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有名的剩女,可曾经却把袁世凯15岁的儿子迷得神魂颠倒-今日头条

 今书先生 2023-02-18 发布于湖北

民国是个才子佳人辈出的年代,但吕碧城可以称得上是众多佳人中最耀眼的一位。

她才情可比李清照,做生意不输张幼仪,样貌可媲美林徽因,社交圈高于陆小曼,穿衣打扮更是胜过张爱玲。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但这个称号对她来说不是最耀眼的。

因为作为女权运动的先驱,她开创的都是历史的先例。

20岁担任《大公报》编辑,成为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开创新闻界先例。

25岁担任北洋女子公学校长,成为第一位女校长,开创教育界先例。

29岁又担任总统秘书,兼参政,成为女子任此高职第一人,开创政界先例。

悲惨的命运

吕碧城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父亲是进士,母亲也是通晓诗文的官宦之女,所以她自小就深受文化的熏陶。

五岁能写诗,七岁能作画。后来她被称为“300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后第一人”。

但在她在十二岁时,父亲却病逝,家中两个男丁也已去世,于是家产被族人以“男子继承”为由掠夺。

正因如此,早已和吕碧城定下娃娃亲的汪家,要和她退婚。

后来吕碧城在舅父家生活了七八年,成了寄人篱下的孤女。

1904年吕碧城欲往天津上学,遭到舅父的反对,她愤然离家,独自乘火车来到天津。

开挂的人生

身无分文的吕碧城走投无路,曾写信求助。

机缘巧合,这封信被《大公报》的创始人英敛之看到。

英敛之在信中看到了吕碧城的文学天赋,也很同情她的遭遇,于是英敛之聘请吕碧城在大公报上班。

1904年到1908年吕碧城借助《大公报》,为倡导女权和妇女解放写下了很多诗词。

她的诗震动了京津,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对她的作品推崇备至。巾帼英雄秋瑾慕也慕名前来拜访她。

秋瑾曾用笔名“碧城”,但两人相见之后,秋瑾“慨然取消其号”,并说“碧城”应当为她专用。

后来吕碧城又办女学,还担任北洋女子公学校长。

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都曾在此聆听吕碧城授课。

张扬的女子

吕碧城长相洋气,喜欢跳舞,更喜欢新潮的打扮,这一点和张爱玲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的伯乐英敛之还因此批评过她,并发文称:"几位教授打扮妖艳,不东不西,不中不外,招摇过市,有损于师德。"

但这并不影响吕碧城被男人们追捧、被女人们欣赏。

女作家苏雪林把她照片挂在屋内,并视为偶像,赞叹道:“美艳有如仙子。”

袁克文(袁世凯之子),费树蔚(袁世凯之子的妹夫)、李经羲(李鸿章之侄)等诸多名流也都钟意于她。

甚至外国人都说:没见过这么美的华人。

袁克文

一生未婚

虽然吕碧城和林徽因一样才貌双全,并且追求者众多,可吕碧城却一生未婚。

但她和袁克文的故事算是一段佳话。

1905年吕碧城为筹集教育经费,去拜访了袁世凯。

就是这次15岁的袁克文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姐姐”,并深深地被她迷住。

1907年,秋瑾在绍兴遇难,无人敢为其收尸,吕碧城设法将其遗体偷出来掩埋。

但她与秋瑾的交往引起了官方注意,于是他们企图以同党的名义逮捕吕碧城。

袁克文知道后立刻找到了父亲。

袁世凯只说了一句:“若有信件交往便是叛徒,那我不也是叛徒了?”

轻轻松松地一句话,却使吕碧城化险为夷。

袁克文算是救了吕碧城一命。

袁克文小吕碧城7岁,并且样貌出众,精通书画,喜欢诗词歌赋和收藏字画,和他父亲袁世凯完全不一样。

照理说他和吕碧城很般配,而且吕碧城也未必没有对他心动过。

但她对袁克文的评价是:“袁属公子哥儿,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可见吕碧城只是不满他的花心。

她对待感情始终是宁缺毋滥,她的清醒程度可是高过众多为爱痴狂的民国才女。

袁克文的书法

永远不“安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吕碧城从学校离职,并出任袁世凯总统府的秘书兼参政。

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黑暗的官场让她心灰意冷。

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开始她的商业冒险。

她利用曾经积累的资源,很快就成为了十里洋场上最成功的女商人。

可有了财富之后,吕碧城又淡出人们的视线。

1918年她赴美游学来充实自己,之后又游历欧洲7年之久,并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

可1930年吕碧城却选择出家,法名“曼智”。

时代佳人香消玉殒

1943年,吕碧城写下了最后一首诗:“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最终61岁的吕碧城在香港辞世,她把财产全部捐给国家,并要求把骨灰制成面丸,投入湖中,供鱼吞食。

一代佳人最终魂归碧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