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逻辑》 | 哲学:以真理为对象,以假定为开端

 闻道录 2020-05-14

《小逻辑·导言》黑格尔

§1

哲学缺乏别的科学所享有的一种优越性: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哲学的对象与宗教的对象诚然大体上是相同的。两者皆真理为对象——

【评析】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绝对真理,这是西方哲学常见的论断。这个论断从遥远的哲学诞生时期——古希腊哲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而这样的哲学研究,我们更喜欢称之为“形而上学”(不是马克思哲学中“静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二者仅仅是碰巧翻译成了同一个中文词汇)。

之所以更喜欢称之为“形而上学”,是因为近现代哲学研究中的“哲学”一词所强调的内涵更多的是指学问的“思辨性”,而不是其对形而上(绝对真理)的研究。在整个学术环境和意识形态上,科学和科学精神的迅速形成、发展、传播和不断被人们肯定,使人们更多地“相信”通过实验手段对于经验世界的认识,而不再相信曾经信仰、猜测、祈祷和探索的超验世界。这种价值指导趋向的转变,使原本处于哲学核心的形而上学迅速衰落,也使哲学中本来只是手段的理论思辨方法反客为主,成为了新的哲学主体。

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此外,两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上帝(即二者的真理)的关系。所以哲学当能熟知其对象,而且也必能熟知其对象,——因为哲学不仅对于这些对象本来就有兴趣,而且按照时间的次序,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

【评析】

此段主要讲哲学研究的三个对象,第一是作为本体的超验世界的绝对真理是什么?第二是作为表象的经验世界的自然界与人是什么?第三是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如何对接?即人如何认识世界?讨论的是“经验”“超验”的关系问题,也同时是认识论问题。

这三个问题,其中古典哲学更多讨论形而上超验问题,近代以来超脱于经验和实验主义的科学更多讨论形而下经验问题,而近现代哲学(科学已经独立)则更多讨论认识论问题。

黑格尔最后总结了人的认识世界的步骤:意识先捕捉经验对象,而后经过意识处理形成概念与范畴,接着才能被人所思维。并强调,这一个过程是必然的过程,是有先后顺序的过程。

但是既然要想对于事物作思维着的考察,很明显,对于思维的内容必须指出其必然性,对于思维的对象的存在及其规定,必须加以证明,才足以满足思维着的考察的要求。于是我们原来对于事物的那种熟知便显得不够充分,而我们原来所提出的或认为有效用的假定和论断便显得不可接受了。

【评析】

此处顺着上一段认识的步骤接着讲,提出了我们如何肯定我们认识和思维是正确的?黑格尔认为我们应该对“思维的内容”,也就是思维对象,先进行考察。只有确保我们的思维按照一套正确的模式处理了对象得出了对对象正确的反映,接着才谈得上去正确地思维。

所以黑格尔认为我们平时一般的、默认的思维是值得被怀疑的,因为从源头上就未加以考量。

但是,同时要寻得一个哲学的开端的困难因而就出现了。因为如果以一个当前直接的东西作为开端,就是提出一个假定,或者毋宁说,哲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假定

【评析】

这里黑格尔也发现了,如果我们考察思维的对象,那么这种考察无疑也是一种思维,既然如果对象未被证实思维就不可信,那么对思维对象的思维也就不可信了。所以黑格尔认为,为了解决这种无限反复的悖论问题,就必须假设某个开端,那个开端本身是正确的,不需要再往前追溯,这样才有讨论的余地。

所以黑格尔说,“哲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假定”。

我们引申一下,其实所有哲学学说,乃至所有学问的开端,都是一个假定。比如现代物理的“奇点”,认为其是宇宙的开端,再往前的因果不会影响奇点发生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世界;再比如老子的“道”,认为“道法自然”,也就是道效法的是自身,没有比道更本质的东西;尤其在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讨论中,如“上帝”,还是高频词汇“自因”,潜在逻辑都是一个开端假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