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世上唯一的王羲之小楷真迹,藏于哈佛大学,保存地极为完好!

 绿磊扒凳子 2021-06-10

明代有个大书法家王铎曾经说过“书不宗晋,终入野道”,意思是你的书法如果没有系统而深入地学习过晋人,那么就是“野路子”了。

其实这个标准也可以放宽一些,当代有一些书法家,平时根据自己的喜好练字,从来不学习古帖,这也是一种“野路子”,这样写出来的书法就是“江湖体”,也有一些人练字很勤奋,但没有入古,把书法写成了“印刷体”,这也算是“江湖体”。

学书法一定要学“二王”,才能得到真正的书法正脉,没有足够深入地学习过“二王”那么你的书法气格就一定不会高。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书法的“古质”特点,开创了一种“今妍”的书写模式,并且被当世的书法家以及后世的书法家广为接受,并且在他的书法当中又融入了道家的阴阳学说的概念,使得其书法艺术气息极高,有着浓厚的哲学意境,这种阴阳的矛盾冲突,也是后世的书法家所必须明白的一个基本结字规律。

王羲之传世的书法没有真迹,到了宋代之后真迹已经没有了,但近年来从美国的哈佛大学流传了一卷王羲之的小楷,引发了书法界的瞩目。

这件作品就是王羲之的小楷《道德经》。

这卷《道德经》全篇5162个字,无一字缺损,保存得极为完好,我们不清楚这件作品是从什么时候流入哈佛的,但极为可能是上个世纪初的时候,这件作品从故宫流出的。

我们都听过李白写给贺知章的一首诗,里面有两句话,被后世当成了典故传唱了1000多年——“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说的是王羲之因为信奉道教,酷爱白鹅,曾经写过一卷小楷《黄庭经》换了一群白鹅的故事,但据《晋书》记载,王羲之的时代《黄庭经》并不流行,王羲之写的应该是《道德经》才对。

并且据记载,王羲之当年曾经写过无数篇的《道德经》,但后世无一真迹流传,这件藏于哈佛大学博物馆的虽然仅仅是一个拓本,但是拓工精良,字字绝美,有着浓厚的晋人风韵,点画精到,字体妍美,是一件极为上承的小楷名作,上面有后世名家用红笔画成的“句读”极为适合读诵和临摹。

《道德经》微言大义,可以说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历代的书法家所必读必临必创的经典作品。经常读诵抄写能够积累功德和消灾弭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