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从五岁到二十五岁一直生活在蜀地,对故乡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是他首次出蜀远游时所作,构思巧妙。七、八两句,诗人明明要写自己惜别故乡的深情,却反过来写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恋恋不舍,深情款款,别具情趣。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主”:主体,即诗中的主人公;“客”:客体,可以是景、物、人。“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超乎寻常的“对写法”(主客移位法)。前两句是“直写法”,写自己独自一人在他乡,每每到了节日(这里指重阳节),就尤其思念家乡。后两句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今天“兄弟”们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一人”(我),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述说,反倒是兄弟的缺憾更需体贴。巧妙而含蓄地烘托出诗人对兄弟深深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出于常情。 阅读以下这首诗,回答诗后的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首先写自己在邯郸客店里碰上冬至,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自己,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接着通过描写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写自己的感情,却从反向落笔,以“主客移位法”,巧妙而含蓄地表现自己“思家”。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请就本诗第三句作具体分析。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此处采用“主客移位”,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思念自己,巧妙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深挚的思乡之情。 移家别湖上亭 唐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同意。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诗歌借景抒情,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1、哪里是2、详分析(其中1、2可以灵活换位)3、品情感(巧妙而含蓄地抒发了......的情感) 梳理要点 1、哪里是 2、详分析(其中1、2可以灵活换位) 3、品情感(巧妙而含蓄地抒发了....的情感)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明人陆时雍云:“代为之思,其情可远。”意思是为远行人忧思别后的境况,这是一种更深切的关怀之情。请结合三、四两句诗,作具体分析。第三、四句,主客移位。诗人以“忆"字领起,从对面写来,设想友人在不久的将来夜泊潇湘之上的情景:那时孤月当空,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入梦,也会被两岸一声一声凄清的猿啼所惊扰,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歌表面 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巧妙而含蓄地写出了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有: 主客移位(对写) 、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小中见大、对比映衬、抑扬结合、多角度描写,包括上下(或远近、俯仰、声色、视听)结合。 后面的课你还想老师重点给你讲解的表现手法是? 巩固练习 (一)梦微之 唐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释: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 ;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 九江)。“微之”是元稹的字。 诗的第三、四句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二)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试分析木诗的思相内容和麦现手法? 梦微之 唐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释: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 ;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微之”"是元稹的字。诗的第三、四句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第三、四句,表面上写诗人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己,以致形之于梦。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主客移位),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天宝十五载,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杜甫的妻小寄居在廊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试分析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首联“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写幼小的儿女不懂思念的心酸;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作者巧用“主客移位”(对写法),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