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稿丨好饭店是设计出来的

 饭店业杂志 2021-06-17

对于饭店设计而言,“实用永远比美观更加重要”,需要全面考虑客人的舒适和便利,投资和维护成本,运营效率,以及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观。

规划一家饭店,首先是需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饭店的设施方案。例如:饭店要配置多少套客房,每间客房的面积是多少平米;几间餐厅,每间餐厅需要设置多少个座位;多少面积的会议设施,宴会厅面积应该是多少平米,等等。

事实上,这些设施的配置和面积的计算,互相之间都有紧密关联。通常,饭店需要以客房为轴心,来考虑其他设施的配置,例如:咖啡厅的座位一般为客房钥匙数的40%,即300套客房的饭店会考虑120个座位;大堂酒吧的座位通常为客房数量的25%;每100套客房需要配置一台客用电梯(不包括宴会厅电梯),客人等候电梯的时间要求不能超过45秒;每75套客房就需要1.8米的总服务台的长度。不过,对于餐厅设施、会议设施非常多的饭店,这些配置比例需要酌情加以调整。

设施面积的分配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客人的舒适和饭店的投资成本。精确的面积分配计算可以让饭店的每寸面积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而不牺牲客人的舒适。对于一家五星级饭店而言,每浪费一平米的面积,就至少浪费8000元的投资,这还不包括饭店运营过程中的能耗成本、维护成本。

饭店最应该投钱的地方,就是饭店的客房。不过,绝不是客房面积越大越好。我住过长春的一家饭店,标准房足足有70平米,我躺在床上看电视的时候感觉累得慌——床头离电视机有6米左右,太远了。晚上去洗手间也有“路漫漫”的感觉,客房长度有12米多。对于五星级饭店,用宽4.2米+长9~10米的开间,是非常实用的面积。对于四星级饭店,宽4米+长8米的开间,也很有效率,这样的面积在布置家俱、卫生间的时候都特别舒服,客房不会很挤,也不会空荡。

一些饭店集团,在规划客房楼层的时候会考虑楼道一侧的客房面积稍小一点,用来安排大床间;另一侧的客房长一些,用来安排双床间。这实在是很为业主精打细算的做法,一间300套客房的饭店在客房面积上可以省下近300平米面积(每间大床房可以省下约2平米),以及上百万的投资成本。

我听过一位饭店总经理的抱怨,说他的会议室不够用。饭店有420套客房,同时拥有一间800平米的宴会厅,一间500平米左右的多功能厅,还有至少6间面积不等的会议室。会议室还不够用?在追问之下,我才明白:这位总经理说的会议室不够用,其实并非所有会议室都爆满,而是会议室的面积总是和客人的需求不太匹配,例如有时候200平米左右的会议室不够用,有时候是300平米的会议室不够用。而饭店的800平米的宴会厅只能分隔成两个使用,500平米的多功能厅是不能分隔的,其他会议室都是独立而非可以连通使用的。原来如此!在同一个城市的另一家饭店,800平米的宴会厅在必要时可以分隔成六个独立的会议室使用。

除非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否则饭店在规划餐饮设施的时候要非常慎重。我光顾过不少星级高饭店的餐厅,经常发现:三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饭店西餐厅(例如扒房、意大利餐厅、法国餐厅),绝大部分门可罗雀;超过150个餐位的中餐零点餐厅(不算包房),高峰期上座率大都不满50%。我非常赞同一些饭店集团的经营理念:特色餐厅和中餐零点餐厅的座位数都不超过60座。对于没有太大市场需求,或者面临激烈竞争的特色餐厅,能免就免了吧。

一家规划得当的全面服务的五星级饭店,300套客房通常需要3.3万平米的面积,400套客房需要4万平米(主要设施包括客房,一间800平米的宴会厅和其他5间会议室,中餐厅、咖啡厅、特色餐厅、酒吧,游泳池、健身房和SPA,所有后勤设施,但不包括停车场面积)。我见过的400套客房的五星级饭店占用面积超过5万平米的比比皆是——而饭店的赢利面积其实并没有增加多少。

算算业主一共多花费了多少冤枉钱!

饭店设计规划要充分考虑饭店的动线关系。这不仅涉及顾客舒适问题,更关乎饭店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流线规划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虾有虾路,蟹有蟹路”,饭店的客人流线、员工流线、物流都不能互相交叉或互相影响,而且都应该是最便利达到终点的。我刚入饭店行业的第一天,学习《员工手册》,里面的一条重要纪律至今印象深刻,就是: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出饭店大门,不得乘坐客用电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影响到客人。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开业的饭店,在客人流线和服务流线之间是经常“打架”的。我最早供职的饭店开业于1995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饭店通向宴会厅和会议室的这条唯一客用通道的两侧,一边是厨房,一边是餐饮包房。我确实记得曾经有宾客在此通道上遭遇滑铁卢,摔得不轻。

