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最有钱的女人,一生未婚,死后葬于鱼腹,她遗憾吗?

 小天使_ag 2022-09-19 发布于湖南

回望“民国四大才女”,比起张爱玲和萧红,石评梅与吕碧城总是容易被人们忽视。

而在这四人中,吕碧城无疑是经历最为传奇的女子,也是当年整个中国文坛、社交界的掌上明珠。

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更是开创了无数个国内的“第一”——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民国第一位女性官员、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民国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吕碧城 

她是秋瑾的知己、严复的爱徒,终身未嫁,独自周游欧美列国。

在那个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年代,吕碧城的才华、美貌、财富、见地,至今仍令我们汗颜。

“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吕碧城用她汪洋恣意的精彩一生告诉我们: 若是命运不肯创造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伟大的女人会创造她自己的命运。

在风雨中盛开的玫瑰,更加沁人心脾

吕碧城从小就与寻常闺阁女子不同,多了份侠义之气。

小小年纪就写下了 “夜雨谈兵,春风说剑” 这样颇有林下之风的词句,天资聪颖、文采斐然。

1883年,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吕碧城,原本会和所有大家闺秀一样,做一只困囿于高墙内的金丝雀。

直到12岁那年,曾任山西学政的父亲突然意外离世。顶梁柱一倒,家里的亲戚们都露出了贪婪的嘴脸。为了争夺家产,一群人伙同当地的土匪绑架并软禁了吕碧城的母亲。

突遭剧变,年少的碧城没有慌乱。她给父亲昔日的同僚和好友寄出求救信,最终得到了两江总督樊增祥的驰援,救下了母亲。

条理清晰、字字泣血,很难令人相信这一系列操作出于一个年幼的女娃娃之手。

很快,“碧城救母”的事就传到了三年前父亲为自己定下婚约的夫家耳朵里。

“这个女孩怕是很难调教”、“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啊”……抱着这样的担忧,碧城被退了婚。

即便在当代,被退婚也是一件很伤颜面和自尊的事。何况处于一个重视家族宗亲声誉,女人命脉系于婚配的旧社会。

但对吕碧城个人来说,这实在是种莫大幸运—— 脱离婚约束缚,她反而可以追求更广阔的人生。

经历了年少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等一系列打击后,吕碧城骨子里愈发生出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刚毅与果敢。

20岁这年,她得知天津女子学堂即将开办,满心欢喜,决定从安徽老家前往天津求学。

这个念头,遭到了舅父严厉地呵斥,因为“不守妇道”,吕碧城被软禁在家中。

但她的决心,又岂会被轻易地锁住?

在一个湿寒的夜里,她独自一人踏上了赴津的火车。身无分文,没有半件行李,就连车票也是好心人帮忙买的。

在《大公报》馆借住的旧识,将吕碧城推荐给了报社的社长英敛之。凭借出众的文采和独立的先锋意识,吕碧城成为《大公报》的第一位女性编辑。

 图为吕碧城和大公报

短短数月,她陆续发表了多篇呼吁提升女性权利、提倡女性自立自强的文章: “夫此身者,为天所赋,完全自由之身”、“殊不知女权之兴,归宿爱国”……

一石激起千层浪,吕碧城的文章反响极大,成了20世纪初妇女解放运动的启蒙者。

不但在思想上启发群众,她还亲自创办了 中国第一所女子公学 ——天津公立女学堂(后称北洋女子公学)。

吕碧城坚持女学平民化,倡导教育平等,还特地开办了天津河东女学堂,专门招收贫困家庭的女学生。

许多在此学习的女生后来成为了中国杰出的大家,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她们都曾亲聆吕碧城授课。

吕碧城凭借着自己的果敢和超强的行动力,不断冲击着积淀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唤醒了万千女性争取自由的渴望。

少年时的变故,让她早早看透了人情冷暖,也让她坚信: 自己只要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改写惨淡的现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朵在风雨中绽放的玫瑰,注定更加动人。

纵横政商,女性的世界远不止于深闺和庖厨

吕碧城在天津一夜爆红,背后少不了袁世凯的支持,他的二公子袁克文正是吕碧城的倾慕者之一。

而让袁克文为之倾倒的,正是吕碧城的不凡文采和侠义风范。

在《大公报》任职期间,吕碧城结识了不少当时的先进女性,其中就有秋瑾。

图为秋瑾

原来,秋瑾也曾用过“碧城”为笔名,时人以为大公报上的诗出自秋瑾之手,闹出了许多误会。

秋瑾叹服于吕碧城的文笔和为人,便主动取消了“碧城”的笔名。两人间惺惺相惜,互为知己。

1907年,32岁的秋瑾遭逮捕,壮烈牺牲。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政治气氛中,只有吕碧城勇敢地站了出来,派人到绍兴将秋瑾收殓。

