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山那狗那人》影评

 七七的时光 2021-06-15

《那山那狗那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反映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间中国湖南西南部绥宁乡间邮路上的故事:即将退休的乡邮员父亲带着儿子走那条已经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暂独处却改变了原来的微妙亲情关系,父子俩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

这部影片先后在国内外的各大电影节中获得大奖,那么为什么一个如此看似不起眼的题材甚至根本谈不上引人注目的影片却能先后斩获多项大奖并蜚声海外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一程乡邮路体现出人性之美。父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邮员却能不随波逐流,兢兢业业在这个岗位上坚持几十年,甚至让自己的儿子继续接替这个在当代来说已经没什么价值的岗位。而促使父亲一直坚持下去的并非他的保守落后,而是对乡民们的责任。乡邮路上的辛苦是显而易见的,但父亲对这份辛苦却甘之如饴,只因为一路走来乡民们的淳朴深深地打动着他。对于乡民来说,父亲成为了一个传递亲情的人,正因为有父亲的坚持,村里一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才有了慰藉。这份人性美既包括父亲的不慕名利,兢兢业业,也包含着乡民们的淳朴与善良。

第二,父子亲情由冲突转向相融。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我”与父亲的关系一直是不太亲近的。而从影片中我们也能看到,“我”和父亲一直处于一种疏离的状态,平时话语极少。而这种状态真正开始改变是从“我”发现父亲不见了,转身去找的那一刻开始的,当发现父亲平安无事,“我”才松了一口气。

一路上,“我”在体会父亲的不易,并能够理解父亲了,父亲也渐渐亲近“我”,父子俩的关系就在这一路上变得更亲密了。直到“我”背父亲过河,父亲在我背上落泪那一刻父子之间的隔阂才算真正消除。父子关系由最初的冲突转为渐渐相融也许正是这部影片打动人心的地方,导演抓住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紧张的父子关系,将这种转变后的温情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美好。

第三,通过语言和镜头来呈现乡村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和父亲到达一个村庄的时候,父亲要单独去给一个孤寡老人送信,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用自己的工资接济老人并用老人远在省城的孙子口吻每个月给老人写信。

老人面向门外而坐,背后却是一片黑暗,导演通过这个镜头意在表现乡村世界的空巢老人问题,尤其对于影片中的那个老人来说,孙子没良心,村里当权者又不管,如果不是父亲,她可能早就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正是对孙子回家的希冀才支撑着她活下去。当“我”和父亲离开侗族部落时,父亲问“我”,觉得侗族姑娘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她们虽好,自己却不会娶侗族姑娘,因为不想她们像母亲一样,离开了大山一生找不到归属感。

从侗族姑娘将碗盖在收音机上来呈现立体音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姑娘的聪颖,只是她们的出路在哪里呢?牛娃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认为自己拥有的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却连辈分关系都弄不清,这是否也表现了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闭塞导致孩子的坐井观天呢?我想这些都是导演想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反思的问题。

第四,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影片中展现了大量的湘西特色风土人情,每一幕都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人和狗似乎镶嵌在天地之间,给人一种悠远感。影片中总是适时地响起音乐,似乎这音乐也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愁,给人一种怅惘

导演能够从一个平凡的乡邮员身上挖掘出人性当中美好的一面,并在一段路途中将父子之间的冲突逐渐消融,足见这部影片的动人之处。也许越是平凡和真实的东西越能打动人心,毕竟大多数人正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于平凡之中愈见深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