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直肠筋膜腔隙、壁脏腹膜移行的层面解剖学研究

 邱剑光层面外科 2021-06-13

腹膜是两层结构,透明,由间皮及其外面的结缔组织构成。腹膜覆于腹盆壁内面及腹盆腔器官表面。前者称为壁腹膜(腹膜壁层)。后者称脏腹膜(腹膜脏层)。壁腹膜厚,以腹腔镜下可以观察到岛状脂肪分布。脏腹膜菲薄,透过其可以看到其下脂肪。

传统解剖学研究认为,壁腹膜和脏腹膜的神经分布不同,壁层接受7~11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及腰神经支配,膈中央部的壁层则受两侧膈神经支配,脏层受交感神经支配。其结果是壁层冷静对痛觉和其他感觉敏感。脏层则反之,但对脏器膨胀,牵拉神经丛、缺血或平滑肌痉挛等能引起疼觉。

脏腹膜较薄,与脏器紧密相连,不易剥离,故常被视为脏器的组成部分,如胃、肠的浆膜即为脏腹膜。壁腹膜较厚,除在膈下、脐环与腹白线等处与腹壁紧密相连外,它与腹、盆壁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相隔,称为腹膜外组织。在腹后壁、盆部及腹前壁下分,腹膜外组织内含有较多的脂肪,在腹后壁特别丰富,有固定与保护腹膜后位器官如肾脏的功能。

以上是解剖学中对腹膜及其部分相关问题的描述。

在肉眼上,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有明显不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解剖学的回答是:“壁层腹膜由体壁中胚层发育而成,腹膜脏层由脏壁中胚层发育而成。”这个回答不能完全解释腹腔镜下脏腹膜和壁腹膜的不同外观,也不能说明它们是怎么相互移行。

在腹腔镜层面外科手术建立降结肠后方平面的过程中,切断降结肠的外侧系膜后,还需要在结肠内后方多次切断结肠系膜内脂肪和腹膜内脂肪的筋膜,才能将降结肠最终降至腹主动脉水平。

图片

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之前的回答是“筋膜融合”理论。筋膜的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被肉眼识别的一种膜性结构,通常都是由胶原纤维交织而成,有些有一层浆膜组织,如腹膜和胸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结肠系膜的后侧腹膜与壁腹膜靠拢后,两层相邻的浆膜组织逐渐固定并融合成一层薄层结缔组织结构,这就是筋膜的融合。

在一部分手术中,的确有时会观察到结肠后方一层光滑的膜结构。这层膜结构因为有时表面得非常光滑,所以我之前一度认为它可能是一层浆膜性结构。不过现在看来,它应该是腹膜下筋膜,是腹膜深面的一层纤维结缔组织,表面并无浆膜结构。腹膜下筋膜与腹膜间平面介于致密与疏松之间,容易被当成一层切开,但细致而非粗暴的游离可以建立两者平面。

“膜”在汉字语境中,易理解为二维结构。但我们在解剖研究和应用, 应将腹膜、腹膜下筋膜理解为三维结构,而非二维结构。

图片

腹膜下筋膜是腹膜外的一层三维连续结构,腹膜下血管就走行于腹膜下筋膜的前后层筋膜之间。腹膜也是一层透明的三维膜结构,本身并无血管走行。透过腹膜看到的第一层血管网,即腹膜下血管网,走行于腹膜后方的腹膜下筋膜内。腹膜外脂肪也位于腹膜下筋膜内,介于腹膜下血管和腹膜下筋膜后层之间。所以,当有腹膜下脂肪时,该部位的腹膜下筋膜从浅到深的层次分别为:腹膜下筋膜前层、腹膜下血管、腹膜下脂肪、腹膜下筋膜后层。

图片

图片

图片

腹膜同样是三维的膜性结构,分成两层,即浅层的浆膜层和深层的纤维层。在壁层腹膜,浆膜层和纤维层致密结合,中间没有脂肪,也没有血管。在脏壁腹膜移行处,浆膜层和纤维层开始分开,两者间出现脂肪,也开始出现走向肠管的横向血管。浆膜层继续向内延续,在肠道前方走向肠道对侧,并在肠道对侧再次与肠道后方的腹膜纤维层融合成为壁层腹膜。在肠管的大部分位置,在肠道前方的腹膜浆膜层与肠管壁融合成为一层。在直肠中段,直肠周围脂肪包绕直肠,腹膜浆膜层不与直肠前壁融合。浆膜层和纤维层之间的脂肪在肠道后方向对侧延续,呈马鞍形垫于肠管的后方。纤维层在脂肪后方向对侧延续,并在肠道对侧、脂肪外侧再次与浆膜层癒着成为壁层腹膜。

图片

我们在手术中可以进一步证实这一点。

图片

图中显示是乙状结肠系膜根的左侧平面。乙状结肠系膜根表面是脏腹膜。乙状结肠系膜根覆于腹膜下血管前方,在图中可以看到被乙状系膜根覆盖的腹膜下血管断缘。

图片

切开乙状结肠系膜根缘(脏腹膜、系膜内脂肪、腹膜纤维层)后,显露了腹膜下血管在腹膜下筋膜内的延续。从这个图我们可推断:乙状结肠及其系膜走行于腹膜浆膜层和腹膜纤维层之间。腹膜浆膜和腹膜纤维层面形成乙状结肠的前后筋膜。我们在术中游离乙状结肠时通过的平面是腹膜与腹膜下筋膜间平面。这个平面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后方在骶前连续贯通左右侧,乙状结肠和直肠可以完整从腹膜下筋膜前平面游离。

图片

图片

上面两个图中显示的是乙状结肠系膜的左侧平面,可以看到乙状结肠左侧系膜的前后层、壁腹膜的切缘、壁腹膜与脏腹膜的移行部分,以及深面的腹膜下筋膜和腹膜下血管。左侧腹膜下筋膜前平面与右侧同名平面相延续。

这个推论如果成立,则对泌尿外科和结直胃肠外科都有启发。

1,乙状结肠系膜根的右侧缘就是腹膜下血管被系膜根遮覆的断缘。我们通过该血管断缘线切开系膜根诸层,就能进入到乙状结肠系膜根后方的腹膜下筋膜前平面。回盲部小肠系膜根后方平面的建立也是同样道理(见下两图)。

图片

图片

2,腹膜的躯体神经支配走行在腹膜下筋膜内,而非在腹膜内。结肠直肠和小肠系膜根后方有腹腔周圈完整的腹膜下筋膜延续,所以后位阑尾炎症时依然可以发生腹膜后的定位疼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