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中债评级技术金字塔 】第一期:全新评级技术体系深度解析

 寂寞红山 2021-06-16

图片

全新中债评级技术体系追根溯源,系统性研究和分析100多年以来各类型债务危机以及中国债券市场的典型违约事件,利用唯物辩证法客观总结和提炼信用风险形成规律,搭建了一套既面向全球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全新信用评级原理,开创性提出资源配置债务政策是影响信用主体偿债能力的根本性因素,引入偿债意愿专项评价,理顺了行业风险、外部支持以及各类短板因素对主体信用风险的影响。总之你想要的四十多个评级方法体系全都在这里。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债资信评级技术体系的前世今生,我们以主体评级为例,看一下级别是怎么评出来的。

 中债资信主体评级思路之前世

  

前期评级主要考虑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外部支持等得出主体的最终级别,我们称其评级思路V1.0~~

评级思路V1.0——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外部支持

 

图片

评级思路V1.0通过评价受评主体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综合评定受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的高低,再考虑外部支持的强弱最终确定受评企业的主体信用等级。全球评级体系下,考虑国家风险、汇兑风险,得到本/外币信用等级。其中,经营风险评级要素又包括行业层面经营风险评级要素和企业层面经营风险评级要素,经营风险具体考察要素与受评企业所属行业特性有关,不同行业受评企业对其经营风险需要考察的具体要素会有所差异,财务风险考察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中债资信主体评级思路之更迭

  

然而,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风险有序释放,违约风险特征的变化使得我们不断去反思。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怎么让原有的信用风险评价思路更加及时、准确的识别信用风险呢?同时,评级中过多依赖表象指标、跨行业不可比、偿债意愿很难评价、致命的信用短板等等这些问题也在不断骚乱信评同志们的心。所以,中债资信的小伙伴们鸡鸣上班干、头顶烈日干、披星戴月干,开启了完善评级思路的漫漫长征路,在深入研究信用评级理论和信用风险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评级实务经验,解决了前述国内外信用评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了重大创新。

创新一:深入挖掘信用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资源配置、债务政策等预判,关注未来信用风险的变化,更贴合前瞻性和预警性要求。

创新二:提出了依据行业理想分布曲线制定评级标准这一项重大创新,解决信用评级的行业间风险可比问题。

创新三:建立偿债意愿评级思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用评级中意愿要素缺失的空白,使得风险分析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创新四:考虑部分特殊要素在极端状态下会对主体偿债能力的极大损害,以级别调整项形式考量此类“短板”要素的负面影响。

创新五:关注外部支持对主体信用风险的影响,明确了外部支持内涵、评价思路、实务操作方法和评价要素。

评级思路V1.1——深入挖掘信用风险形成机制

 

图片

评级思路V1.0较多依赖短期的经营(如业务规模)和财务表现(如盈利指标)等结果性指标,这类指标虽然易于观察和评价,但只能反映短期结果和表面现象,难以反映现象背后隐藏的信用风险规律和本质。举个栗子,小A公司处于单晶硅产业链条的一个细分行业,近年经营情况良好,从业务规模和盈利指标看,信用风险没有明显变化,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技术变革使得小A的技术和设备完全被取代,小A的生产线变成一堆废铜烂铁,只能大量计提减值。如果应用评级思路V1.0,那我们根本无法在事前做到任何预警,怎么体现评级的前瞻性和预警性呢?

为了更好的适应债券市场环境变化,实现评级前瞻性和预警性的目的,我们决定不仅看经营、财务指标,还有看这些指标背后的资源支撑和债务匹配情况,我们给这两项根本性因素起了洋气的名字叫“资源配置”和“债务政策”,于是就有了评级思路V1.1。评级思路V1.1能够深入挖掘信用风险,解决了前瞻性和预警性的问题。

评级思路V1.2——解决跨行业可比性问题

 

图片

评级思路V1.0将行业纳入经营风险中考虑,但是并没有解决跨行业可比性问题。在评级实务中,我们是按照行业分类进行相对排序的,那是不是不管在哪个行业,只要我排第一就能得AAA?举个栗子,小B公司处于某有色金属行业,全行业就5家发债企业,小B排第一,那么问题来了,根据小B的信用风险情况,我们好像给不了AAA,但是人家也算行业龙头,不给AAA给啥级别?怎么保证小B的级别跟其他行业的级别能够一起比较?

为了更好的适应债券市场环境变化,实现跨行业可比的目的,我们又对行业进行了一顿研究,发现要评企业得先评行业,中债资信借助理想分布曲线将行业信用风险转化为跨行业风险比较的标尺。行业打分能够决定内部企业的级别分布,进而实现跨行业可比,于是有了评级思路V1.2。评级思路V1.2能够对行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价,解决了跨行业可比性的问题。

评级思路V1.3——偿债意愿也很重要

 

图片

尽管在对信用评级进行定义时,国内外评级机构都说信用风险受偿债意愿影响,但无论是评级方法文件中还是实际业务操作中,基本没有看到评级机构对偿债意愿的考察。偿债意愿难道不重要么?举个栗子,小C公司偿债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债券到期就是不愿意周转资金偿还债务,以后不打算发债了,所以声誉也不要了,就当“老赖”,你说气不气人!

