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首经典《青玉案》: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步行d天涯 2021-06-16

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青玉案》调篇幅精悍短小,其情质朴独特,不仅适合秦楼楚馆里的唱词,表达缠绵悱恻的感情,亦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宋代词人都填写过《青玉案》,成就了许多经典之作。可以表达仕途之沉浮,符合士大夫的审美诉求。

7首经典《青玉案》: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7首经典《青玉案》: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青玉案》

宋·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这首词上片似乎纯然写景,而一一从行旅者眼中见出,便觉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伏下突变的契机。过片承转十分自然,而神光一注到底;写来吞吐曲折,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一结盘空作势,又复回盼前文,更觉精神飞动,情韵无尽。

7首经典《青玉案》: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词表面上写路遇佳人不遇的怅惘情景,其实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郁郁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7首经典《青玉案》: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青玉案·人日》

清·纳兰性德

东风七日蚕芽软,青一缕、休教剪。

梦隔湘烟征雁远。

那堪又是,鬓丝吹绿,小胜宜春颤。

绣屏浑不遮愁断,忽忽年华空冷暖。

玉骨几随花换。

三春醉里,三秋别后,寂寞钗头燕。

这首伤别离的词,写容若与相爱的人不能相守的苦恼,最后以寂寞结尾,在这个人日里,容若独自品尝寂寞,享受寂寞,却是最终被寂寞所淹没。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人日,抒写离愁别绪。

7首经典《青玉案》: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青玉案》

清·顾贞观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

历历水残山剩也。

乱鸦千点,落鸿孤烟,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

自古有情终不化。

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此词的上片,重在写景,通过描述触目所见之景,传达出心中的感伤之情。词的下片,则重在抒情,抒写出“登临”之下所触发的悲伤怨苦,顺势将自己因家国沦落而泪洒荒原野蔓之间的悲痛尽落纸间。

诗人以此坟头之草不死、坟头野土不散的意象,来表述凑结心头“终不化”的怨苦之情,凄艳绝伦,不同凡响。

7首经典《青玉案》: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青玉案》

金·元好问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

花落花开春几度。

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

九十花期能几许。

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这是一首由惜春而感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词,上片写暮舂之景,景中含情;下片叹人生易老,充满不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悲哀。全词写得哀感顽艳,感人至深,含意深邃,笔带凄声,亦是悼亡词中别具匠心之作。

春去夏来,循环往复,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这是自然的法则,非人力所能回转。燕子是候鸟,秋去春来,执着地追逐着春光,翻飞于花丛柳林,对春色寄爱最深。这里以燕拟人,寄意深婉。凄秀之词,味亦隽永,寄寓了词人高远的奇想。

7首经典《青玉案》: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宋·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

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

渡水穿云心已许。

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徽宗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因写过一篇《承天院塔记》,被人挑剔、捏造出“幸灾谤国”的罪名,被除名羁管宜州。是年冬从鄂州起程,次年春到达宜州贬所,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此时词人已是六十岁的老人,被贬到如此边远险阻的地方,虽竭力以“忧能损性休朝暮”自勉,但仍不免要忧从中来,不能自抑。歇拍以景结情,更为表现了黯然神伤的心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