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说明出处 每周坚持原创 致力于跨界读书 用不同的经度突破思想的维度 美女,谈场恋爱吧,灭族的那种。 原文 桓公即位 隐公时代落幕,桓公上场,以弑兄的方式。隐公作为兄长替桓公治理了十一年国家,东结盟于齐国,西交好于郑国,南和于宋国,两次击败戎族,拓展王国的西南边疆,口口声声说等他长大后还政于他,最后因为公子翚的一句话,被弑。 桓公当然有理由:“哥哥想杀我。”但是隐公动手了吗?没有。甚至公子翚去劝诱隐公的时候,隐公明确表示:“不可能不还政,下一任国君就是弟弟桓公的。” 但桓公依然认为哥哥想杀他,因为哥哥有杀他的能力,他没有安全感。于是桓公反杀,只派一个大夫带着家兵就把隐公给弑了。以隐公的心智,权力,真想杀桓公的话,会不派人监视桓公,同时加强安保措施吗?所以说桓公是戏精上身,自己给自己加戏,贼喊捉贼而已。 桓公知道哥哥将来必然会还政于他,也知道哥哥没有野心,为什么还要弑兄?因为等着你把国君之位交给我,太慢了,我自己夺来比较快一些。太急! 而且像桓公这类人,他们信奉的永远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想要,就要马上给我,现在不给我就是以后永远不想给我,那我就自己去夺。”的所谓真理,误认为自己颇有魄力,做事情目标明确,其实是功利心重,做事操切,短期可以取得一些小胜利,小进展,长期必然败亡。桓公后来被大舅哥杀了,就是例证。 篡位三板斧 在《春秋》中,明确记载了“公即位”。《春秋》的记载习惯是,如果政权是和平交接,并且交接以后当年没有发生动乱,就会记载“即位”,以此表明政权的延续性。在鲁庄公、鲁闵公、鲁僖公即位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动乱,所以都没有记载“公即位”。 但明明是桓公弑兄而即位,为何依然记载“公即位”?这就是传说中的“春秋笔法”,以看似寻常的手法记载不寻常的事件,是为反讽。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米国总统上任,首都马上爆发抗议大游行,但所有的新闻报道在记载了游行以后又加上一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民众纷纷自发上街欢呼庆祝新总统的上任,期待米国的明天更美好。”是不是赤裸裸的讽刺? 一般篡位的君主都心虚,所以会更加强调自己得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篡位以后的三板斧一般都是:拉盟友、不改制、重武功。其中,拉盟友是给自己壮胆,不改革前任的规章制度是向国人表明自己的继位合法性,开疆拓土是用销售增长压服国内的反对声音。 所以鲁桓公在继位前七年,频繁与周边国家结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且与周边小国积极开战,同时营造多国来朝的景象。与明朝的永乐大帝颇像,因为永乐帝是叔篡侄位,不管侄子建文帝做的有多不堪,从礼法上是说不过去的。 壁假许田 所以鲁桓公即位之初,马上重提隐公八年的旧事:郑庄公想用远在山东泰山脚下的枋地交换鲁国在河南的许田。这事是有来由的。 古代天子祭天都是去泰山,所谓泰山封禅,封禅的时候周天子要带一大票诸侯同行,古时候泰山没有索道,赶到泰山脚下以后,天子诸侯都要沐浴更衣,休息一下,以便第二天一早登泰山。天子仪仗三千人,诸侯随行最少也有三百人,这么多人不可能一下子都挤在泰山脚下。于是周天子就在泰山周边给各路诸侯划分了村级的地盘,叫做汤沐邑,意思是让诸侯们在朝拜神灵之前先洗洗澡,沐浴一下身心,免得身上的味道熏到了神仙。 这种泰山脚下的汤沐邑我们可以看做是诸侯驻天宫办事处,郑国的枋田就是这个功能。那么鲁国的许田呢?是诸侯朝拜周天子时的汤沐邑,可以称作是诸侯驻京办事处。 那么现在就是郑国要拿自己的驻天宫办事处换鲁国的驻京办事处。这事换到现代真是个大事,不就是两个省政府之间调换一下大楼的所有权吗?连报纸都懒得登。但放在春秋时代就是大事了。 郑国的疆域在河南新郑机场一带,放弃了位于山东泰山脚下的驻天宫办事处,就意味着如果周天子再去泰山祭天,郑国到泰山脚下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其实就相当于变相宣布:周天子以后再祭天,郑国可能不参加了。 而鲁国的疆域在山东曲阜一带,放弃了位于河南洛阳与新郑交界的驻中央办事处,那就意味着如果鲁国国君再去朝拜周天子,到首都之前也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其实就相当于变相宣布:鲁国诸侯以后可能不会再朝拜周天子了。 