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的夏季,树阴成了好地方。 童年,很多美好的事情都发生在树阴下,乘凉,走羊子,拾弹子,看小人书,打闹,发呆,睡晌觉……那时候的村里,树真是多呀,房前屋后,路边塘边,到处是树,树比人多。记忆特别深的是村头的一棵老楝树,主干合抱,冠如巨伞,绿叶婆娑。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就在这树下玩耍。它经历了沧桑岁月,见证了村庄的变迁兴衰,没人知道它有多大,依然是人们歇晌纳凉的好地方。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从前农村不通电,夏日的午后,家里闷热难耐,树阴下满是纳凉的人,男女老少都有。有的拖一张芦席,有的拎只小板凳或蒲团,随意躺着,坐着。婶子大娘爱拉呱,不是张家长李家短,就是说些听来的小道消息、趣闻轶事。男孩子喜欢玩走羊子的游戏,女孩子喜欢玩拾弹子的游戏,楝枣是必须的道具,男孩子上树摘楝枣,易如反掌,摘下的楝枣,各取所需,玩得不亦乐乎。若是有老人讲古,大人孩子都会围到他身旁聚精会神地听。那些远的近的、真的假的故事,在树阴里传了一年又一年,是关于鬼神、关于善恶、关于真假、关于爱情婚姻、关于生死的最初启蒙。 树阴下也是娱乐的场所。年轻人精力旺盛,几个人凑在一起打扑克,四个人围一张小方桌,看谁跑的快。看的人比打的人多,看的人七嘴八舌,打牌的人嫌烦,说:皇帝不急,太监急什么?刺得多嘴多舌的人面红耳赤,引得哄然大笑,吓飞了枝头上叽叽喳喳的麻雀,正在鸣叫的知了。 也有爱读书的孩子,躺在芦席上看小人书,不管别人怎么吵,他好像什么都没听见,看累了就把书覆在脸上,也许是回味书中的情节,也许是在想什么心事。有大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爱读书的伢子,将来准有出息。 空中烈日炎炎,树下绿阴铺地,凉风习习,好不惬意,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两点多钟。歇了晌,青壮年人自然要下地做农活的,稻田草要拔,棉田要间苗,都是耽误不起的。大人一走,小孩子也跟着散了,有的去池塘里洗澡游泳,有的相约沾知了。几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无事,也没什么心事,仍坐在树阴下,闲看天上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落,脸上的笑容告诉你,他们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真盼着回到童年,回到故乡老家的大楝树下,乘凉、睡晌、下象棋、打扑克、听蝉唱鸟鸣,不要花一分钱,只要有一颗闲心。 作者简介:骈国华,一个退休十多年的省农垦系统老同志。退休后,书香文字伴流年。在《淮安日报》《淮海晚报》《老年周报》《大江晚报》《江苏农垦人报》《智慧》《思维与智慧》《银潮》等报刊以及网络公众号《洪泽湖文学》《目耕缘读书网》《里运河》上发表千字左右的短散文500多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