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贫血

 山河教育网 2021-06-11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

一、贫血
【对妊娠的影响】
1. 对孕妇的影响
贫血孕妇的抵抗力低下,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也差,即使是轻度或中度贫血,孕妇在妊娠和分娩期间的风险也会增加。
2. 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骨髓和胎儿在竞争摄取孕妇血清铁的过程中,胎儿组织占优势。而铁通过胎盘由孕妇运至胎儿是单向运输。胎儿缺铁程度不会太严重。孕妇患重度贫血时,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同时对胎儿远期也构成一定影响。
【妊娠期贫血的诊断标准】
孕妇外周血血红蛋白<110g/L及血细胞比容<0.33为妊娠期贫血。
妊娠期贫血分级标准

血红蛋白浓度

100~109g/L

70~99g/L

40~69g/L

<40g/L

妊娠期贫血分级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一)缺铁性贫血
1. 原因
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是孕妇缺铁的主要原因。
2. 诊断
病史:既往有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史;有长期偏食、妊娠早期呕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营养不良病史等。
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症状,或只有皮肤、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稍苍白;重者可有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指甲脆薄以及口腔炎、舌炎等。
l  实验室检查 
Ø  血象:外周血涂片为小红细胞低血红蛋白性贫血。
Ø 血清铁浓度:能灵敏反映缺铁状况,若孕妇血清铁<6.5μmol/L,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Ø 铁代谢检查 
3. 治疗
原则:补充铁剂和去除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l  补充铁剂
Ø  口服给药:适用于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者;
Ø  深部肌内注射:适用于妊娠后期重度缺铁性贫血或因严重胃肠道反应不能口服铁剂、依从性不确定者。
l  输血
Ø 当血红蛋白<70g/L者建议输血
l  产时及产后的处理
Ø 重度贫血产妇于临产后应配血备用。
Ø 严密监护产程,防止产程过长,可阴道助产缩短第二产程,但应避免发生产伤。
Ø 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Ø 出血多时应及时输血。
Ø 产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产时及产后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 巨幼细胞贫血
 1. 原因
妊娠期本病95%是因孕妇缺乏叶酸,少数因缺乏维生素B12而发病。
2. 巨幼细胞贫血对母儿的影响
重度贫血时,贫血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早产、产褥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叶酸缺乏可致胎儿神经管缺陷等多种畸形。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l  贫血 
l  消化道症状 
l  周围神经炎症状 
l  其他 
l  实验室检查
Ø 外周血象:为大细胞性贫血,血细胞比容降低.
Ø 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呈巨幼细胞增生,不同成熟期的巨幼细胞系列占骨髓细胞总数的30%~50%,核染色质疏松,可见核分裂。
Ø 叶酸及维生素B12值
4. 防治
l  加强孕期营养指导
l  补充叶酸 
l  维生素B12 
l  血红蛋白<70g/L时,应少量间断输新鲜血或浓缩红细胞。
l  分娩时避免产程延长,预防产后出血,预防感染。
(三) 再生障碍性贫血
1. 定义
简称再障,是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导致造血障碍,引起外周全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2. 再障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l  孕妇血液相对稀释,使贫血加重,易发生贫血性心脏病,甚至造成心力衰竭;
l  血小板数量减少和质的异常,以及血管壁脆性及通透性增加,可引起鼻、胃肠道黏膜出血;
l  由于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及丙种球蛋白减少、淋巴组织萎缩,使孕妇防御功能低下,易引起感染;
l  再障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l  分娩后宫腔内胎盘剥离创面易发生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
l  妊娠期血红蛋白≤60g/L对胎儿不利,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及死产;
3.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皮肤及内脏出血及反复感染。
4. 处理
l  妊娠期
ž  治疗性人工流产
ž  支持疗法
ž  糖皮质激素治疗
ž  预防感染
4. 处理
l  分娩期
     尽量经阴道分娩,缩短第二产程,防止第二产程用力过度,造成脑等重要脏器出血或胎儿颅内出血。可适当助产,但要防止产伤。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认真缝合伤口,防止产道血肿形成。有产科手术指征者,行剖宫产术时一并将子宫切除为宜,以免引起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
l  产褥期
     继续支持疗法,应用宫缩剂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因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严重者可致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而死亡。本病是产科常见的血液系统合并症。
【发病机制】
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好发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年女性。慢性型与自身免疫有关,80%~90%的患者血液中可测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包括PA-IgG、PA-IgM、PA-C3等。当结合了这些抗体的血小板经过脾、肝时,可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使血小板减少。
【ITP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1. 妊娠对ITP的影响 妊娠本身通常不影响本病病程及预后。但妊娠有使稳定型ITP患者复 
发及使活动型ITP妇女病情加重的倾向,使ITP患者出血机会增多。
2. ITP对孕产妇的影响 ITP对妊娠的影响主要是出血。在分娩过程中,孕妇用力屏气可诱发颅内出血,产道裂伤出血及血肿形成。ITP患者妊娠时,自然流产和母婴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孕妇。
3. ITP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由于部分抗血小板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血小板破坏,导致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血小板<50×109/L,孕妇的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9%~45%。
【临床表现及诊断】
1. 主要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和贫血。     
2. 实验室检查
l  血小板低于100×109/L。一般血小板低于50×109/L时才有临床症状。
l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成熟型血小板减少。
l  血小板抗体测定大部分为阳性。
【治疗】
1. 妊娠期处理    
l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
l  输入丙种球蛋白
l  脾切除,输入血小板
2. 分娩期处理    
分娩方式原则上以阴道分娩为主。ITP孕妇的最大危险是分娩时出血。若行剖宫产,手术创口大、增加出血危险。
3. 产后处理    
妊娠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产后应继续应用。


---------------------------------------------------------

以下是可爱的原创凑字数内容

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医。

内科学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