出退婚。


失去了父亲的荫庇,又被未来的夫家抛弃。年少的吕碧城茕茕独立,既留不住过往,也看不到未来。

成长有时是很漫长的事,有时却只在一瞬间,接连的打击让吕碧城迅速成熟起来。

她压抑住心中的悲愤,四处联络父亲的朋友寻求援助,最终救出了母亲。

风雨来袭的时候,她孤立无援,却竭力成为亲人的依靠。

纷乱过后,吕碧城和母亲投靠到塘沽舅舅家,一住就是六七年。

二十岁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吕碧城向舅舅提出去天津求学的愿望,却遭到了责骂:“一个女孩,不寻个好人家嫁了,抛头露面算怎么回事?”

少年气盛,她不告而别,连夜奔往火车站。

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小女孩赤手空拳出去闯荡,其结局不是碰壁就是毁灭。

吕碧城却闯出了第三种结局,火车上她结识了天津一家旅馆的老板娘,在她的帮助下有了落脚之处。

安顿下来后,她立即写信在《大公报》工作的朋友求助,信寄到后意外被报社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信纸上遒劲有力的书法和大气磅礴的行文瞬间征服了他。

图片


大公报在当时是引领时代的进步期刊,英敛之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敢于冲破藩篱又才华横溢的女孩,正是报社渴求的人才。

他立刻上门,邀请吕碧城来报社做编辑。

加入报社的吕碧城如鱼得水,她自身的经历和娴熟的文笔相得益彰,汇成一篇篇倡导女子解放的文章。

这些开阔激昂的文字,精准地戳中了时代的痛点,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吕碧城很快声名远播。

图片

耐得住寂寞,在孤独中坚守

凭着一支利笔,吕碧城蜚声京津两地,时人用“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盛景。

不久后,袁世凯准备兴办北洋女子公学,便找来风头正劲的吕碧城担任教习。

两年后,吕碧城因为能力出众被任命为校长。


此时,吕碧城只有二十三岁。人生刚刚起步,却早早将美貌,才华,名气,地位这些世人艳羡的东西尽数收编。

这样得天独厚的女子,身边自然不乏仰慕者,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

两人之间,还上演过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

吕碧城和革命家秋瑾一度曾为挚友。秋瑾被杀害后,有人翻出她们互通的书信,企图以同党的名义逮捕吕碧城。

图片


袁克文一听到风声,马上找到了父亲。

袁世凯笑言:“若有信件交往便是叛徒,那我不也是叛徒了?”

轻轻一句话,将罪名洗脱,吕碧城得以化险为夷。

除去救命之恩,袁克文本人也是诗书风流的翩翩公子,在世人眼中,他们堪称良配。

但吕碧城却异常地冷静和清醒,只和他以文会友。面对旁人的热心撮合,她说:“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此言非虚,袁克文风流倜傥,妻妾成群。这和思想超前,一贯主张男女平等的吕碧城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两人如果真的走到一起,世间也只会徒增一对怨侣。

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吕碧城拒绝了很多追求者。


关于择偶,吕碧城曾说:“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

换言之,在物质上丰足无虞的吕碧城,一心要寻求的是势均力敌的精神伴侣。

有人说正是因为她太过高傲,才会形单影只,终身与爱情无缘。

其实恰恰相反,对内心强大的吕碧城而言,爱情不是派遣寂寞的消费品,不是提供荫蔽的保护伞,不是寄放余生的避风港,而是两个独立而丰盈的灵魂各自盛放,携手同行。

如若没有这样一个人,仅仅出于对现实的妥协,又何必非要踏入婚姻这座充满了龃龉和琐碎的围城呢?

所以,当同时代的女人在情爱中兜兜转转,在旧式婚姻的一地鸡毛中疲于应付的时候,吕碧城却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各种领域,和男子并驾齐驱,将自己活成一道无需旁人加持的风景。

这个明艳亮烈的女子,不愿亵渎爱情,更不肯辜负自己,在看似孤独的坚守中,参透了爱情的本质。

图片

受得住冷清,在孤独中沉淀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向吕碧城抛出了橄榄枝,邀她担任秘书。

自古由男性主导的圈子里,吕碧城一枝独秀。所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不过如此。

然而她满腔的热忱和抱负,却很快被现实浇灭。在充分见识和经历了官场的黑暗和复杂后,吕碧城毫不吝惜地辞退了这个炙手可热的职位。 

人生是一场华丽的盛宴,大多数人迎来送往,推杯换盏只为将名利收入囊中,能够在繁华中保有一双冷眼,不贪不恋全身而退的人,才是通透的智者。

远离官场的吕碧城选择南下,在上海滩开始她的商业冒险。精准的判断力和深厚的人脉,让她的投资屡屡获利。

迅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后,吕碧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远赴欧美游学,继续充实和沉淀自己的心灵。

她边走边看,用优美流畅的文字记录下西方的文明和景致,汇编成《欧美漫游录》堪称是那个时代的旅行攻略。

但过于典雅的措辞却让吕碧城的文字始终和大众若即若离。

图片


缺乏深厚古文功底的人,几乎看不懂她在写什么。

“兰汤谁为灌溉就,也似华清赐浴,不许春寒。” 这描绘的是瑞士的温泉。

“一簇华灯高擎处,十狱九渊同灿。” 这则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

当同时期的很多文人都急不可待地选择用白话文写作取悦大众的时候,吕碧城却安守一隅,自得其乐。

特立独行的吕碧城,从来不担心被时代遗忘和冷落。相比被裹挟在潮流的洪水中迷失方向,她更愿意听从自己的内心。

晚年时,吕碧城更是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投身慈善和宗教,思索关于生命的终极问题。

61岁那年,吕碧城在香港辞世。

按照遗嘱,她的骨灰被制成面丸,投入湖中,供鱼吞食。

这个民国奇女子汪洋肆恣的一生,最终以孤勇决绝的方式,魂归碧水。

这样阔别世界的方式,很惊世骇俗,很潇洒不羁,也很吕碧城。

在她看来,活着的时候酣畅淋漓,就无谓死后的冷冷清清。

图片

吕碧城用短短一生的时间,活出了普通人几辈子也难以企及的精彩,却始终来去自由,孑然一身。

图片

作家刘同说过这样一段话: 曾经我认为,孤独是世界上只剩自己一个人。但现在我认为,孤独是自己居然就能成就一个世界。

每个人的生活,都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途。弱者惧怕孤独,强者享受孤独。

你若读懂了吕碧城,也就明白了该如何与孤独相处:

低谷时,不畏惧风雨,在孤独中寻求蜕变;

寂寞时,不妥协退让,在孤独中默默坚守;

繁华时,不随波逐流,在孤独中保持清醒。

如此,方能在孤独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 | 沐光,在文字中与你相遇
主播 | 夏萌,公众号:夏萌说晚安,微信:listentome134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