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主义人类学(20世紀60年代)

 天和图书馆21tc 2021-06-15
图片

图片

夏建中《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知识点整理汇集。

图片

列维斯特劳斯

1

摘要

结构人类学或结构主义,是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新的理论范式,代表人物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各民族的表面社会结构之后都隐藏着一种真正的社会结构,人类学家的任务就是要用建立模式的方法分析、说明和揭示这种真正的结构,并进而揭示人类的思维结构。
结构主义人类学方法的最根本原则就是找到各种文化版本的无意识根据。认为可观察到的、显现的文化现象,如制度、习俗、人们的仪式等,作为一些社会表象系统,都是人类活动的无意识层次表现出的不同版本。因而要避免轻率地在表象和现象的层次上对文化现象做出普遍性的概括,而必须把这种概括放在更深的、无意识的层次上。他认为,只有人们的无意识才是才是文化普同性的基础。

2

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主义制度崩溃,作为人类学传统研究对象的原始民族大量消亡,残存者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调查对象范围大大减少了。列维斯特劳斯于196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上发表的《近代人类学的危机》一文曾说,由于心理上和道义上的原因,第三世界的舆论是敌视西方人类学的。他们不允许别人把他们当物品一样来研究,而是要自己的人来从事人类学研究。如果人类学还想在这种同第三世界冲突的条件下继续生存下去,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改革。这个改革就是根据已有的资料,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进行人类学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结构”的研究已在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中流行,如建筑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在社会科学领域,语言学首先用结构分析法。列维-斯特劳斯在人类学方面的训练,主要受法国社会学派的影响。他的理论有杜尔干、莫斯学说的学术渊源,以及英国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学说的基础,又是一个新学派的开创者。

