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山西村》赏析

 丘山居士馆 2021-06-16

 肖旭/文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  (1167)。前一年,陆游支持抗金将领张浚北伐,结果因战事失败而获罪,被罢官回到故乡山阴闲居。报国无门,反遭打击,陆游内心的悲愤和苦闷是可以想见的。但陆游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故乡优美的自然景色,古朴的民风,给了他很大的慰藉和愉悦,使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这首诗,通过诗人游山西村时所见所闻的生动描写,真实地表现了他这种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

    陆游归居山阴,住在离城不远、风景优美的镜湖三山。春日里的一天,诗人信步走到三山西面的一个村子去,受到村里农民的盛情款待。村里优美的景色和古朴的民风,使他受到极大的感染,于是诗人怀着欢愉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开头两句写诗人到山西村受到主人热情丰盛的款待。“腊酒”指农民在腊月里酿造的酒。农民用来款待诗人的,不是奇珍异味,而是农村里最普通的饮食,自己酿制的浊酒,自己喂养的鸡和猪。点明是“丰年”,又用了一个“足”字,就表现出主人的殷勤好客,他把在丰收年成所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了客人。“莫笑”二字统领两句,意思是说,不要笑话这只是些平平常常的饮食,但它表现了主人的一片盛情.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主人热情款待的真诚谢意,又传达出农民丰年足食的欢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从诗人的主观感受描写山西村优美的自然景色。“山重水复”见其山环水绕,曲折幽深;“柳暗花明”,见其春色繁丽,秀美多姿。“疑无路”写探幽寻胜时的迷惑;“又一村”写豁然开朗时的惊喜。主观和客观融合,真实地表现出诗人行进在山西村时变化跳荡的思想感情。作为一种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的典型概括,这两句诗长期以来成为活在人们口头上的名句,经常被移用来指某种相似的境界和感受,如思考问题时突然茅塞顿开,有了新的发现,小说情节的发展出人意外地陡转直下,别开生面等等。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五,六两句由自然风景转而写人,写民俗、民风、民情。“箫鼓句”写所闻,农民们在春天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以祈求丰收,鼓乐喧天,十分热闹;“衣冠”句写所见,山村农民穿着简朴,还保留着古朴淳厚的民风。这两句跟开头两句前后映照,进一步渲染出农民们丰收的喜悦和希望。同样写出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景有情,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热爱。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诗人就要离开这个山村了,他满怀深情地对主人说:今后如果允许我在闲暇时踏着月色再来你们村子的话,我将柱着手杖随时像不速之客那样在夜里叩门相访。这里从一种不确定的语气中,表现出一种确定的而且是极为亲切深厚的感情,说明诗人这次游山西村的感受之深,对纯朴热情的农民们情谊之重。他愿意再来,希望再来,也相信好客的主人会欢迎他再来。

    这首诗所创造出的艺术意境,不论是山重水复的幽曲,柳暗花明的秀丽,以及诗人对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的赞美,都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过桃花源出于幻想,而山西村则是写实.如果从所创造的带有理想色彩的诗境跟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相对立,并从而传达出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看,两者确有相通之处。陆游在政治上失意,闲居家乡时,能跟普通的农民结下深厚的情谊,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对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