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心传承,还原龙井茶本来的味道

 博搜茶文化 2021-06-17

  “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 可 多 得。”

  

  龙井茶历来以“狮、龙、云、虎”为上品,狮为狮峰;龙为龙井;云为云栖;虎为虎跑,这四处皆为地名。此四处凡采用手工制作的龙井茶定名为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的采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史料源于唐代陆羽著的《茶经》“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宋朝时,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都被列为“贡茶”。清乾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品饮西湖龙井茶,并赞不绝口,“览乡民采茶焙制之法,御制观采茶作歌”。

  真正意义上的西湖龙井,指的是产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一种扁形绿茶,可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从季节上而言,西湖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 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西湖龙井茶的感官品质主要通过“干看外形、湿看内质”来评定,具体从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来品评。

  龙井茶区历来推行提手采摘法,即手心向下,大拇指和食指夹注鱼叶上的嫩茎,轻轻向上一提芽叶就采下了,采下的芽叶成朵,大小一致,匀度好,不带老梗、老叶和夹蒂,既不会伤害芽叶,又不会扭伤茎干。同时,要求茶丛采净,顺序从下采到上,从内采到外,不漏采,不养大,不采小,应采的全部采净。1958年以后,为克服采茶能力不足的矛盾,梅家坞大队全国“三八”红旗手沈顺招等十姐妹又将提手采发展成双手提手采法。即双手交错进行,好似小鸡啄米,采一朵随手丢入茶蓝,大大提高了采茶工效。双手提手的经验是:“一集中、三协作、五个巧”:“一集中”:思想高度集中,做到心静、手灵、眼准、脚勤。“三协作”:眼、手、脚要密切配合。眼看茶丛面要广,瞻前顾后,转眼要快,做到眼到手到,手到眼移;身靠草丛,两臂伸直,手腕动的快,两脚相距6~9厘米;脚要配合眼、手,边移动边采,茶丛高的脚步要小,茶丛低的脚步要大。“五个巧”,突出枝条的茶芽要自下而上交替采;丛间茶芽双手插入,用手挡开枝条采;不同高低茶丛要蹲立交替采;雨天露水茶芽抓把采;晴天随采随手放入茶蓝。

  

  龙井茶的好坏绝不能以“明前明后”判断,明后的好茶现在刚刚面市。似乎是在佐证沈老师的观点,就在采访时,杭州举办了西湖龙井的拍卖大会,很多明后茶都拍到了一两万一斤,而龙井村的贡牌龙井更是拍到了3万2一斤。

  西湖龙井茶里含有一种名叫茶多酚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理活 性和抗氧化性,每喝一杯300毫升的龙井,抗氧化效果相当于7杯鲜橙汁,5只洋葱,4个苹果,1.5瓶红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