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感悟丨成都高新新城学校:做孩子成长的启梦人

 自主发展 2021-06-16

直播课程感悟

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2.1班叶益可妈妈       

 孩子教育是当前我国最大的难题,古典的中国式教育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今天有幸听了孙贵合老师的直播课《读懂孩子 助力成长》,领悟到了倾听、陪伴、启发也是一种精神。
《儿童给成人的忠告》第一句就是“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
一:倾听者——做成长的贴心人
倾听是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真正的读懂孩子,就要孩子多说一说。
二:陪伴着——做成长的助力者
家长不是陪伴他,而是陪伴他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一个陪伴者。
三:启发者——做成长的启梦人
即使孩子想不出来也不重要,因为他经过了自己的思考,这也是我们现在的人和以前人比知识多了,但我们什么少了?思想少了,因为我们不主动去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和孩子交流时应该多给孩子留一些梦想和机会。
总结: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读懂孩子的内心,这需要家长有耐心,需要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教育,帮助孩子完善自我、养成健全的人格。

最后孙老师送我们一首诗很有启发,送给大家。

                      《牵一只蜗牛散步》

             ——来自慢【漫】地教数学·孙贵合著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散步。

我不能走的太快,蜗牛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她,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散步。 

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3.2班费嘉琳妈妈:

       今天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学习了这次课程,受益颇多,也肯定了自己平时的一些方法,当然也有很多的不足。对于孩子,我一直都说都是第一次当家长,第一次当孩子,我们都只能共同成长,毕竟都是第一次,请相互指教。孙老师说把孩子分成两类,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孩子要限制满足;还有一类就是听话的,得鼓励表达,充分的肯定。嘉嘉就是这种孩子,听话,小内向,有时我也有会思考是否对她过于严苛,我希望她能做好每一件事情,经常给她灌输每天都得进步一点点,别人都在进步之类的,所以嘉嘉爸爸一直都在充当一个倾听者,就害怕以后青春期的孩子没有办法跟他好好的沟通。一直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嘉嘉的每个重要的阶段,我们都得参与,她曾经说过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起看场电影,一起打场羽毛球,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启发者来说,我们就明显欠缺,以后还得多给孩子一些梦想,多一些种子,做她成长的启梦人。

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1.4班叶梦苒爸爸

 观看了孙老师精彩的教学视频,我受益良多。我觉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作为家长,应更多的换位思考。        

对比自己,我觉得自己在和孩子沟通、交流过程中没有扮演好聆听者的角色,没有试着去读懂孩子,更多的时候只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要求孩子,这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对于听话的孩子,我给她的鼓励确实不多,很多时候觉得孩子做对了一件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也应该多角度考虑问题,或许并不是自己认为的(孩子学习过程中没有专心听讲)那样。        

从这一刻起,我也会转变思想,让孩子保持一颗探索、求真的心,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罗世兰老师:

昨晚7点半~8点半,我有幸听到了孙贵和老师的讲座《读懂孩子  助力成长》。孙老师的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他带给我们的启发确是很多的。尽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很多年,但是如何读懂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助力,仍然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陪伴者---做成长的助力者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类的灵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孩子们似乎有一条原则是一定的,那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只注重于传授学科知识,而忽视和学生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课上得再好,他在学生心目中也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他的课堂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尤其是小学的孩子,他们的心灵很纯净,没有任何杂质,他们是那么容易而又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于他们喜欢的老师,他们会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会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你。因为有了这份亲近、亲昵、亲善,才会抵消部分师生间先天的隔阂。孩子们喜欢这个老师,自然就爱上这个老师的课,当然,学的有兴趣,成绩自然好。所以,我在工作中尽量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下课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和他们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慢慢的,和孩子们的距离没了,心就近了。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听课就格外认真。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作为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待每一个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有些学生需要哄,即“吃软”型;有些学生需要严厉,即“吃硬”型;还有的学生是“软硬兼施”型。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总结,针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帮助他们快乐地成长。

二、倾听者---做成长的贴心人

在一年级课堂上,一位老师出示了一幅图画:有五只小兔子,三只头向左,两只头向右。让学生列式计算。经过片刻思考后,一名男生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当老师点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骄傲地站起来大声地回答:“5-5=0。”这个时候老师的笑容消失了,直到其他学生说出5-3=2/5-2=3的答案出来后才重获笑颜,之后,小男孩的举手便不再出现了……

小男孩的思维其实极富创意,可惜却因这位教师“正常”的思维,对学生“怪异”的做法不屑一顾,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的发言而将目光投向另外的同学,根本就拒绝倾听下去,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

那么对于教师而言怎样才能去主动的作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我想首先我们就应该明白对于倾听,我们到底该倾听什么?

1、孩子的奇思妙想:就像开头我们说的那个案例一样,孩子有时候会“无心”的说出一些极富创意思维的答案,作为教师一定要对此“有心”,借此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也保留鼓励了孩子的创新思维……

2、孩子的童心: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儿童世界,以自己未泯的童心相待,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3、学生犯的错误: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除了要倾听那些准确无误的回答,更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错误。

4、“后进生”:有时候他们极富热情的想要回答问题,可是偶尔出现差错便会被大部分同学所嘲笑;这个时候脸部涨红,惊慌失措……如果老师没有很好的倾听他们的声音,那我想他肯定会很受伤吧!

