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稿丨跳出酒店做酒店

 饭店业杂志 2021-06-17

——文化主题酒店4.0时代下的禅驿特色 

禅驿——定位小型低奢的文化主题酒店——诞生于2015年。当时国内中小型酒店做禅文化主题的并不多见,既有的呈现形态主要分两大类,一是以“禅”相关理论命名,实际的设计与经营中,更倾向于从佛教的角度切入。比如内设小佛堂,在酒店内部供有佛像等,甚至有些潜在受众就是出门在外的“师兄”们(居士或者佛门子弟),目的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出行的便利。二是以“禅”为主题,呈现的设计风格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经营者并没有很好的区分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也没有提炼出各自酒店移植禅文化时的核心理念,而且更多的时候文化主题像是点缀,而非融合。当然,无论哪一类,在当时都是极好的尝试,它们是酒店与禅文化结合的先行者。

经过四载耕耘,禅驿在两省多地已有八个门店,多次获得分量极重的表彰。成都旅游住宿业协会安茂成会长,于《深化文旅融合 大力创建文化主题饭店》一文中,强调当前已经进入了文化主题4.0时代,这是一个“有形有魂”的“文化+酒店”时代。作为中国主题文化酒店的领路人,安会长在文中特意提出禅驿成长于主题文化酒店3.0时代,并通过文化生活与酒店融合,成为4.0时代的特色标杆。再看这几年禅驿的发展,特别是获得四川省文化主题金鼎奖后,有力印证了禅驿已然开拓出了有别于上述两类禅文化酒店的不同道路,是有着独特经营理念的禅文化主题酒店。

一、缘起:跳出酒店做酒店

要分析文化主题4.0时代下的禅驿特色,需要了解其特质与经营理念形成之前的一个指导概念,即“跳出酒店做酒店”,这是由禅驿酒店文化品牌的创始人胡树忠先生提出的。通过与胡董进行深度对话后,个人以为之所以是他而非其他人提出这个理念,缘起于他的三重身份:投资者、圆梦者和禅修者。首先,作为投资者,他明白做酒店需要良性运作,需要获利,通过分析潜在客源、统计流量、研读地域文化和相关政策等,选择在乐山大佛景区嘉定坊开第一家禅驿,这是投资人对于酒店业市场的一种科学+直觉的判断。相较于其它投资领域,“酒店”是其最为熟悉的项目,所以成为了这句理念的落脚点和业态呈现形式。但是何以想要跳出传统,做特色酒店?这就需要提到胡先生的第二重身份:圆梦者。作为经营酒店三十年的人来说,他内心始终拥有建立个人品牌酒店的情怀。因为熟知了解小型酒店的客户需求,也了解消费形态的升级调整,他认为传统小型星级酒店以及商务经济型酒店,仅仅为客人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快捷、便利的旅途中转站,远远不足以满足客人更高级的精神追求,他理想的小型精品酒店是可以归入旅行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让客人产生旅游归属感,能够提升旅行文化体验感的酒店,而这样的经营概念是现有小型精品酒店市场品牌所空缺的,是价值的洼地,于是,作为酒店经营者,他想要在现有的市场中,开创属于自己的酒店文化品牌,也是圆心中品牌梦的情结。从运营者渴望圆梦的身份出发,促使他要去“做”酒店,做好的、有特色的、有品质、有温度的、符合市场与时代需求的品牌酒店。第三,在我国,可供取材的文化主题不胜枚举,究竟选择哪个主题能够更好切入且让客人快速产生认同感呢?胡先生的第三重身份——禅修者——在选择主题文化上起了关键作用。接触禅学十年来,这种富有智慧的精神哲学,让他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但是他不想把禅文化酒店和禅宗或者寺庙划等号,在设计与经营中,需要明确它们的界限,就特别需要运用禅的智慧,所以禅驿选择以“行走坐卧皆是禅”的“禅生活”为文化主题的核心概念。要做文化,做好文化,做出符合酒店气质的文化,这是禅驿之所以能“跳出酒店”的根本原因。因此,结合这三重身份,酒店名为禅驿,禅是“跳出酒店”的文化主题,驿是强调酒店的根本属性,而“做”包含两层思考,一是如何将禅生活的文化概念渗透入酒店与客人连接的各个环节;二是在符合我们酒店定位的前提下,用专业的服务态度和软硬件质量作为保障,用心经营好酒店。当然,胡总之所以可以提出“跳出酒店做酒店”理念的原因还有很多,但这三重身份下的三维视角正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灵魂:禅文化的深耕与意境的提炼

