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哲学的对象和开端——黑格尔《哲学全书·小逻辑》“导言”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小手一点——

上帝、绝对与黑格尔思辨哲学真正的研究对象

时间过得有点久远了,请对照阅读。以前的推文从宏观角度论述的较多些,现在尽量按照黑格尔本人的逻辑来进行解读。

黑格尔《小逻辑》是其《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1-§18节构成黑格尔整个《哲学全书》的导言部分。“导言”也并非仅仅是《小逻辑》的导言,真正说来,它乃是整个《哲学全书》的导言。于是,在导言的§1节着重讲“哲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也就自然而然了。

我们以贺麟先生翻译的《小逻辑》为基本版本,并参考梁志学先生的《哲学全书·逻辑学》版本。

一、“导言”的主旨:哲学的逻辑性、历史性起源与发展

“导言”从逻辑和历史两方面分别说明哲学与哲学思想方式的特点。§1-§12.从逻辑的角度说,哲学以纯粹思想即真理一般为对象,哲学思维与一般思维有所不同,哲学思想的认识方式是“后思”(Nachdenken),一般思想的认识方式是直观。但哲学的现实与感性的经验又是一致的,§6“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13-§18.从历史的角度说,哲学史的发展是有内在联系的,§13“几千年来,哲学工程的工程师,即那唯一的活生生的精神,它的本性就是思维,即在于使它自己思维着的本性得到意识。”哲学史开始的地方,也就是逻辑学开始的地方,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同时真理亦是全体的。我们来重点看看哲学在逻辑上的起源与发展。

一、具体科学对象、宗教对象、哲学对象

哲学的对象不同于具体科学的对象,具体科学总是以某种具体的经验事物为对象,具有有限性,相反,哲学以无限的整体或多样性的最高统一体或大全为对象,具有无限性。

哲学对象与宗教对象大体上是一样,“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就真理的最高意义上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只不过,同一个对象,宗教称之为“上帝”,哲学称之为“理念”而已。二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及其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于是,就出现了具体科学对象、宗教对象、哲学对象这三种意识研究的对象。

二、精神研究三种不同意识对象的不同方式

具体科学以无批判的知性为根基“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

宗教以虔敬的情感或信念来寻求真理,哲学以思想的方式寻求真理。

宗教与哲学虽然都以大全、绝对理念、上帝为其研究对象,二者不但在研究对象上是大体是一致的,而且二者也都是以意识对有限事物的直接表象为中介的,即都具有间接性。换句话说,没有表象,也就没有宗教和哲学。因为,从时间发生学的角度说,人的意识总是对对象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黑格尔在§12节重点谈论“直接性和间接性”关系,在谈到宗教的上帝时说:“所以关于上帝以及其它一切超感官的东西的知识,本质上都包含有感官的感觉或直观的一种提高。”在谈到哲学时说:“哲学最初起源于后天的事实,是依靠经验而产生的(其实,思维本质上就是对当前的直接经验的否定),正如人的饮食依靠食物,因为没有食物,人即无法饮食”。这颇有人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意味。

哲学固然起源后天的经验,但在黑格尔看来,哲学的起源不等同于哲学的开端。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与唯物主义立场的分歧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三、哲学为什么不能以经验表象为开端

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提供的感性经验,但哲学却不能以感性经验为开端,这是什么逻辑?原来,黑格尔的哲学乃是突出必然性排除偶然性的理性哲学,

黑格尔重温了他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的“熟知非真知”这句话。为什么,因为具体科学的经验表象是为意识所无批判性接受的、假定的、武断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可以以表象的方式为意识所觉知,但意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仅知其然的意识表象是达不到对事物“必然性”的理解的。

如黑格尔在第二版序言中所讲,从事情到知识的过渡,这过渡是透过后思造成的。——而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后思,——意指跟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P7)注意,引文中的“后思”(Nachdeken)在中译本中被翻译为“反思”,这就同Reflexion相混淆了,我们也就难以同作为黑格尔反对的“主观性反思的哲学”的反思和作为黑格尔心目中的“哲学认识方式”的后思相区分了。

正因为对事情对象的表象只能达到“主观性反思”的地步,并不能到达对事情“客观性知识”的地步,“于是我们原来对于事物的那种熟知便显得不够充分,而我们原来所提出的或认为有效用的假定和论断便显得不可接受了。”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并不能真正理解它,只从这一点来看,黑格尔无疑是正确的;他认为,感性的东西需要上升到思想性的东西,黑格尔也是正确的。

他不正确的地方在于,他将感性表象经验不能理解、达致经验事物的必然性这一问题,转化为感性知识的不可靠问题,例如休谟早已指出——感性经验的因果性并没有必然性,从而得出温和的怀疑论立场。黑格尔显然不想陷入怀疑论或不可知论,既然从从经验表象到经验表象必定会陷入陷入怀疑论或不可知论,那么为了避免这一陷阱,黑格尔就得另辟途径。

如果说具体科学,当然也包括经验哲学,是从偶然性的经验开始的,那么,黑格尔则有意地选择越过这个开始性环节,而直接以必然性的客观思想开始,如此以来,从思想到思想,思想永远都会闭环式地在必然性序列中运转,偶然性、怀疑论、不可知论也就消失不见了。

这就有点神秘主义的意味了,因为黑格尔的作为哲学开端的“绝对”,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我们现在也只能以当代“宇宙大爆炸论”的那个最初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奇点”来冒昧揣测了。

宇宙大爆炸前极度“扭曲”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奇点”

或者把它设想为创造世界之前的“潜在上帝”了。

当然,按照黑格尔逻辑学的演进,绝对是存在,绝对是本质,绝对是概念,绝对是上帝,绝对是理念,等等,“绝对”的谓词越来越高级、越来越丰富,但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恐怕除了虔诚的路德宗新教徒黑格尔本人外,没几个人真正能在心灵中完全把握住“绝对”本身吧。或许,是我不相信任何宗教的缘故吧。

简言之,经验表象不可靠,所以,哲学虽然起源于后天的经验事实,但却不能以经验表象为开端。

哲学起源于经验,但却又不能以经验为开端,难道起源和开端有什么天壤之别吗?黑格尔自己都觉得有点说不过去,“要寻得一个哲学的开端的困难因而就出现了。”

如果以直接的经验表象作为开端,那便是以无批判性的假定的东西作为开端,这是黑格尔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直接经验不能做哲学开端,那就只能以间接思想为开端了。

于是,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黑格尔逻辑泛神论也就蠢蠢欲动了。

请看下篇:§2思维形式:哲学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哲学与宗教的分裂与和解

作者简介: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授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