为了更好的适应债券市场环境变化,将偿债意愿评价意愿落到实处,评级技术小伙伴们又是一顿研究,最后确定通过理性决策和偿债意识评价偿债意愿的弱化程度,于是就有了评级思路V1.3。评级思路V1.3通过偿债意识和理性决策解决了偿债意愿的评价问题。

评级思路V1.4——让“信用短板”变成调整项

 

图片

评级实务中有些影响企业偿债的特殊要素,这些要素在常规情况下不会对主体的信用风险产生重大影响,但在极端状态下会极大损害主体的偿债能力,甚至直接导致主体发生违约。举个栗子,小D公司日常运营没啥问题,大股东是职工持股会,二股东是有钱的地产爸爸,前期大股东和二股东有协议,大股东的股票归二股东托管,所以小D公司对外的实际控制人一直是地产爸爸,突然有一天地产爸爸宣布解除托管协议,小D的实际控制人变成职工持股会了,大家都不愿意把钱借给小D,小D就遗憾违约了。

为了更好的适应债券市场环境变化,考虑这种“信用短板”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评级技术小伙伴们又是一顿研究,最后发现公司治理与管理、流动性、或有事项等等都可能成为企业的短板,于是就有了评级思路V1.4。评级思路V1.4通过设置调整项解决了企业“信用短板”的评价问题。

评级思路V1.5——论“好爸爸”的重要性

 

图片

发债企业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些企业拖家带口,一个人挣钱八个人花,有些企业就幸运多了,他们有一个好爸爸,危难时刻总是会接济一下。举个栗子,小E公司从事金属冶炼工作,在行业内排名几乎垫底,行业好的时候还能勉强维持,行业差的时候真的差一点儿就不行了,还好小E爸爸及时出手,大方接济,帮助小E渡过了难关,而原本排在小E前面的企业却最终没有挺过寒冬。

可见外部支持对企业的重要性,评级思路V1.0中也考虑了外部支持,但是对于外部支持具体怎么分析没有给出更明确的答案。为了更好的适应债券市场环境变化,考虑这种“好爸爸”支持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评级技术小伙伴们又是一顿研究,最后发现危机时刻来自政府或者股东的支持可能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大大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于是就有了评级思路V1.5。评级思路V1.5通过政府或股东支持能力及支持意愿分析解决了企业外部支持的评价问题。

整体上,评级思路V1.5在综合评价主体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基础上评定受评主体自身的信用风险即个体级别,考虑外部支持对受评主体信用的增级(如有),最终得出受评主体的信用等级。其中,主体的偿债能力主要考虑资源配置能力与债务政策的评价结果;偿债意愿主要考虑偿债意识与理性决策的评价结果。全球评级体系下,中债资信还将在主体信用等级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国家风险与汇兑风险,从而得到主体的本币与外币信用等级。

 中债资信主体评级思路之今生

  

在市场环境变化的一次次考验中,中债资信不断优化的评级思路V1.5运行状况良好,通过历年的实证检验,公司评级结果预警充分及时。于是我们将前期历次更迭集成整合,推出中债资信主体评级思路V2.0。我们也将继续紧紧跟随市场脉搏,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不断开发出更好的评级思路!

 中债评级技术金字塔是怎么搭建的?

  

有什么样的评级思路就有什么样的技术体系,在评级思路的更新迭代过程中,中债资信评级技术体系渐渐明晰。这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中债评级技术金字塔。

“自上而下”方面,中债资信评级原理指导一切。评级原理从宏观层面探索信用风险的形成规律并构建核心评级思路,真正从根源上揭示、识别和防范信用风险,推动评级思想和评级实践的创新与变革。在原理指导下,我们从主体、债项两个维度搭建核心技术体系。主体评级方面,首先在前期积累基础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业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行业风险理想分布创造性地解决了困扰评级行业多年的跨行业可比性难题;其次形成了新版技术思路下的主权政府、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三类主体合计约三十余个主体评级体系,最后结合外部债券市场环境和违约主体风险特征,形成并不断完善多项专项评级方法和模型。债项评级方面,已完成短期债券、第三方担保债券、抵质押债券、资产证券化、熊猫债等多项债项评级方法和模型的更新与升级。

“自下而上”方面,经过多年积累,我们已经率先完成了债券市场发债主体全覆盖,同时根据债券市场发展和信用环境的变化,对40余个细分行业持续开展基础性、专题性研究,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深入的专题研究使得我们对信用风险形成机制的把握能力更强,能够更有效地挖掘信用风险的根本性评价要素,同时根据信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信用评价框架,进而保障更准确的评级结论。此外,在本次技术体系升级过程中,极为重视方法论的实际应用,在升级方法的同时也配套完成模型构建工作,使得实际业务能够有效应用新版技术理念和方法,并通过模型的应用间接实现了公司海量底层数据资源的积累。持续基础性研究、海量底层数据资源对技术金字塔的搭建提供了基础支撑!

我们《探秘中债评级技术金字塔》系列前期征集了大家的意见,针对大家感兴趣的“跨行业可比性问题”、“公司治理如何把控”、“流动性如何打分”、“外部支持给不给力”等问题,我们将在本专题中一一解答。好啦,今天的技术体系就介绍到这里。今天主要是跟大家分享评级思路、评级技术体系的搭建过程和整体思路,下一期我们将重点介绍“跨行业可比性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敬请期待哦!爱你们!

附件1  中债资信技术体系2.0

图片

图片

声明

本报告由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China Bond Rating Co.,Ltd)(简称“中债资信”,CBR)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由中债资信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公开资料,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及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在任何情况下,我司及分析师对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如为合理使用的目的而引用本报告中的定义、观点或其他内容或刊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我司对于本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转载需注明来源为“中债资信”或联系本微信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持中守正    

   秉真而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