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肠癌。朴炳奎  孙桂芝医案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6-11

二、朴炳奎[插图]医案

某女,73岁,2011年6月23日初诊,因“直肠癌术后3个月”就诊。病史:患者于2011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2011年3月10日于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直肠距肛门10cm见肿物,环周1/3~1/2。病理检查示:中分化腺癌侵及肌层,上下断端未见特殊,淋巴结转移性癌。术后放疗23次,并行2个周期西罗达化疗,2011年5月27结束,期间出现白细胞下降,术前CEA升高,术后恢复正常。既往体健。此次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就诊。现症见: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尿道不适,偶有头晕,纳眠可,舌质淡红,苔薄,脉缓。中医诊断:肠蕈;证属脾肾两虚、癌毒内盛。西医诊断: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放化疗后。治法:健脾益肾,解毒抗癌。益气消瘤方加减,处方:白术15g,山药15g,枳壳10g,益智仁20g,黄芪30g,太子参15g,当归10g,五味子15g,肉豆蔻5g,半枝莲20g,土茯苓20g,莪术9g,生薏苡仁20g,龙葵15g,炒三仙各10g,甘草6g。30剂,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健脾益肾颗粒。之后继续以健脾益肾、解毒抗癌为法调治,并随证加减,患者病情稳定。2012年8月于医科院肿瘤医院复查CT:直肠、乙状结肠壁增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便常规均正常。患者体重较前增加,目前维持治疗中。

【医案浅析】本案患者高龄女性,脏腑之气虚衰,邪气易于结聚,气血运行不畅,易于壅滞,均可致发病。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或外邪入侵,脾胃受损,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痰湿瘀血结于肠道,上犯于胃,累及脾土,脾不健运,生化之源不充,加之肠道癌瘤消耗精血,遂致脾肾两虚、气血并损,加之手术、放化疗,更伤机体正气。脾胃运化失司,精微随糟粕下行,肾气亏虚,肾司开阖功能失常,则大便次数多,不成形;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肾气亏虚,脑府失于精髓充养,则头晕。治疗当以健脾益肾、解毒抗癌为法。药以白术、山药、枳壳、益智仁、黄芪、太子参、当归以健脾益肾、益气生血;半枝莲、土茯苓、莪术、生薏苡仁、龙葵以解毒抗癌;五味子、肉豆蔻涩肠止泻,助健脾益肾之功;炒三仙以顾护脾胃,增强消化吸收的功能;甘草调和诸药。配合健脾益肾颗粒,增强扶正培本之功,则患者正气渐复。目前患者体重增加,病情稳定,仍需继续调治。

【文献来源】乔红丽,侯炜,郑红刚,等.朴炳奎教授辨治大肠癌经验探析.中医学报,2014,29(2):168-170

三、孙桂芝医案

某男,65岁。患者2010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排便不规律,就诊于当地医院,CT示:直肠占位。活检病理:腺癌。后于该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直肠中分化腺癌,肠系膜淋巴结内可见癌转移(6/17),术后行FOLFOX方案化疗。化疗后间断性排便不规律,求诊于孙教授,症见:间断性排便不规律,时干时稀,肛门下坠感,偶有腹痛、乏力、纳差,小便调,睡眠可,舌暗苔白略腻,脉细弱。证属脾肾不足,血瘀湿蕴。予健脾益肾,活血祛湿,调便理肠法治疗。予四君子和二黄鸡枸汤加减:太子参30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黄芪30g,黄精10g,鸡血藤15g,枸杞子10g,红藤10g,败酱草10g,儿茶10g,蚕沙10g,皂角刺10g,九香虫6g,(炮)穿山甲6g,水红花子10g,木香10g,三七5g,鸡内金30g,赭石15g,麦芽30g,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30g,炙甘草10g。14剂,水煎服,每2日服1剂。1个月后复诊,患者大便改善,基本规律,每日一两次,成形,乏力、纳差改善,腹痛缓解,诉偶有腰酸不适感。前方去儿茶、蚕沙、皂角刺,加(炒)杜仲10g,桑螵蛸10g,继服14剂,水煎服,每2日服1剂。后坚持门诊中药治疗,至今病情稳定,未复发转移。

【医案浅析】二黄鸡枸汤此方以黄芪、黄精、鸡血藤、枸杞子四药组方命名。孙老师认为,肠癌患者多属本虚标实,而在手术治疗后,标实被削弱,而本虚在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医学手段强力攻伐下,显得更加突出。此阶段肠癌患者的正虚,体现在精、气、血的不足,脏腑角度,主要以脾肾亏虚为主。二黄鸡枸汤即针对此而设。方中黄芪甘温,入脾、肺经。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补气之不足。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滋润肺阴、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谓“补诸虚……填精髓”。鸡血藤,味苦性平,为大肠经之血药,活血祛瘀,通肠润便。《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瘀血,血闭瘕”。枸杞子性甘平,归肝、肾、肺经,滋补肝肾,益本填精。《本草经集注》谓其“补益精气,强盛阴道”。纵观全方,气、血、精共补,脾肾共调,药力直走阳明大肠经,力专药精。