当你倾听孩子时,请记得要态度热情,不懒懒散散,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专心;中途别打断孩子的话语;在倾听时,一定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同时也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问题来拓宽孩子的思路。在最后你发表意见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和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

三 、启发者---做成长的启梦人

人的一生就是要努力向上,做一个美丽的梦,让每个梦想超越目标。梦想是一种动力,中断梦想,就如鸟儿折翅。因为有梦,才会有梦想,才会有成功。曾经穷苦的牧羊人---莱特兄弟的爸爸,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孩子看到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牧羊人说,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当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实现了——兄弟俩发明了飞机。

总之,一个好老师应该做的是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倾听者、陪伴者、启发者、协助者和守候者,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多鼓励,少批评,允许孩子自己去体验、去试错,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尊重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并因材施教,对不同孩子给予不同的引导方式,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孩子,让其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助力孩子成长!

 

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1.4四班邢语萱妈妈:

我听了孙老师的读懂孩子 助力成长这堂课后受益匪浅,感悟颇多因为对于我来说有时候对教育孩子真的很缺少方法,时间久了就越来越迷茫,感觉只有严厉的批评责怪才能教育好孩子……       

在孙老师的课中讲到做孩子的倾听者和陪伴者,我一下子反省了自己,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没有做到倾听者,总喜欢用自己的观点来给孩子判断对错该怎样做当孩子的答案和我的不一样的时候就知道严厉的责备,导致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胆小,甚至有时候答案是对的也不敢说出来。在孩子的自由时间中没有陪着她做对她成长有意义的事情,总让她自己玩,只需要陪着她保证她的安全就行了。       

我觉得这次听孙老师的课是一次机遇,让我对教育孩子有了新的灵感,教育孩子是一门新的学问,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找到更多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她成长的启梦人,在老师结尾的时候说到牵着蜗牛去散步,我觉得说的非常好,有时候停下脚步跟着孩子的思维走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吴静老师:

有幸聆听了孙贵合老师跟我们分享的许多教育案例,受益匪浅。孙老师对这些案例中孩子们的行为背后进行了深刻透彻的剖析,其中的很多案例让我感触很深,我们往往以成人的眼光去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孩子行为过程中的种种原因,这样的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倾听者,更要做陪伴者、启发者!教师和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孩子们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呀,就在身边,近在咫尺,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等着我们去爱,去发现,去激励,去赞美。他们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灵纯洁、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鼓励和启发,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有许多天真烂漫的想法,虽然有时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某些想法可爱又可笑,但这是他们富有想象和创造力的梦。他们当中每一个孩子的梦和需要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关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更何况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可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个方法去教育他们。教师必须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观察孩子,只有钻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观看学习后产生的随想如长河中舀起的几瓢水,但愿在今后陪伴孩子们学习的道路上,我能做一名孩子们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助力者和启梦人!

成都高新新城学校 炊颖男老师    

有幸聆听孙老师的讲座,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着他对数学教学和教育的思考,从他讲的教育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位心系孩子、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拥有数学教育梦想的好老师的风采。

孙老师的教育理念也带给我很大启发。比如:给孩子一个答案还是给孩子一个梦想?他以五年级的一道数学题为例展开,分母是10 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这道题看似很普通,之前我教五年级的时候也讲过这道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出错也比较少,课堂上对一下答案过去了,并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教育意义。可是孙老师却不一样,当他的学生已经得到了答案是2时,他进行了追问:同学们,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整数,面对这个结果你就没有别的想法吗?于是马上有孩子说,是不是分母为100的最简真分数的和也是整数?紧接着,又有孩子说,是不是分母为1000的最简真分数的和也是整数?面对学生的这些猜想,孙老师并没有回答,他只是说这个我也不知道,他还指出第二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没有第一个同学好,因为他是在模仿第一个同学的思路。这时候,有同学提出:是不是所有整数以它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的和都是整数?孙老师告诉同学们,这是一个很好的猜想,可以试着自己验证一下。可是刚试到数字2就发现不行,这时孙老师鼓励同学们,坚持只比放弃多了一画,遇到困难,我们能否再多坚持一下呢?于是,孩子们把2放在一边,从3开始验证,经过全班同学的验证,他们发现这个猜想对100以内的数(2除外)都成立。孙老师还告诉同学们,这个只能算是五二班猜想,不能称为定理,因为你们只验证了前面的一些数,后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数,数学定理的产生必须经过严谨的论证才可以,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能坚持数学学习,有朝一日能把五二班猜想变成五二班定理。在这个过程中,孙老师给孩子们的内心埋下了一个数学的梦想,这比直接告诉他们这是欧拉定理意义更大!

      孩子长于家庭,学于学校,教师作为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陪伴者和引领者,应该陪伴孩子做有意义的事,善于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做孩子成长的贴心人、助力者和启梦人。




◆ 教育部最新发布阅读指导目录!小学、初中、高中都要看
 1-9年级自主学习“好习惯”养成要点一览表,很全很到位!

◆ 答好“一支铅笔究竟应该多少钱?”的教育考题

 校长之声丨高欣蕾 :疫情下的世界读书日·友善教育在思考什么?

◆ 【直播回顾】保冬妮丨阅读中的春花古诗:教你提升自主写作小妙招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