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祖宗为何要把16两定为1斤,筷子定为7寸6分?原来是大智慧

 厚朴康德 2021-06-10

前言

中国历史和文明源远流长,老祖宗的智慧更是无穷,即便在落后的年代,他们也能发明如何造纸,如何研墨,如何提取金属等,传承至今,这些经验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生活各处都能看到老祖宗智慧的影子,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只要稍加留意,处处都可见老祖宗的智慧和用心,比如至今仍活跃在大众视线的筷子和秤。如今的计量单位早已采用国际标准,但在遥远的古代,老祖宗们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计量方法,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老祖宗为何要把16两定为1斤,筷子定为7寸6分?原是这其中包含了大智慧。

1斤16两

在如今的生活中,筷子和秤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必不可少的物件,虽说在现代社会中,电子秤取代了杆秤的地位,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杆秤还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的计量工具。古代常说“半斤八两”以此来形容两个人本事差不多。当学到这个成语的时候,我们现代人还会感到奇怪,这半斤和八两怎么就差不多了呢?半斤也就是五两,这明明八两就比五两多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呢,原来就是因为古代的计量单位和现代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

在古代,计量的单位标准自秦朝时出现,而有关这个计量标准的确定背后还有一段故事传说。当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他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统一标准以及政治改革,其中专门命丞相李斯负责制定所有的度量单位标准。李斯是个极具才华的人,聪明的他很快便把钱币的换算以及长度的换算标准定制好了,但在重量方面,他却一直都什么进展,定夺不下。

无奈之下,他只好告知秦始皇,这秦始皇也很为难,想不出好的法子,好一会儿才在纸上写下了“天下公平”几个大字,这四个大字刚好16画,李斯便灵机一动,将重量的标准定为了16两,至此,16两代表一斤,一直在历史滚滚长河中使用了两千多年。所以半斤也就代表着八两,由此看来,“半斤八两”代表着差不多的意思果真没错。

筷子历史

关于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的筷子,也许鲜少有人注意到过它的长度。筷子在中国的传统餐桌文化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许多老外认为筷子非常麻烦,远不如刀叉方便,但这样的认知是不正确的。

且不说方便与否,中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使用了筷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饮食方法,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就已经具有前瞻性了。反观欧洲的刀叉历史,不过也就短短几百年的时间而已,更早之前他们是使用刀来撕扯食物的。即便在当今的印度等地,他们还习惯于用手作为吃饭的工具。

筷子意义

传统历史上的筷子是一头圆,一头方形的,这样的设计也融合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经常有方圆方圆的说法,方代表着地,而圆则代表着天,天圆地方,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这代表着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

除了外形的讲究,筷子的使用方法也十分讲究,有着严格的餐桌礼仪蕴含其中。按照餐桌礼仪来看,正确拿筷子的姿势一定是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则置于中间控制,这样的姿势象征着天地人的说法。两根筷子为一双,代表着阴阳结合,而阴阳结合在中国道家文化中则代表着完美统一。

筷子被定为七寸六分的标准,也是参照了人的意义,人有七情六欲,而这些情欲正是导致人们走向歧途的导火索,所以人要懂得控制,才会顺利发展成人。而筷子作为日常用品,这样的长度设计也在时刻提醒着人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七情六欲,才能走得长远。

结语

综上来看,不管是在杆秤计量单位上的标准设计,还是筷子上的长度标准,都在向世人们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古人的无穷大智慧。生活中除了这些物件,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物件都在影射古人的聪明才智,他们的智慧不单单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还在其中倾注了良苦用心,将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传递了下去,实乃后世之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