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命谷素树||21天闭黑关体验—— 真人,就是实践“为道日损”的人

 为什么73 2021-06-10
原创识命谷 素树 终南山识命谷 前天

图片

第十五讲 真人,就是实践“为道日损”的人.mp3 来自终南山识命谷 00:00 14:53

图片

古之真人的时代背景

《大宗师》的第一段讲了真人,庄子把真人——大宗师抬出来了。真人有真知,即庄子认为这个世间理想的生命状态。我们不要放弃理想的生命状态,能靠近一步也是好的。

前面庄子已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靠近真人的人,即对天之所为和人之所为能保持一种观察,允许是开放和自然的,让天之所为和人之所为能够按他们自己本来的样子所为,而你是如如不动的。这就是我们生命成长和修行的一个功夫。

那么,庄子所谈的这个真人是什么样的呢?庄子说:何谓真人?他自问,然后自答。庄子说: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这一段其实是描写真人,这里要注意“古之真人”这四个字很重要。我在研究庄子的时候,刚开始把这四个字忽略了,后来研究不通,回过来又看,才发现“古之真人”这四个字,所以不要放过它。

在庄子那个时代,也就是两千多年前,可能已经很难见到真人了。所以庄子说的“古之真人”的出现要比庄子年代早许多年。

庄子时代已很难看见这样的真人,更不要说两千多年以后我们这个时代了。所以现代人认为世间没有真人,这完全可以理解。

我有时也会这么想,但不等于要放弃向真人靠近和学习。庄子说的古之真人,是有时代背景的,这也是我的猜测。那个时代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那个时代有真人?

首先,那个时代没有高楼大厦,人们甚至没有固定的居所,他们随着自然的变化,甚至食物源的变化而迁徙。哪里有猎物或果子,他们就迁徙到哪里。可能天热的时候在这里,天冷的时候在那里,所以,那个时代应该是随自然而动的时代。

图片 

其次,那个时代可能没有私产,也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是大家共有的,各取所需,所以不存在这个是你的,那个是我的。它是一个以公共自然为背景的时代,当然这是我的一个猜想。

那个时代也可能没有储存或者剩余习惯。也就是说够用够吃就可以了,不需要储存,不需要多余的东西。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可能人人都以自然为宗师,许多人都接近真人。

而现代社会,包括庄子时代,百家争鸣,春秋天下大乱,与古人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好相反。我们现在是一切以我为中心,以过剩、越多越好为目标。所以真人难见也是能够理解的。

这是我对庄子说的“古之真人”那个时代的一个猜想。如果大家想了解那个时代,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上帝也疯狂》。

图片

它讲述一个非洲的部落人群,与现代文明完全没有交割,突然有一天,一架飞机从他们所居住的上空飞过,他们听到飞机的声音,以为是上帝发出的声音。

这时,飞机驾驶员正在喝一瓶瓶装的可口可乐,喝完之后顺着飞机窗户就扔下去,然后正好把可乐瓶扔到了部落人所居住的地方,被他们给捡到了。捡到之后,他们开始研究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这是上帝扔下来的一个东西。

于是他们开始尝试探索怎么使用这个东西,用嘴吹瓶口可以吹响,也可以拿它砸一些食物或者当玩具。小孩子开始争抢这个瓶子,因为只有一个瓶子,有些孩子抢不到就开始打架。在此之前这些孩子从来都没有打过架,因为他们玩的都是自然的泥土,花草树木,从来不用抢。

自从有了这个瓶子,这些孩子们开始抢,抢不过怎么办?用瓶子当武器打对方,把头打出血。像这种情况部落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时大人们开始认为这是上帝送的不祥之物,所以就想办法把这个瓶子送走。

整个电影告诉我们:从一个原始天然生活到现代文明的转折,其实就是一个不明的物体,大家开始抢,所以就产生了后期的所有文明社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图片

图片

真人,就是实践“为道日损”的人

庄子提出真人,接下来又有一个很重要的描述,他说真人有“三不”,这“三不”是什么呢?真人首先不逆寡,没有心的执着,对多和少都不执着。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一说学道、修行就什么都不要,认为修行就是持斋念佛,不工作,离家出走,其实这都不是真修行。

“为道日损”是什么?对所做的事和结果得失不执着。说得直白一点:只管做。“只管做”这三个字,我也是经常使用。人要把“只管做”这三个字悟透了,成事的概率就大多。

得与失,我一直认为自有天意。而凡夫刚好相反,做事之前总得衡量这个能得多少,利大于弊才去做。但是有时候虽然衡量了,最终未必就得到更多。所以,我一直强调得失是自有天意的,真人既不执着多,也不执着少。

说到“只管做”,大家慢慢悟这三个字。真人不执着多,也不执着少,不拒绝多,也不拒绝少,甚至没有多与少的认知。在这一点上,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也是可以靠近的,我们慢慢向庄子的这种不执着多与少、不逆寡靠近。

图片

庄子说的第二“不”:真人不雄成。对所做的事不用强势或夺取来创造成功。所以,他对所成之事既不邀功,也不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功德。从这一点来看,更要看到庄子所描述的合于道的真人不是消极不做事。

我们经常一提道家就是消极、不做事。庄子告诉我们要成,要做事,而世间有功德的人,只管做,没有在做的时候立功立德或者炫耀自我。

作为你我这样的凡夫,每天都在做事,但是有几个人不强调自我呢?庄子说:我们不要以强取豪夺获得成功。同时,一旦成功立功立德,也不要炫耀自己。

但是,作为凡夫,有几个人不强调自己的功劳?不炫耀自己?包括我给大家分享,这里也有炫耀名的成分,也想出名。这就是你我这样的凡夫之所为。

只要明白这个“人之所为”,保持一种开放允许的状态就可以了。我们在家里强调自己对家庭有多大的功劳,在单位里强调自己对单位做了多大的贡献,对朋友强调自己对他有多好,一旦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就开始怀疑这样做值不值得,怀疑别人认不认可自己,重不重视自己,然后就会感觉痛苦。

图片

“只管做”这三个字,我是比较推崇的,不强调、不炫耀功劳,你我这样的凡夫是可以靠近的。只管做,当你做任何事情都不期待别人的表扬和认可,这就是你生命成长的进步。

现在许多人做任何事情,都想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刚开始讲课时也一样,特别在意大家的认可,希望大家说老师讲得真好,这就是凡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离大道很远。

选择以大道为宗师,慢慢调这些东西。庄子说的第三个“不”叫什么?叫不谟士,就是做事不用谋略,不用计较,也不思过往,不忧未来,有点像现代人所说的那种活在当下。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当谟士,都在思前想后。大脑一刻都不停,要么为过去所言所行后悔,要么为过去的所言所行得意,或者在脑子里构建理想的未来,找各种有利条件来支撑自己,或者忧虑未来,找各种你所认为不利的因素,这就是我们当下干的事情。

不思过往,不忧未来,不以谋略做事,不后悔过去,不得意过去。这是什么?这就是庄子说的“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也就是说关注当下,专注你所做的事,弃我执而合于道去做事,这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一点一点去靠近的。

所以,庄子的这三个“不”,一个是对物,对得失不逆寡;一个是对做事立功立德不雄成;一个是对自我之心、之人格,活在当下而不谟士。真人,就是一个实践为道日损的人。(根据素树老师音频整理,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