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 | 文学的意义:无用之用为大用——评《对话百家》系列丛书

 shiys112 2021-06-11

《对话百家》系列丛书首发式视频

图片

文学的意义:无用之用为大用

——评《对话百家》系列丛书

今年为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对话百家》系列丛书,共计六册,分别为《安顿灵魂》《文化酵母》《生命暗道》《精神胎记》《光的方向》《世相人心》。该系列丛书已于2019年5月出版。130位中国知名作家如陈忠实、贾平凹、冯骥才、莫言、梁鸿、艾伟等人,借先人训诫,思文艺之今象,议文学之实意。然文学的实意为何?经岁历年,中西方议过,今人再议,是以区别为何?今人企于现下,灌之新时代思想,唤文学之新生。

图片

《对话百家》系列丛书

青年报社/编

李清川/主编

陈仓/执行主编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9年5月出版

定价:394元(全6册)

何为无用之用,古往今来被议了许多次。西洋哲学爱拿科学之眼分析,欲定义何为“无用”与“用”,继详阐两者联系。然反观吾国文化,并无单辟的“哲学”门类;吾国各门类艺术,如诗文、绘画、戏剧、书法、音乐、建筑等,不仅自成体系,且互相包含,早已融一。是以绘画中可寻见建筑的理性之美,建筑中方得见绘画的线条之美或古琴的音律之韵。吾国文化讲究“会通”,即“无用”即为“用”,“用”实为“无用”。

《世相人心》这一册中,莫言谈到“会通”的经验时,曾道“我说我从杂技里面得到了构思一个小说的灵感,别人也不会相信,但是事实上这种事是存在的。当你看到一个人,一个芭蕾舞演员站在一个男人的肩膀上,女演员表演芭蕾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在欣赏西方艺术和中国杂技结合的节目,的确会想到我们的小说。我们的小说里面能不能产生这样一种嫁接,就像芭蕾舞一样站到杂技演员肩上一样,所以这种门类的艺术,像音乐、舞蹈、美术、电影、电视都可以变成小说创新的刺激力和想象力产生的源头”。

莫言强调求新,执笔前需思想创新,该是做一本与从前截然不同的小说。做小说的过程就像走路,慢腾腾地熟悉,摸索着也过去了。他反复道,他强迫自己走艰难的、危险的、辛苦的道路。

庄子在自己的哲学里强调“天性”而反“人性”。天性即为万物自然之理,人性即为性情之中有贪恋之欲。文学之“人性”为何?为礼教、为权势、为利欲服务,独不为己。

图片

文学之“天性”为何?

如魏晋年代,此为吾国历史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亦是思想最自由最解放最炼达、情感最浓烈最轩豁的年代。魏晋人士苦于朝政委顿,奈何有心无力,寄长思远想、远愁近忧于艺术。书法但见王右军,绘画但见顾恺之,文学但见刘义庆。其内容、形式、思想之丰富,可与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

《文化酵母》这一册中,梁鸿也谈及类似问题,她道:“列夫·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他曾经提到,他只是在睡梦中梦到有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向他走来,有着很哀伤的面孔,就这样一个意象。但是,当他写的时候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他把对俄国上层社会阶层的考察,对整个俄国思想的考察,都通通放了进去。所以说,意象只是最小的第一步,但当你真的拿起笔写的时候,呈现的是你对现实考察的能力,对这个社会的、情感的、经济的,甚至宗教层面的理解。当然。也要看你想要对这个人物赋予多少东西了,像安娜·卡列尼娜,她身上被赋予了多少东西,女性的、感情的、贵族的、宗教的。所以他几乎把对于整个俄国的了解都赋予进去了。

以今人之眼看,然魏晋文人所作,为“无用”,不似实业,可救国,可救民;然魏晋文人所为,为“有用”,不被礼教、权势、利欲所限,由心而发。吾国文化之意境,江顺怡曰: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

《生命暗道》中,艾伟也讲起自己对魏晋文人的看法,他道:晋朝东迁对南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南方的概念应该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我出生在上虞,现在是绍兴市的一个区,历史上叫会稽的区域。在东晋会稽算得上是文化的中心,那里聚集着一帮文人雅士,王羲之、谢安、孙绰、王献之等,著名的兰亭雅集就在绍兴,而谢安的隐居之地东山离我的出生地不足两公里。这些文士本身是北方人,是从北方迁居而来,只是到了南方后,不再满足北方文化系统中以伦理和庙堂见长的学问,有了生活艺术化的雅趣。这很有意思,南方的山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到中国文化的肌理之中,使中国文化显出人性化的世俗化的远离政治的一面。

何以“格”而胜?周济论词云: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孟子又曰:充实之谓美。“格”,以空灵与充实两部分构成。

图片

于空灵,王右军有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欲空灵,需与事物保有距离,不沾不滞,物象由实入虚,自成境界。于充实,六朝画家宗炳言:万趣融其神思。欲充实,其思想、其愁虑、其体悟、其言表,抵“万象在旁,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之境,至“万物自生听,大空恒寂寥”之界。

《对话百家》中,130位中国作家就自己的创作理念、写作经验,实践着吾国先人的文艺训诫。是以,该系列丛书是百位中国作家的思想凝练、美学集结,以及创作感悟。对广大书迷而言,通过此系列丛书定当获益良多。

稿源 | 上海出版中心

核发 | 张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