3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一)列维一施特劳斯(LeviStrauss,1908一2009)
比利时人,1927年进入巴黎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38一1939年到巴西亚马逊流域调查印第安人生活,并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著名的游记《热带闲愁》(《忧郁的热带》)(1955)。格尔兹认为,这本书是有史以来人类学者所撰写的最佳著作之一。
1948年秋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73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还是多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并11次获名誉博士学位。主要代表作有:1949年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52年的《种族与历史》、1955年的《热带闲愁》(介于田野考察报告和理论著作之间的作品)、1958年的《结构人类学》(标志着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成熟)以及1962年的《野性的思维》、《图腾制度》(1962)、《神话学》(1964-1971)、《我们都是食人族》(1989-2000年间的专栏文章)等。
1955年由他所著《热带闲愁》的出版是结构主义思潮产生的标志。结构主义人类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即现代语言学中的结构思想、文化人类学中的结构思想、现代心理学中的结构思想。
1.结构主义思想来源
(1)语言学中的结构思想
1878年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发表了《印欧语元音的原始结构》一文,索绪尔认为,语言基本上是由一个对比和相互关联的元素构成的结构。个语言单位的功能并不是体现在音或义本身,而是体现在音和义的关系中,这个关系构成了一个语言网络系统,这就是语言的结构。
概括起来,结构主义从结构语言学那里主要继承了两个基本思想。
首先,索绪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和“言语”。前者是指语言的系统、组织语言的规则和用法。后者是指个体的话语。为了讲清这种区分,索绪尔借用了象棋比赛,只有在真实的棋赛中,规则才能起作用,这样就有了语言(即规则)和言语(即个体的比赛)这就是使千变万化的比赛能够进行的深层结构。
第二个从索绪尔那里继承来的基本思想是,意义总是对立和结合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也是深层结构的作用。这来自于索绪尔认为语言中包含着“符号”的思想,这种符号可被分为两部分:“能指”与“所指”[1]。索绪尔认为在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非固定的,意义是语言系统自身内差别与联系的结果,而不是能指与所指之间自然就一致的结果。通过相似与类推法,结构主义以语言为例来研究文化文本与实践,每一文本和实践都被看成是由结构产生的表现(或个体的象棋比赛)。
(2)文化人类学中的结构思想
在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之中,最早注意到人类社会的共同结构与人类意识中心理论共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是巴斯蒂安和弗雷泽。他们认为,凡属于同一种族的人必然具有心理共性或“基本观念”。弗雷泽曾说过一段对后来的列维—施特劳斯具有重要意义的话:“图腾观不但是一种宗教信仰,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结构”。
涂尔干把社会事实看成是某种东西对个人进行强迫所产生的结果,个人只被看成是一个演员或“角色扮演者”,一切行为只有在结构规范所构成的系统内才会有意义。
莫斯认为,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是因为有社会交往,而交往的基础是对等性原则。原始社会中的交换是社会、宗教、法律、经济和道德的综合反映。施特劳斯更直接地指出:“在经济社会里,交往总是在三个层面上完成:妇女的交换、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以及信息的交换。”
布朗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作为社会系统它有其自身的结构。布朗将社会结构定义为“在由制度即社会上已确定的行为规范或模式所规定或支配的关系中人的不断配置组合。”[2]列维施特劳斯吸取了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思想,但他研究的是人类的思维结构,而不是经验的社会结构。
(3)现代心理学中的结构思想
①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复杂的知觉[3]不能简单地用构成知觉的感觉总和来充分证明:当一种心理活动构成知觉的时候,其相关联的部分就会成为“结构”,但这种结构本身并不包含组成它的各部门的特性。该学派的创始主张:部分的性质是由全体决定的。
②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建者弗洛依德将人的心理分成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并试图以这种心理结构为基础,说明人类的整个精神活动及其文化形态的变化过程,说明个人正常、异常或变态的心理活动规律。
在《结构人类学》中,列维-斯特劳斯明确地写道:“人类学家的分析主要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潜意识成分”,“他们的目标乃是超出人们特有的那些有意识的和变幻无常的想象,去把握全部无意识的可能性”。[4]
2、结构的概念和结构主义方法
(1)结构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的“结构”一词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各个事物的构造形式或外表;二是指各个事物的组成成分或构成原料。
(2)结构主义方法
结构主义方法认为,一切关系最终都可以还原为两项对立的关系,每个关系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根据自己在对立关系中的位置,被赋予其本身的社会价值。所以,结构主义方法要求人们尽可能找出各个现象的对立关系。结构主义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对整体、对总体的强调,它的基本信条是:研究联结和结合诸元素的关系网络,而不研究一个整体内部的诸元素。结构主义方法认为,只有通过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解释整体的部分。
3.列维一斯特劳的结构创见
列维-施特劳斯不同于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人的地方,是尽管他吸收了“结构”思想,但其关注点不是经验的社会结构,而是人类的思维结构。列维-斯特劳斯有感于文化现象之复杂多变和难于把握,他想抽取潜存于复杂经验现象深处的简单和有限的结构模型来以静制动、以简驭繁。他的独创是:他不是向社会事实或社会关系,而是向人类的心智去求取普遍性、确定性和价值无涉性等方面的“结构”。
为此他提出如下五点创见:
第一:人无序不立,人类皆有分类的天性、原始人与现代人都是分类的动物。
第二:分类就是创造秩序,就是按两元对立规则或两分法找寻事物之间的区别性特征。
第三:作为分类结果的秩序要用符号表达,因此文化是象征符号体系。
第四:符号体系反映人类的意识结构,意识结构可以抽象成结构模型。
第五:结构模型有深浅两个层次。与经验现象同构的浅层结构模型是机械模型。真正的深层结构模型不为意识所及,异于和少于经验现象且于价值无涉,所以它最能反映人类的普同心性。[5]
4、发现文化的深层结构
他讨论的中心主要是世界各民族的社会结构问题,关于社会结构的模式。
列维-斯特劳斯将其划分为:
(1)有意识模式
也称“家乡式”。是指当地人根据自己对当地社会的认识向人类学家提供的情况。
(2)无意识模式