4.0时代,文化主题酒店需要“有形有魂”,“魂”是体现文化酒店个性化竞争力的关键,而禅驿之所以符合“魂”的特质,首先取决于它积极主动地将禅文化融入到酒店的各个方面,从广度与高度上完成了对禅文化的深耕,并且最终让客人体会到“禅生活哲学意境”。

要实现意境,禅驿做了这几步,第一,定位禅驿之“禅”。文化主题不是点缀,也不是肤浅的移植。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道儒的浸润,经切合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的改良(如创新性的提出了“农禅合一”观点),再通过历史的发展,已产生了浩瀚无边的禅学思想,那么禅驿第一步需要选出符合酒店自身的禅学理念,从卷帙浩繁的经文与禅宗故事里,作为深谙酒店商业运作的禅修者,胡树忠先生提出以“坐卧行走皆是禅”概念作为酒店的禅文化主题,极大地突破了传统印象中佛教对于禅学的束缚,以“倡导一种禅生活方式”引入主题,使得酒店的禅文化去宗教化、去经文理论化,成了切合世俗生活,又能体现精神文化追求的方式。第二,将文化糅合于各个环节,全方位打造意境。确立禅驿之“禅”后,就需要在不违背酒店运营的前提下,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来做文章。
先说广度,禅驿将文化植入于设计、经营、活动、员工人文培养等方面,力保在各个环节都能让客人感知到禅生活方式。设计上,大部分门店有些完全或者部分传统文化审美观,以木质感、雅致感为主,但是又最大程度上烘托了禅意“幽静”、“空灵”之美,用区别于传统山水花鸟的画作装饰,以带有古拙、质朴感的禅器做点缀,去佛像等陈设,但是用禅宗故事、禅宗言语等巧妙植入于酒店公区等,令观者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则,体现酒店特色文创产品的“佛珠手串房卡”(已获国家专利),也是文化+酒店融合的典范。传统的方形房卡变成内嵌芯片的佛珠手串,一是契合禅驿主题,二是增加体验感,三是成为酒店客人的专属标识。活动上而言,禅驿一直提倡“搭平台,欢迎各路文化大家来唱戏。”员工并不需要成为禅学专家,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与多方高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另外,酒店自身也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如锦城院子“欢喜十二禅”活动。其中“拖钵经行”,通过讲解拖油钵故事,让来客们托水钵行走,获得小奖励,极大地增强客人们的体验感,同时其过程中又需要训练专注力,回想起来又感受了趣味性,是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当然,员工是禅驿文化传递的重要使者,所以酒店也会定期举办培训会,主题分享会等,让员工对禅文化产生认同感。
再谈禅文化与酒店融合的深度,所谓深度,其实就是一种“意境”的体现。禅驿是较早在酒店业提倡场景革命的酒店,并且经过几年经营,结合禅思想,将场景分成了“视觉空间”、“禅乐空间”、“香境空间”、“赏味空间”、“活动空间”,这五个空间分别对应感官里的“眼耳鼻舌身”,也是佛家所言“色声香味触”,但最后的指归都是“意境空间(意——法)”!前五境,是禅驿文化融合的广度,而意境则是深度的体现。如果没有前者铺垫,意境难以被感知,如果没有后者,那么文化融合也难以达到“魂”的觉知。意境缥缈难定,但是,禅驿通过各种方式,运用“烦恼即菩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为思想指导,用尽可能多的手段,让客人忽略对“酒店”基本职能的感知,而是专注体会到酒店营造的氛围中来。不同于文化酒店只是遍布文化的宣言,禅驿精心培养每位员工,让他们在做合十礼时,不仅以动作标准为要求,更是要自己内心体会到合十礼的温柔与禅意,进而推己及人传递给客人,这才是禅驿推行仪式的根本目的。酒店是全国首家推出“无总台式服务”的酒店,客人进门后看到的不是围起来的前台,而是沙发、萌宠鹦鹉、禅意山水等陈设小景,无形中消融了客人与酒店的心理隔阂,在员工的引领下先坐下用当地时令特色小吃,聆听空灵鼓的美妙,心境上就可以先慢下来感悟禅意了。佛珠手串虽然具有点亮设备的功能,但当把门卡不偏不倚地放入圆形壁龛(取电器)时,也是点亮“心灯”的开关,而这些,员工们在指引使用时,都会加以说明,引导客人体会。再如进“茹素”用餐前的“沐手熏香”,通过水与香的洗涤与净化,希望客人珍惜进餐时的每一道菜,每一粒饭,能够真正产生对食物的敬畏,灵魂的激荡,和对外界的细腻情感,这就是“意境”。禅驿特色手持牌,都是精选时下最有趣又最富禅机的网络语,手持拍照上传朋友圈非常符合当下受众心理,而且有趣之余大家也会或多或少产生认同感,得到启迪。当然,酒店不断地通过推出与禅生活相关的活动,就是希望客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形成记忆点,在遇到相似场景时,想起在禅驿体验到的不同真趣。