这一举动,让吕碧城摊上了不小的风险。正是在袁克文的干预下,清廷法部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得知有人幕后相助,吕碧城立刻驰书相报,进袁府答谢。

经袁克文推荐,吕碧城成为了总统府咨议(相当于总统秘书)。

在总统府期间,碧城接触到全中国最顶层的人物,结交了大量的权贵、文人、商贾。

但在看穿了袁世凯集团内部的肮脏与腐败后,吕碧城毫不犹豫地辞去了职位, 没有半点贪婪和不舍,敏锐地选择了急流勇退。

她转身投身商界,从事外贸生意。

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与过人的才干胆识,加上累积的丰富人脉,吕碧城迅速在上海滩积聚起可观的财富。

实现财务自由的吕碧城,从不故作清贫来显示高姿态,而是毫不掩饰自己对华服和时尚的热爱。登上杂志封面的她,总能艳绝一时;位于静安寺的小别墅,更是装修得雅致堂皇。

追求审美和艺术,毫不妨碍吕碧城对家国的关怀。

当听闻北方洪灾泛滥、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时,她立刻就捐出了十万大洋,还牵头成立了“京直水灾女子义赈会”,筹集更多的善款。 此时她不到四十岁。

1918年,35岁的吕碧城决定重新走入课堂。她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旁听,主攻美术,兼学历史和文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与此同时,身为《时报》的特约记者,她将在美国的亲身见闻都整理成稿,向国内的读者分享西方的文化。

在纽约,吕碧城的理发师听闻她被当地的一位贵族太太邀请用餐,善意地提醒她要怎样迎合这位贵妇人。吕碧城笑着说: “你知道么,我比席帕尔德夫人还要富呢。”

其实,吕碧城的富有,并不局限于人人艳羡的资产。而是她自始至终独立、果敢、自由的精神世界。

1926起,吕碧城花了7年时间漫游欧美,写出了5万余字的《欧美漫游录》。与当时文坛争相使用白话文创作不同,她坚持以古文抒写。

没有讨好潮流、取悦大众,作品自然也少了一些传播度。但吕碧城有自己的坚持。

她写瑞士的温泉: “兰汤谁为灌溉就,也似华清赐浴,不许春寒。”

写自由女神像: “一簇华灯高擎处,十狱九渊同灿。”

吕碧城书法

她用最具韵味的东方语言,优雅地描述着西方世界的一草一木。

从文坛到政界、商海,再到云游四方,吕碧城总是在做着出人意料的选择。

她不断探索着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与此同时,也在坚持着自己真正热爱的古文诗词。

在各种浪潮层出不穷的年代,吕碧城显得格外沉静、独行。

她的生命画卷是如此广阔,如男儿一般志在四方、仗义为人,又不失女性对美的热爱和柔情。

图为吕碧城 

终身未婚,不用替她感到遗憾

如此优秀的女性终身未婚,是一种遗憾吗?

显然不是。

从在天津大放光彩的20岁开始,她的身边从未缺过追求者。

《大公报》的社长英敛之便是其中之一,已婚的他深深为吕碧城的才情所折服。她也不是没有半点心动,但始终和对方保持着君子之间的距离。

恩师严复对吕碧城的感情也曾超出了师生情谊,但吕碧城拒绝做妾,从未有半点逾越。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之上?吕碧城做不出,也不屑去做。

而面对“太子爷”袁克文的仰慕,她则清醒地指出:“袁家公子哥儿,只适合在欢场中偎红依翠。”

果然,袁世凯去世后,袁克文便沉溺于吸食大麻,流落在上海的烟街柳巷里。

 图为袁克文

吕碧城要的是灵魂相投,不将就。若没有心仪之人也无妨,她一个人来去自由、丰盛精彩。

1940年,在结束了第三次出国之行后,吕碧城回到香港,专心研习佛法,翻译了多部佛学经典。

1943年1月4日,吕碧城写下了此生的最后一首诗:

护首探花亦可衰,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二十多天之后,她在佛堂诵经时圆寂,终年60岁。

根据吕碧城的遗嘱,僧侣们将她的骨灰和面粉合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其经商所得资产,悉数捐赠,用于弘扬佛法护生之事。

这一生,吕碧城,从未辜负自己。

图为吕碧城 

没有狗血的情感往事,也从未为了男人丢失自我,不曾虚掷时光。她这一生,都在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愉悦自己。

12岁突逢变故的那年,吕碧城曾写下这样的句子:

“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写在最后:

正是因为有吕碧城这样的先锋传奇女性写就的历史,才换来我们当代女性某种崭新的自由—— 不因惧怕人生的风险而选择婚姻,困难也为我们带来挣扎的勇气和动力,让路越走越宽;不囿于情爱而委曲求全,爱自己才能有好生活;不要虚掷时光,不断追求智识上的进阶,人生会丰厚起来、不虚无、有意义。 

历经百年流逝,吕碧城依然叫人难以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