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闻斯行诸?(11-22)

 经义工坊 2021-06-10

孔子总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之中,并针对弟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孔子对弟子们性格特征的准确把握。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
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兼人:胜人,这里指好勇过人。
进:鼓励。
退:约束。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您回答说'有父兄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您回答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大胆地问问。”孔子说:“冉求平日里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面对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孔子作出不同的回答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回答。“求也退”,冉求个性优柔寡断,所以要鼓励他“进”,当进则进,当机立断,听到了就要去做。“由也兼人”,“兼”即兼办,“兼人”即一个人可以做两个人甚至多个人才能做到的事,能力胜过一般的人。冉求能力过人,而且个性很强,想到就会马上去做,有时候难免会鲁莽从事,所以告诉他“有父兄在”,凡事必须先向父兄请示一下,不能自己擅做主张,以此抑退他,让他遇事考虑周全,三思而后行,避免因鲁莽而陷于被动、惹祸生灾。

蕅益大师批注说,“卓吾云:'赤原不问由求,还问赤耳。方外史曰:'答由求,即是答赤。’” 蕅益大师引李卓吾先生的观点,认为公西华不是问子路和冉求所得到的答案为什么不一样,而是自己同样也有“闻斯行诸”的问题,想请教先生。并引用方外史的观点说,孔子既是回答由和求,也是回答公西华。这是又一种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和阐释。

法无定法,没有固定的答案往往才是最好的答案。因为子路的性格与冉求正好相反,一个“过”,一个“不及”,不能用同一种办法给予引导,所以孔子给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孔子给公西华说明为什么答案不一样的原因之后,公西华自然也会从中得到答案,这个答案就是让公西华自己去思索揣摩,什么样的方法才符合中庸之道。这也正是孔子“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焉”的经典案例,孔子更加高妙的启发式教学艺术得到鲜活体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