总之,禅驿始终践行“文化+”的指导方针,跳出酒店推广禅生活,从广度与深度上深耕禅文化,让目标客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养生、养心”,体会禅的大智慧,感悟“意境”,产生深刻记忆点,让客户对禅驿文化进行主动传播。

三、革新:文旅融合与营销宣传

除了“魂”以外,文化主题4.0时代下,禅驿文旅融合和运营宣传上也极具特色。先说前者。文旅融合是禅驿以各地酒店为载体,利用地缘优势,对文化的纵深拓展。文旅新时代的环境下,酒店深谙文化+地方特色的制胜之道,将自身定位于文旅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利用地域背景,讲好文化故事。位于乐山的禅驿·嘉定院子,依托大佛景区背景,房间名字取材于古代文化名人游历大佛时留下的诗词楹联,经过员工讲解,客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雅趣。禅驿·锦城院子的许多房间名则出自成都古代文化大家的诗作。眉山的禅驿·忆村院子室内茶室有“曲水流觞”茶台,令人们对禅茶一味的感知又有了灵动体验。同时利用先天环境优势,打造“农禅合一”的体验区,不定期引入当地的竹编特色文化活动等,都是延伸文旅产业链的不同手段。禅驿·黑竹沟里有极具彝族风情的歌舞表演,大山之中,旷野之内,既能感知自然,又有酒店提供的安心与自在空间,极具文旅特色。从禅驿门店的运营特色可以看出,禅驿的文旅融合,是以禅为所有门店设计的主旨,同时吸收地方特色,融会贯通,形成不违背禅生活的文化特色。

禅驿的营销宣传也符合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区别于传统酒店的推广时发传单、扫楼、登广告牌、打电视广告等方式,禅驿形成了“品质+口碑+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模式。

禅驿较早的注意到“众筹”对于酒店宣传的重要性,通过两次众筹,打开了业内外知名度。接下来又利用快销平台,创下了一周销售21699份房间券的行业记录。在发展中,又实现跨界合作,战略联合实力品牌,打造“丽呈禅驿”酒店产品。在不断尝试新式推广渠道的同时,禅驿一直坚守网络媒体阵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维护禅驿忠实客户,持续扩大影响力。归根结底,禅驿的营销模式,是建立在品质和口碑为基础,符合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化主题酒店新模式。

四、回归:跳出酒店还是做酒店

“跳出酒店”,无论是专注于“魂”的设计与经营,还是改变传统思路进行文旅融合和宣传推广,但始终不能脱离“做酒店”三个字,所以,胡树忠先生在禅驿文化品牌的发展中,又提炼了关键的一句话“跳出酒店还是做酒店”。要做酒店,就需要符合酒店的基本职能,从员工的礼仪、服饰、行动规范、房间、公区等,禅驿都有着一套完整详尽的标准。甚至连迎客的速度、与客人的距离聊天的内容等,都做了规定:

“如果有联系方式,并成功对接好入住时间安排的客人,当他们到达停车场,小跑着迎向客人,约三米左右地方向客人做合十礼,箭步上前,为客人拿行李,然后在左前方为客人引路,介绍周边环境。介绍酒店区域,问询客人是拜佛,还是商务,或是其他。如若拜佛,请详细介绍如何远观和近观礼佛。

从距离到速度,从空间到时间,禅驿对于细节的把握可谓严苛,而这些细节也是结合人际心理学与服务实践不断改善的结果。正是因为禅驿人用富有文化特色的礼仪,完成了酒店服务职能,意境之下,处处都是严格的标准与用心的付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