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长教你算:远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指标——血糖波动

 新用户4255oDAM 2021-06-14

昨天发出了一篇关于血糖波动危害的文章,因为评估血糖波动的计算略显复杂,所以就放到了文章的最后,没想到挺多糖友对这个要计算的知识点充满了兴趣,所以今天会长来详细聊一聊这个话题。

有糖友问:“长期血糖波动会加速、加剧微血管、大血管的并发症,这一点我懂了——但是我依然觉得没必要啊,只需要盯住每次血糖监测的高低不就好了!

有一位医生说过,对于一些糖友来说,偏高的血糖是一种“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盯着每次监测的血糖值,那么每测一次都意味着失败,每测一次都是痛啊,久而久之也就很难坚持下来。

而且对于一些长期高血糖的糖友来说,一下子把血糖值降到正常值,甚至会出现类似于低血糖的反应。所以,让偏高的血糖降下来,不是大跃进,不是一步到位的歼灭战,而应该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持久战。—— 稳中有降才是王道!

根据被誉为是慢病临床研究的典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CCT/EDIC研究最新的解读: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控制,并不是并发症减少的全部——减少血糖波动才是远离并发症的关键。

因此,评估血糖波动对糖友来说,是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血糖同等重要的血糖指标,是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维度。

用更接地气的大白话来说:假设血糖控制有四门功课,如果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这三门功课都不太好,只要血糖波动这门课及格,那么你的控糖成绩就不会太差,并发症就没那么容易到来

咱们说回大家最感兴趣的,评估血糖波动的计算,工具很简单,普通的家用血糖仪就可以。

按照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评估日内血糖波动主要有三个标准。

标准一: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一天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不超过4.4mmol/L。

这个计算方法最简单,如果你在一天里测试了四次血糖,早餐前9.3,早餐后两小时 11.3, 晚餐前9.7,晚餐后两小时达到了13.3,那么只需要用最高的血糖减去最低的血糖,也就是13.3-9.3=4

虽然四次血糖都偏高,但是血糖波动还是在标准值内的,感觉会安心不少,有信心继续努力了吧!

标准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三餐后2小时血糖与对应餐前血糖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不能超过2.2mmol/L。

听上去有点绕,不太好理解,咱们还是举个例子:

为了搞清楚你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你破天荒的一天测了六次血糖,也就是三餐前、后。

早餐前4,早餐后8,午餐前5, 午餐后是7,晚餐前还是4.6,晚餐后7.6

那么计算方法就是:

|(早餐前-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 ➗3

|(8-4)+(7-5)+(7.6-4.6)| ➗3

=|4+2+3|➗3

=3

看起来三餐前后的血糖都不高,但是血糖波动却超标了,不要自满,继续加油!

标准三血糖水平标准差不能超过2

这个计算是最复杂的,所以放在最后,其实也最多用到初中程度的数学水平。

首先你需要在一天内测三餐前、后和睡前七个点的血糖值。

早餐前4,早餐后8,午餐前5, 午餐后是7,晚餐前是4,晚餐后7,加上睡前 7

把这七个血糖值加起来除以7,先算出一天内7点血糖的平均值。

(4+8+5+7+4+7+7)➗ 7=6

再用7个时间点分别减去平均值,平方后再分别相加

(4-6)²+(8-6)²+(5-6)²+(7-6)²+(4-6)²+(7-6)²+(7-6)²

=4+4+1+1+4+1+1

=16

得出值再除以6

16➗6=2.667

最后一步再用数学上的开方,网上有开方计算器,把上面的结果输进去就能得出结果约为1.633,没有超标,给你点赞!

其实一步步照作,整个计算过程并不是很难,大家可以算算看,自己的血糖波动是否达标。

在掌握了血糖波动的评估方法之后,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对血糖波动原因的分析,我们下一次再聊。


上一篇文章:

专家告诉你: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五大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