孙老师认为,对肠癌患者的兼证必须予以重视,及时结合肠癌病因病机予以施治,针对肠癌类疾病本身特色,其不同病程阶段的不同特点,亦当区别治疗。接受化疗,多见恶心、呕吐等,予橘皮、竹茹、(清)半夏、枇杷叶,行气清热、化痰安胃、止呕缓吐。对于食欲不振,体弱无力的患者,常予赭石、鸡内金、麦芽,调节升降、斡旋气机、健脾开胃。发生肝转移者,予八月札、凌霄花。发生骨转移者,予骨碎补、补骨脂、续断、鹿衔草,补肾强骨,抗侵袭。发生肺转移者,予僵蚕、百合、桔梗、九香虫,清肺解毒活血抗癌。大便溏泻,属脾虚者,予芡实、莲子,健脾补肾、缓急止泻。下痢不止,甚则脱肛者,予赤石脂、禹余粮涩肠止泻。大便偏干,予生地黄、白术、郁李仁,润下而不泻。肠癌手术后,发生肠粘连,予水红花子、三七、九香虫、厚朴、木香、柴胡行气活血,调理肠胃功能。

【文献来源】王辉.孙桂芝治疗肠癌经验.中医杂志,2012,53(17):1454-1456

某女,42岁,2004年8月初诊。患者于2003年年底因大便次数增多、黏液多、大便带血,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便常规:白细胞25~45个/HP,红细胞35~60个/HP,考虑为细菌性痢疾,经抗生素及中草药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但饮食不当时仍大便次数增多,偶可见大便带血,患者未予重视,间断在当地中草药治疗控制。2004年5月再次病情加重,大便黏液多,大便带血,腹痛、里急后重,经抗生素及中草药治疗不能缓解,并于右上腹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伴有触痛,质地偏硬,随行钡灌肠检查,于结肠肝曲部位发现肠腔狭窄充盈缺损,随到当地肿瘤医院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结肠肝曲肿块约3.4cm×4.5cm,向腔内突出,表面伴有糜烂出血,且于肝门附近有3个结节状物,质地硬,表面粗糙,最大者3.2cm×2.8cm,最小者1.5cm×2.0cm,因靠近肝门静脉,肝脏肿块无法切除,术中仅将结肠肿物切除,并行活检。术后病理为低分化腺癌。随予以MFV方案化疗,4周为1个疗程,共行2个疗程后因化疗反应不能耐受,中止化疗前来本院门诊。初诊时见面色晦暗,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眼睑色淡,纳少恶心,腹痛嗳气,大便成糊状,3~5次/天,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辅助检查:血常规:WBC3.2×109/L,N58%,Hb67g/L。便常规:红细胞3~5个/HP,白细胞0~2个/HP,潜血(±)。证属脾虚蕴湿,毒结大肠,治以健脾化湿,解毒抗癌,以黄芪健中汤化裁,药用:黄芪30g,当归12g,太子参15g,生白术30g,茯苓15g,白蔻仁10g,杏仁10g,厚朴10g,生薏苡仁15g,竹叶10g,何首乌15g,凌霄花15g,炒槐花10g,红藤10g,败酱草10g,鳖甲15g,阿胶珠20g,山药20g,鸡血藤30g,赭石15g,鸡内金30g,生麦芽30g,香橼15g。每2日1剂,每日分2次服用。大便干结时,予加生白术30~40g,生地黄10g;便溏时,加金樱子10g,覆盆子10g;大便先干后溏时,加晚蚕沙20g,炒皂角10g;里急后重时,加青皮10g,儿茶10g,黄连10g,秦皮10g。经治4年余,症状明显缓解,精神转好,胃纳改善,大便通畅,情绪稳定,血常规多次复查在正常范围内,肝转移灶经多次腹部超声检查均基本稳定,目前仍在治疗中。

【医案浅析】孙师指出大肠癌的治疗总体应以健脾益肾、扶正固本来推动大肠传导司职;局部予以解毒化湿、散结祛瘀、消积导滞以利大肠功能恢复。在多年临床诊疗实践基础上总结分型如下:①湿热蕴结,下迫大肠者,予清热利湿,解毒抗癌,处方以槐花地榆汤加味或芍药汤加味;②脾虚蕴湿,毒结大肠者,予健脾化湿,解毒抗癌,处方以参苓白术散或黄芪健中汤加味;如肝郁脾虚者,则以逍遥散加味;③脾肾阳虚,寒邪客肠者,治以温补脾肾,祛邪抗癌,处方予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④肝肾阴虚,津亏肠燥者,治以滋阴清热,益水涵木;处方予六味地黄丸加味;⑤正虚邪实,气血双亏者,治以益气养血,解毒抗癌,处方予八珍汤加味。在病机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①解毒抗癌:酌选蜂房、藤梨根、红藤、败酱草、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白英等;热毒炽盛者,加土茯苓、地榆、槐花等;②泻痢不止:加炒乌梅、石榴皮、诃子肉、炒薏苡仁等;湿重时加利湿止泻药,如猪苓、泽泻、车前草等;③出血多者:加血余炭、侧柏炭、藕节炭、地榆炭、三七粉等;④肿瘤压迫、翻花:加山慈菇、黄药子、夏枯草、生牡蛎、龟板、鳖甲、穿山甲等;⑤疼痛:加郁金、玄胡、乌药、香附、荜茇、桃仁、水红花子、凌霄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