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cqyuanye 2021-06-12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三年大跃进指的是1958到1960年,发动大跃进、建立人民公社的初衷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结果事与愿违,因为急于求成,夸大了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按“一五”期间的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8.3%计算,大跃进造成的经济 损失约在1523.2亿元,并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直接后果就是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但是,英勇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知难而上,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团结一心,开始以巨大的勇气来战胜天灾人祸,度过难关。

一、停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调整农村经济政策

1959年开始出现的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表明大跃进的失败。虽然谁也没有公开承认,但是为摆脱大跃进造成的日益困难的局面而进行的一系列调整措施很能说明问题。为度过难关,克服大跃进带来的国民经济混乱局面,首先就是要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调整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第一,加强农业第一线,切实抓好粮食生产。1960年7月至8月,在北戴河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并重申了农村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要求不再讲三五年内过渡到公社为主的所有制。会议讨论制定并随后发布了《关于全党动员,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工业部门应把支援农业的任务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认真清理劳动力,加强农业第一线,尤其是粮食生产。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第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活跃农村经济。针对过去农村纠正“共产风”不够彻底的情况,1960年11月3日发布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农业十二条》)规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至少七年不变;彻底纠正“一平二调”共产风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认真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目前应少扣多分,尽量使90%以上的社员增加收入,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对农业第一线的支持;有计划地恢复农贸市场,活跃农村经济;要认真实行劳逸合;普遍开展整风整社活动等。《农业十二条》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拥护,对扭转当时的农村形势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制定调整经济八字方针,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计划

1961年1月,中央召开八届九中全会,会议正式通过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以调整为中心,调整指的是适当地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生产和基本建设之间,经济事业和文教、国防事业的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包括财政、信贷和物资之间的比例关系。不但要调整理顺整个国民经济和各种比例关系,而且要调整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使之与农业发展相适应,把整个国民经济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刘少奇在六十年代同群众在一起

当时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和比例失调,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造成的,因此,贯彻“八字方针”,必须要降低指标,放慢速度,压缩规模,也就是该退的必须退够。但“八字方针”不是一个退却的消极方针,而是一个积极的方针,即退是为了以后更好地进,而且“八字方针”是有退有进,“充实”二字的含义之一就是在当时要增加我国急需而又没有的新工业部门。事实也是如此。在调整期间,我国引进了先进的石油化工工业、合成纤维工业、电子工业等技术,建立了这些工业部门。同时在某些方面是既巩固又提高,如完成了大庆油田的建设、制造出万吨级水压机、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等。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七千人大会统一了思想认识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面贯彻八字方针,制定各方面工作条例

大跃进的主要教训就是没有调查研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建设的高速度。所以,在1961年1月召开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决定全党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并提出要把1961年搞成一个调查研究之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战天斗地 克服困难

八届九中全会以后,从上到下,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全国各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开始着手解决各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各方面的工作条例。

1961年3月,制订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这是针对当时人民公社内部严重存在的队与队、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社、队规模偏大,公社对下级管得太多太死,民主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具体的规定,并提出要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停办或取消公共食堂。1962年2月,又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决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农业六十条》和《指示》,受到广大社员的热烈拥护,对克服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刘少奇等领导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

除此以外,还制定了各方面条例,其中有《科研十四条》、《工业七十条》《高教六十条》《文艺八条》《商业四十条》《手工业三十条》《中学教育五十条》《小学教育四十条》《医院工作四十条》等等。这些条例,是我国在调整时期对各项建设事业经验教训的总结,是调整工作在各方面措施的具体落实,它对于纠正“左”的错误,使各方面工作纳入正轨,克服经济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果断错误,减少损失,尽快度过难关

从1962年七千人大会开始,全党统一了思想认识,坚决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克服困难。

第一,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从1960年的384亿元压到1962年的56亿元。积累率从1960年的39.6%降到1962年的10.4%。重工业战线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钢产量从1960年的1860万吨、1961年的870万吨压到1962年的计划600万吨、实际产量667万吨。全国县以上国营工业企业三年共减少4.45万个。

第二,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1961、1962两年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从1961年到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第三,加强农业战线,发展农业生产。由于上述两方面措施,大批劳动力回到了农业第一线,到1962年农村劳动力增加到21278万人,超过了1957年。国家增加农具、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粮食征购量,从而使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第四,采取措施稳定市场,回笼货币,抑制通货膨胀,消灭财政赤字。为此,大力压缩财政开支;清查仓库,处理积存;在稳住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同时,继续对10种商品实行高价政策;坚决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结果,1962年1至5月,就收回了上一年度的大部分货币,抑制了通货膨胀。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由于政策正确,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1962年的调整工作见效甚快,成绩很大,到八、九月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到1962年底,粮食产量达到3200亿斤,比1961年增产250亿斤。1962年1至8月,城镇商品粮销量比上年同期减少32.3亿斤;国家实发工资比上年同期减少26亿元;全国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元。1至7月的工业生产中,支援农业的主要生产资料,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产品,以及当时最急需的重工业产品,多数比上年同期增产。其中化肥增长38%,铝增长28%,石油增长17%,以工业品为原料的日用品产值增长27%。多数城市副食品和若干日用品供应情况有了好转。1962年10月,在《关于当前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指示》中满怀信心地指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农村城市的经济形势正在逐步好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