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逻辑》经典片段摘录分享

 细雨青衫 2021-06-16

由于坚持超越常识的思辨立场,黑格尔在行文上丝毫不顾及普通读者的阅读能力,其著作也给人晦涩难读的印象,大部分人也仅仅止步于“这个人很厉害”,就不再去翻阅其著作了。然而真正的哲学植根于人的生活之中,也一定能为人的理性所理解——一通胡言乱语故作高深,那绝对不是真正的哲学。

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小逻辑》中摘录一些行文优美且哲理深刻的经典片段,来领略黑格尔哲学的魅力。

PS:所用版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贺麟版(我的老师在他的小逻辑研究著作里评价道,贺麟译的《小逻辑》是在“信达雅”原则上兼顾得最好的译本,尤其是“雅”)

图片
图片
1

哲学缺乏别的科学所享有的一种优越性: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哲学的对象与宗教的对象诚然大体上是相同的。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

解读:

此段话是《小逻辑》里的《哲学全书导言》开篇话语。黑格尔在这里开门见山地回答了一个很多人问过的问题:“哲学是什么”,从而提出自己的哲学观:哲学就是为一切奠基的“绝对知识”。哲学研究没有自己的学科话语前提,它以世上一切作为自己的反思对象,力图在前提批判的维度来思考事物本身,寻找到为一切奠基的根本之物。所谓“上帝即是真理”——黑格尔此处是借在基督教里“上帝为万物之始”的教义比喻哲学的绝对优先地位,以及表面哲学的任务就是“认识上帝”——即真正的哲学的任务就只有一个:寻求那“第一者”。

但在黑格尔看来,这个“第一者”它既是又不是所谓的因果链条上的“第一原因”,而是“绝对前提”——在我们读到《小逻辑》的“存在论”部分开端时,我们就会知道,这个一切的开端也不过是“既是纯有又是纯无”。由此,在这段话所在的段落总结处,黑格尔又补充道:“哲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假定。”表明哲学这门学科“超越常识的前提批判思维”的特征。

图片
图片
2

哲学与经验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的外在的试金石。同样也可以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解读:

同摘录自《导言》(即上面提及的“哲学全书导言”)。

如果说用一段话来概括黑格尔哲学,那么这一段话应该是十分合适的(疯子的个人观点)。黑格尔对过去哲学的回顾后,自觉地站在哲学的发展立场上提出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使命:“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要是大家有印象的话,可能会回忆起来,其实黑格尔这段话后来被恩格斯在用一句我们所有人肯定都背过的一句话又说了一遍:“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传统哲学所说的这个如此玄乎的“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问题”,通俗来说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否被某股力量所支配着?认为有这股力量的,就会被划分为“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世界,没啥别的东西在支配它,那么这就是“唯物主义”。这两种回答都需要接着面临同一个问题:作为能思想的人究竟该如何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如何能获得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识以保证我们的实践活动也能正确——甚至是,这两者本身是否能够统一?

对于这些问题,黑格尔的看法是:哲学能保证“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哲学不仅能理解我们的世界,解释现实,而且这种理解与解释本身也不是空洞无力的“知识和概念”,而是切真存在的力量——这股力量的名字,便叫做“理性”。黑格尔哲学的一个特色即是包罗万有,涉及彼时绝大部分学科——黑格尔希望通过这种“精神的漫游”以保证自己哲学体系的丰富性,从而保证它能够回答“作为能思的芦苇的人在这个世界中漂泊时所发出的对安定的追问”。

图片
图片
3

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理念,而理念并不会软弱无力到永远只是应当如此,而不是真实如此的程度。

解读:

同摘录自《导言》(同上)。

黑格尔这段话是在批评康德哲学里其伦理学的缺点:康德的道德律是“绝对理性者的道德”,然而世俗的每一个个体的人既无法都保持“崇高而理性”的善良,也无法保证自己有能力这种善良念头变成现实。这样一来道德就成了一种“理想主义的美好理念”的不切实际的东西,无法说服人真正向善。

由此黑格尔强调,真正的理念不是人们赋予过度美好幻想的“完美模型”,而是实在的支配着一切的“绝对精神”——真正的哲学应该追问的是这种有力量的东西,从而也保证自己的言语有说服他人的能力。哲学不应该只是哲学家们念叨的专业术语,也不是聊以慰藉的心灵鸡汤,而是真切地能给予人力量的东西——后来的马克思非常精准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这种“哲学应当是强大的力量”的念头……(相信这里也就不用我多说了)

但不管怎么样,黑格尔的这句话确实道出了真正的哲学的标准:它能给予人精神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挑战。

图片
图片
4

人们必不可将特殊目的放在第一位,但是那最优良的东西却能促进特殊目的的实现。譬如,宗教自有其本身的绝对价值,但同时许多别的目的也通过宗教而得到促进和支持。基督说过:“首先要寻求天国,别的东西也会加上给你们。”只有当达到了自在自为的存在时,才可达到特殊的目的。

解读:

摘自“逻辑学初步规定”部分。

这是《小逻辑》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正是这段话让我迷上了黑格尔,走上了德国古典哲学这条“贫穷的不归路”……

在这段话前边,黑格尔在批评人们对形式逻辑这门学科的漠视,从而引申到对“逻辑学”的漠视(在黑格尔那里,哲学=逻辑学),从而批评人们“哲学无用”的观点。不论是哪个时代的人类,终其一生都要为那么几样东西奔波徘徊:钱、权、性、家庭、工作。即便是上学读书,最后似乎也要回归到这些东西上,比拼谁的大学更好,而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

这当然无可厚非,毕竟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当然是一个稍微有理性就会认同的高尚口号,那些美好高尚的东西也当然值得我们去追求,然而那些东西往往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诸多的“特殊目的”反倒更经常迫在眉睫。这使得本末倒置地去追求特殊目的成了常态。

黑格尔在此借基督教义来进行比喻:只要抱着真切的对上帝的信仰,应有的一切自然会拥有。基督徒明白,上帝不是实现自己个人的特殊目的的手段,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可能理解“信仰”本身的含义。信仰这种看似玄乎空无的东西,却恰恰是给予了信徒强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对世界——“无用”的东西促成了最终“有用目的”的实现。

绝大多数人当然也不是信徒,况且“学习信徒信仰上帝”也不是黑格尔这番话的本意——不妨放下过多的刻意,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似乎又是没有什么用的,但却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本质的东西——最后的幸福自然会到来。

如果大家喜欢这种形式的文章,我们可以继续做成系列继续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