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病之养营疏风法

 出租车99 2021-06-13

养精神读书

尽力量行医

图片

养营疏风一法,古来已久,是由养营和疏风两法相合而成。养营,即是调养营血,而调养又重在补养。四物汤选为代表方剂,当之无愧。然而,四物汤四味药在养营疏风大法下的具体选用却含有深意。

一、熟地与生地

熟地补血性温,生地滋阴性寒,前者侧重于气血营卫,脏腑在脾肺,病位在中上浅表,后者侧重于阴阳寒热,脏腑在肝肾,病位在中下里内。所以两药在养营疏风时的区别显而易见。当营卫不和,营血亏虚时当用熟地滋补温养,不必顾虑温热之弊,而当阴亏血热,热盛生风时,当用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息风。那关键便是如何辨析营虚,还是阴亏,四诊合参不难辨别。

二、白芍与赤芍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类似于熟地与生地,只不过芍药都是性寒,而特异性的区别在于白芍酸敛而补,可滋补营阴,赤芍辛散而通,可通经活血。两者在选用的关键便在于病证是营血亏虚,还是血脉经络瘀滞。

三、川芎当用与否?

答案肯定是用,因为川芎虽然辛温,有助长风热之弊,并且亦有行气耗血之虞,但是它在补血同时疏通血脉之功无可比拟,而在祛风时舒经通络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所以川芎不可减去,用量也不可一味轻小。

四、当归与归尾

当归偏补血养血,而归尾偏活血通络,结合生、熟地,赤、白芍,也不难如何选用当归还是归尾。

陈潮祖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中总结:临证之时,可视病情调整剂量。若欲补血,重用熟地黄;若欲调经,重用当归;若欲柔肝止痛,重用白芍;若欲增强活血力量,重用川芎。如将熟地黄换成生地黄,即变补血而为凉血;如将白芍变成赤芍,即变滋阴柔肝而为凉血行瘀,因证而施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成不变必将影响疗效。

李凤林总结:凡是应用四物汤时,如血虚用白芍,血瘀用赤芍,血寒用熟地,血热用生地,补血用归身,散血用归尾。病在上者,重用川芎,在下者,川芎量少许。

“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这是阐述血与风关系的著名临证格言。行血的含义应当包括:其一、血脉瘀滞而致血行不畅;其二、血亏不盈而致血行不畅;其三、血行不畅郁久化热,热盛生风。

总之,病机在于一个“郁”字。扩展开来,是不是只有血郁呢?气郁、痰郁、湿郁,甚至是火郁,这些是否也见于临床实际?即郁而化热,热而化风,则见皮毛诸症:痒、干、燥、肿、痛、疹、斑、疮、脱发等等。

另外有没有毒郁一说,留待思考。

热在哪里?肺合皮毛,是否在肺?李凤林认为伏火在肺,发于皮表而现诸症,故选方泻白散。(清热降肺的麻杏石甘汤是否可用?特征是什么?)并且还有湿邪侵袭,故用白藓皮清热除湿。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解释“白藓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从此逝矣”,此说可供参考。

以下列出几首代表方剂,前后对比,与临证结合将大有裨益。

图片

当代 《李凤林儿科医萃》

组成: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甘草 白藓皮 麻黄 艾叶 蝉蜕 红花

地、归、芎、芍四物汤养营补血,滋阴扶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泻白散宣肺清热祛邪,而麻黄、蝉蜕、艾叶、白藓皮、红花疏风散湿、活血化瘀。全方起到祛邪不伤正,益血养阴不留邪之妙,用于肺系疾患效如桴鼓。

病机:营血亏虚,风湿热邪郁阻于肺。

图片

明代《外科正宗》

组成:生地 当归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 甘草 木通

具有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功效。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本方用药可分为四类:

一、补阴:生地、当归、胡麻、甘草;

二、祛风:防风、荆芥、蝉蜕、牛蒡子;

三、清热:知母、石膏;

四、利湿:苦参、苍术、木通。

由此可见,本方的功效不在养血疏风,而在滋阴清热疏风,这与李凤林的养营疏风汤是不一样的。而且本方清热在胃经,即阳明之热,而利湿又在太阴。所以本方作用于脾肺,祛肺风,利脾湿,清胃热,而养营阴。

图片

现代《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熟地15g,当归9g,荆芥9g,白蒺藜9g,苍术9g,苦参9g,麻仁9g,甘草6g。

功效: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主治:脂溢性皮炎,血虚风燥,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

方解: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荆芥、白蒺藜、苦参消风止痒,苍术健脾,麻仁、甘草润燥。

图片

现代《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 当归9克 荆芥9克 蝉衣6克 苦参9克 白蒺藜9克 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 生甘草6克

功效:消风清热。

主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

方解:本方从《外科正宗》消风散增减而成。生地、当归、甘草凉血润燥;知母、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衣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质红,脉弦滑数。

图片

明代《幼科概论》

治赤游丹应用四物消风饮,此症为血液不清,积热生毒,流行周身四肢头面等处。不即发现赤游丹症,亦必发于皮肤外间,处处成为疮结。今因外间的引诱风邪一鼓荡,热毒随血流皮肤中,遂受激而发为赤游丹也。宜用散风、解毒、活血、清热之四物消风饮治之。能致其血液畅行,风自消散,郁热能清,毒亦自解也。四物消风饮方列下:四物消风饮方

细生地(一钱) 当归身(八分) 炒荆芥(八分) 赤芍药(七分) 酒川芎(五分) 北防风(八分) 白苏皮(六分) 秋蝉蜕(七分) 薄荷叶(七分) 酒独活(五分) 银柴胡(五分) 大红枣(一枚)

 以上各药用水一茶碗半,煎成半茶碗,频频与儿服之。此方量数为一岁内小儿之剂,若至五岁上下,须加剂一倍、或加一倍半。酌量症的轻重,及年龄的大小,与药之分量,比较准确,放心给儿服之,必能立见切效,此方剂是消此等风毒之效药也。不过丹症愈后,须谨记发物,例如鱼腥鸡鹅等动风燥血之品,尤须忌之,否则再犯则难治。

图片

《外科备要》

四物消风饮 治赤游风。

当归 生地(各三钱) 芥穗 防风(各钱半) 川芎 赤芍 蝉蜕 薄荷 独活 柴胡 白藓皮(各一钱) 姜葱引

所以此方大致分为两部分:

一、四物汤:生地、当归、川芎、赤芍

二、疏风之药:荆芥穗、防风、蝉蜕、薄荷、柴胡

三、祛风散湿:独活、白藓皮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