是指人类学家不能直接观察到,当地人也没有意识到的真正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们一般所能认识到的社会现象只是浅层的结构,并不是社会的真正结构。社会的真正结构是人们所不能认识到的,需要人类学家的分析概括才能发现的深层模式。他认为,人类学家在作社会调查时,对土著民族提供的情况,需要进行冷静的结构分析,即用模式的帮助去解释社会关系。人类学家的任务就在于考察社会结构的无意识基础,就是要通过正常意识到的有意识层,越来越深入地达到无意识层(即发现社会的深层结构),要在纷乱的规矩和习俗背后发现存在于不同空间和时间中并真正起作用的结构系统。
(3)机械模式
(4)统计学模式
其中前两种更能说明结构分析方法的实质。
列维-斯特劳斯的永久性贡献就在于他简洁地指出,尽管社会文化现象非常复杂、多样,甚至极度无序,但在其中确蕴含着某种深层的统一和系统性,只有极少一些关键原则在起作用。这些原则是一种基本关系,反映的是文化在深层内涵上的对立统一,是一种共存但又互相冲突的关联,例如阴与阳、生与熟、内与外。显然,这个主张相信人类行为是由文化的深层结构所决定。
结构主义方法要求人们尽可能地找出各个现象的对立关系。结构主义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对整体、总体的强调。其基本信条是:研究联结诸元素的关系网络,而不是研究一个整体内部的诸元素。它认为,只有通过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解释整体。因此,结构主义方法有力地针对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影响下注重分析忽视综合的局限性。表现在具体研究中,就是只关注部分而忘记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以及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能体现列维-斯特劳斯结构分析的是其四卷本《神话》(1964-971)。他在书中旁征博引,对大量神话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尽管神话的版本多种多样,但故事情节和主题却大同小异。他指出,神化是二元对立这个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的语言表现,表达的是原始人克服矛盾和了解其周围世界的无意识。
5.亲属关系的研究[6]
斯特劳斯认为,传统亲属关系结构分析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看到亲属关系中单个的成分,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而未能看到这些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因而不能从相互联系的整体上把握亲属关系的意义;二是只从历史的演进来解释亲属关系的起源和形成,而忽视了横向的结构研究。
斯特劳斯认为,亲属关系包括两点:一是表达各种家庭亲属关系的称谓体系,二是在亲属关系中受特定行为规范制约的尊敬或亲昵、权利和义务、友爱或敌视的态度体系。亲属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包含着比表面的称谓更加重要的心理、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因素。它们在保障亲属关系的维持和运作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使亲属群体具有一定的凝聚性、稳固性和均衡性。
他认为,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包括四对单位:夫妻、舅甥、父子、兄弟姐妹,其它亲属关系都是由这四种关系演变而来,它包含了任何一种亲属关系结构必备的三种内在要素:血缘亲属关系、姻缘关系以及世系继嗣关系。亲属关系的出现是乱伦禁忌的结果。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出现外婚制,男人才会从另一个氏族社会中获取女人,才可能出现母舅,从而出现种类繁多的亲属关系。这样,为了获取女人,他们不得不建立一套交换制度,以便以自己的姐妹去换取另一个男人的姐妹。
他的结构主义研究除亲属关系、神话领域之外,还表现在图腾制度、原始思维等方面。
6、神话的结构
按照列维-施特劳斯的观点,世界各地存在着许多神话,其故事情节与主题均大同小异。这说明神话是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它在自己的结构中生成出各个具体的神话。他还认为神话是人类心灵结构外化的最初形态,当人类生活在原始社会状态时,人类的心灵是最自然、最接近本色的。那个时候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神话,往往可以直接地、毫无掩饰地表达其内心观念的联系形态——结构。在他看来,神话就是人类处于幼年时期集体制作的“梦”,这种“集体的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无意识。他的方法是从“集体现象的无意识性质”的观点出发,将神话看作先民的“梦”。但是还不止于此,他还要进一步找出其背后的结构。再者,研究神话还可以发现隐藏其中的人类心灵的“信息”。
在分析神话的结构时,列维-施特劳斯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将神话分割成“事件”或“片断”,然后根据从左到右的一行行神话的情节,从上到下的一栏栏表示神话中所共有的关系的格式,把这些“事件”或“片断”排列成表,最后解释表格中所体现的结构关系及其意义。
在列维-施特劳斯看来,神话的功能主要是要解决原始人要克服的主要矛盾,或者讲是调和或治理自然与文化世界中存在的对立。虽然这在实践中不可能,但是在象征性上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矛盾的“逻辑手段”。其次,在俄狄浦斯神话中,解决人“由土地而生”还是“由男女交媾而生”这一对矛盾,是以“对亲缘关系估计过高”和“对亲缘关系估计过低”这一对矛盾来协调的。也就是说,由于每对关系的两项各自包含着自我矛盾、自我对立的内容,所以,它们自身内部的矛盾抵消了该两项间的相互矛盾。
在所有这些著作中,他要论证的都是:“二元对立”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神话只是这一无意识性质的基本结构的语言表现,它表达的是原始人克服矛盾和了解它的周围世界的无意识愿望。
7、野性的思维
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与现代人的思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思维结构上都是相同的。在列维—施特劳斯看来,原始人的自然分类学与科学一样既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是理性活动的基础。因为,理论科学就是进行秩序化的活动,分类学是理论科学的同义语。
列维—施特劳斯认为图腾崇拜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初级形式,而且是某种思维模式的表现。人们之所以对自然物种感兴趣是因为它们“可以思考”。自然物种之所以是图腾,“是在于它们所具有的逻辑特征,亦即它们能够作为象征表达区别与对立”。
列维—施特劳斯将人类思维当作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中介。他要研究的是,首先,人的思维怎样认识自然。其次,通过对自然的认识,人的思维又如何生成文化。所以在他看来,文化既包含思维本质的投射又包含思维对自然的认识特点。第三,他认为人的思维是二元对立的结构,这种本质结构就如同乔姆斯基的语言习俗机制一样,是由遗传决定的或与生俱来的。第四,如同乔姆斯基认为的,通过语言习俗机制掌握深层语言结构,可以生成无数语言形式一样,思维本质形成亲属关系、神话、图腾的深层结构,则可生成无数的亲属制度、神话故事和图腾分类。最后,作为研究的途径,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化产品如神话、亲属制度和图腾类别等现象的分析,来发现人的思维本质以及原始人通过这种思维本质所要表达的具体信息。
总之,依据他的观点,客观世界的基础既不是生产方式,也不是绝对精神,而是内在于人的大脑神经系统这个物质实体中的二元心智结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体,人的思维由于能力所限,只能将其割裂为非连续性的东西,并且划分为类别或秩序化;又由于思维的本质是二元对立的结构,所以,非连续性的事物有对立的特点。
4
对人类学的贡献