即使在最近几年开业的饭店,我们也屡屡会在电梯里遇见行李车或送餐车。尤其是那些老饭店,电梯都比较小,一辆行李车进来,把客人逼得贴墙而立,窘迫不堪。我前几天在郑州华美达饭店,上了电梯,发现客梯里五个人,两位是客人(包括我在内),倒有三个是饭店员工,他们都比我们先到站,一站一停,三个人下去,电梯停了三次——所以,一定要配置足够的员工电梯和货梯,每150套客房至少需要配置一台客房的服务电梯,并考虑为裙楼的餐厅、会议设施再配置两台货梯。

为前台提供支持的后勤配套设施,两者的衔接一定要是最顺畅的。我以前看到过一篇饭店的宣传稿:“晚宴于当日17时30分正式开始。XX会议中心的全体员工和参与接待服务的XX成员饭店的姐妹兄弟们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由于宴会时间仅有一小时,厨师们为了能将精心烹饪的每一道佳肴快速地送到宾客面前,并要保证在入口时达到最佳温度和口感,而煞费苦心。厨房在三楼,宴会场地在一楼,于是由近80人组成的传菜队伍出现了,大家有条不紊地将一道道佳肴从三楼厨房传至一楼中华厅。当宾客们品尝到佳肴点头认可的一刹那,全体参与服务的员工的心里都倍感欣慰。宴会现场宾客们相互敬酒欢笑,服务人员忙碌穿梭于餐桌之间为来宾提供热情的服务。由于场地超大,不少服务人员的脚都被磨破,有的脚后跟还印出了血,可是没有人喊苦叫累,大家只有一个目标:让来宾们满意!晚宴准时于18时30分在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这是非常有趣的宣传,也让我们看到非常可怕的饭店设计。

规划饭店的流线,不仅要考虑让客用区域和员工区域分开,也要考虑到不同客人群体之间的区域分隔,避免客人和客人之间互相干扰。我曾经供职的度假饭店,地下一楼有一个夜总会,晚上表演节目的时候,鼓声一敲,一楼很多客房的床都有明显震感。我到无锡凯宾斯基饭店,早上在咖啡厅吃自助早餐,发现咖啡厅是敞开式的(没有墙),咖啡厅旁边就是饭店的大宴会厅。我真不敢想像:饭店的自助晚餐每天能够保持优雅和宁静的就餐氛围吗?如果当天晚上有一个大型宴会的话。

这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场所,就是饭店的大堂。因为大堂是饭店的“中转站”,流线没有考虑清楚,大堂很容易就乱成一锅粥。很多饭店都把大堂当作“会议签到处”,一有大型会议报到的时候,大堂顿时变成一个大集市——饭店大堂吧喝茶谈生意的客人避之唯恐不及,而且很多时候,这会严重干扰到房间客人的流线。如果你有一个规模较大的会议中心,请尽可能规划一个独立的团队入口,也千万不要把会议报到放到大堂里——倘若你想保持大堂的优雅气氛的话。

我见过的大堂规划得最有效率的饭店之一,是北京的JW万豪。你进入大堂,向左走是饭店的咖啡厅;向右走是饭店的行李房和总服务台,走几步就是到客房的电梯;正前方,是饭店的大堂吧;大堂吧和总服务台之间,一个漂亮的楼梯通向二楼的餐厅、酒吧和SPA,同时,这个楼梯也给大堂吧和总服务台提供了恰当的遮掩,丰富了空间层次。饭店另外有一个后门,是饭店的团队入口,直接通向饭店的会议中心,和饭店大堂完全是隔开的。吃饭的、喝茶的、上酒吧的、进客房的、开会的,到不同场所的客人,路线都清清楚楚,井井有条,一点不乱!

把饭店的流线规划好,一定要考虑共用设施和共用员工的可能性,以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我去新加坡的一家五星级饭店做SPA,发现饭店的健身中心、游泳池和SPA中心是各自分区,但又融合在一起的,即:三个场所都共用一个应接大厅,一间更衣室,一个淋浴间,一个洗手间。而我见过不少国内饭店,经常发现三个场合都分布在不同的楼层,或相隔很远,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配置:三个应接厅,三个收银点,三组员工,并设立至少两处洗手间,两处更衣室,和两处淋浴间。这需要多花多少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体现在饭店的餐厅、厨房设计等方面。在厨房规划方面,通常而言,设置“中央厨房”是最有效的。所谓“中央厨房”,就是饭店的多个甚至所有餐厅,都共用一个厨房,一套厨房设备,以及一套仓储设备。我曾经见过一家饭店,五间餐厅拥有五个厨房,外加两个宴会厅的备餐厨房,这实在有点太奢侈了。

如果你的饭店运营管理方面有问题,你请一个好的总经理和团队就可以补救;可是,如果是你的饭店规划错了呢?你可能永远都无法纠正回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