这么一说,严重性就凸显出来了。郑鲁两国准备甩开周天子单干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先用两个办事处所有权更换的问题探探路。 这个事情隐公八年就提上过议程,当时周天子反应很激烈,直接把郑庄公的“卿士”之职免了,郑庄公一怒之下把在周王朝坐人质的儿子公子忽以娶妻的名义召回郑国(详情在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14集),也间接导致郑国被诸国联军围攻的事件。 所以当时此事就作罢了。现在鲁桓公弑兄即位,环顾周边各国,郑国已成中原一霸,心虚的鲁桓公马上去抱郑国的大粗腿,主动重提旧事,三月份先在“垂”这个地方很郑庄公会面,四月份就同意交换各自的办事处。 但这办事处的地虽然小,也是周天子颁赐的国家财产,私自倒换国有资产,如何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呢?郑鲁两国商量以后做了场戏,由郑庄公持“玉璧”向鲁国借地,期限呢?没讲。想还随时可以还,不想还自然可以永久不还了。 春秋虢国龙纹壁 为什么要用“壁”?因为壁是玉做的,在古代有三个功能,礼器、祭器和贵族的配饰。贵族配饰一般都是半个手掌大小的壁,大型的跟盘子一样大的,比如和氏璧,那是作为礼器和祭器的,是绝对意义上的国之重器,古代诸侯盟誓,持圭壁互相交换,表示信用。 鲁郑两国的国君认为这样隆重的搞一出仪式,就可以掩盖未经周天子允许,私自转让国有资产的事实,有点太过幼稚,不但连当时的人都瞒不了,连2500年后的人也瞒不了啊。这个事件叫做“壁假许田”。 一眼灭族 鲁桓公元年的政治舞台上主角是鲁桓公和郑庄公,但有个配角也是个狠角色,他就是宋国权臣华父督。他的出场是由另一个人引出的,这个人就是孔父嘉,孔父嘉在鲁隐公四年随宋殇公讨伐郑国,围郑国东门五日而还,史称“东门之役”,在《宗成读《春秋左氏传》第12集》里有记载。 宋殇公即位后,宋国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孔父嘉为首的主战派,支持宋殇公,主张对郑国死磕;另一派是以华父督为首的主和派,主张把宋殇公的弟弟公子冯从郑国接回来,让宋殇公下台,公子冯即位,与郑国搞好关系,共同在中原争霸。宋殇公恨的牙痒痒的,奈何华父督势力也不小,奈何不了他。于是孔父嘉和华父督就成了阵营对决的前锋。 孔父嘉比较倒霉,遇上了春秋第一小霸王郑庄公,与郑庄公十一战十一败,虽屡败屡战,但国家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国内暗流涌动。更倒霉的是,有一天孔父嘉的妻子上街,被华父督看见了。 史书没有记载孔父嘉的妻子有多漂亮,但记载华父督看到孔妻之后,“目逆而送之”,就是从孔妻远远走过来的时候就盯上了,走很远后还不停的扭头看,并且说:“美而艳”。 只说“美”并不可怕,“美”是人们看到美女的时候视觉传递给大脑的第一个信息,是下意识的反应,比如看到美丽的风景,美丽的烟花等等。但“艳”字通常和妖艳,香艳连在一起用,到“艳”字的时候,就从视觉层面转变为感觉层面,已经是欲望的表现了。 比如有人看到一山枫林,说:“呀,好美的枫林。”这是视觉层面的。但是如果旁边的人跟着说一句:“好舒服的枫林,真想停车。”这就是感觉层面了,说这话的人心里可能转着不可描述的念头。 所以《春秋》只用两个字,就把华父督色迷迷的神态和老司机开车的心理赤裸裸的描述出来。史上第一好色之人的称号也非华父督莫属。 心猿这个东西,只要你让他出来,他就会在你心里乱折腾,让你辗转反侧,废寝忘食,华父督自从在街上看了一眼孔父嘉的妻子,就一见钟情爱上了。回家以后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条毒计,以图把孔父嘉的妻子占为己有。谁知道,这一下,火候没把控好,直接导致了孔父嘉几乎被灭族,这条毒计是什么呢? 我们下集接着讲。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书斋的读者都是喜欢深度思考的。 注:传统奇门遁甲第2期中级提高班定于冬季开班,现在可以报名,课程大纲请看“培训咨询系列”下文章。 费用询问助理宋老师(扫描下方二维码),书友会成员有优惠。 2018年10月之后中级班学员免费复训,2018年十月之前学员需先参加初级班。 培训资讯系列
与人生哲学相关的文章 宗成读《春秋左传》系列 散文小说系列 宗成谈奇门九星系列 有物·有悟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