他把美国式的文化人类学介绍到欧洲,加强了学科的整合性。他澄清了亲属的基本结构。他借助结构语言学为神话分析提供了一个范式。后来源于心理人类学的象征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都以较为微观的人文方式循着他的心路向前探索。

5

批评

尽管结构主义从人类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学科和研究领域,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快就出现了反对结构主义的回应。他们质疑结构主义否认有意识的主体/个人在社会和文化过程中的相关性,同时,也质疑结构主义否认历史或“事件”对结构是否存在重大影响。从这两个质疑出发的讨论导致了学者们对媒介和事件的关注,并从而形成了后来影响深广的实践理论。另一个对结构主义的质疑则是显得更为根本,人们开始对宏大的理论范式本身产生了信任危机。事实上,结构主义之后的人类学再没有像之前那样,以某一时代某一理论为独大为特征,40年来已经不复存在那种时代性的理论霸权了,可以说,当今人类学进入了一个多元主义的时代。

它的结构不是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的结构,不是通过经验概括出来的,而是抽象推理,是人的心理模式整理现象材料而达到的认识结构,实际上是人们头脑里的概念,以主观模式说明客观事物。他的“结构”的关键之点在于转换如何在文化中发生,而他对于对立和转换的说法却缺乏科学依据,只有他自己能找到无意识结构,没有人能复验他的转换原理,也无法用他的原理去获得同样的结果。[7] 

[1]能指与所指是结构语言学的一对范畴。在瑞士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意指作用”、“能指”和“所指”是三个紧密相联的概念。意指作用表示下述两者的关系:一方面是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语言符号(能指);另一方面是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所指)。所指也就是意指作用所要表达的意义。能指指单词的词形或词音,所指指单词所表示的对象或意义。例如,作为语言符号的“桌子”这个词是能指,作为具体事物的桌子是“桌子”这个语言符号的所指,同时也是这个语言符号的意义。

[2] “结构”之于“组成”之不同在于:“组成”包含要素,但未曾涉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排列顺序;而“结构”则是要素在整体中是如何排列组合的,涉及要素间的关系。

[3]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4] 参见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 ,第28页。

[5]参见庄孔绍主编:《人类学概论》 ,第二章,《文化理论的轨迹》(张海洋著)。

[6] 家庭是初民社会最简单的组织,是人类学家研究他文化最简单的切入点。

[7]参见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87-288页,2004年。

[8]参见郭恒.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思想对中国神话研究的影响[J].百色学院学报,2018,31(06):9-15.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