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2王芸妮:志愿活动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高教课堂研讨 2021-06-17


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经历着“以理论学习为主”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转变。志愿活动在推动个体成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志愿活动具有“对象性”和“实践性”基本价值

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实践终于恢复了它的真面目——人的对象性活动。”基于这样的原理,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发展的手段,对于大学生成长的目标、理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带来深远影响。社会实践分为很多种类型,比如做调查、志愿活动、实习,等等。以下仅讨论志愿活动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活动可能与专业相关,也可能与专业无关,比如仅仅是扫地、捡垃圾等无技术要求的活动。无论是哪种志愿活动,都能让参与者在活动中体验到“对象性”和“实践性”的内涵,从而有助于促进对于成长的反思,获取再前进的动力。

   二、专业相关的志愿活动促进了理论验证和经验积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本人所学的教育学(师范)专业为例,作为师范生,我们在一段时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后,就需要参与到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去。在实践中才能真切地体验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理论只是前人归纳出来的普遍规律。能够将理论特殊化至个体之上,我们才能说真正掌握了一个理论。在这样的志愿活动中,我们不仅能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而且能对孩子产生向上的影响。这样就能从“认清自我”和“帮助学生”两个方面,提升自我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从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信心与期待。同时,在志愿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还能习得一些实用性技能,学会如何对知识进行加工和传授,从而减少师范生大谈教育理想、脱离现实情境的不良倾向。

   三、专业无关的志愿活动强化了奉献精神和积极行为

        与专业无关的志愿活动,比如维护秩序、清洁管理等,大部分对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帮助较小。其意义大部分在为他人提供帮助、为社会做出贡献,是利他性的。其作用更多在打磨心性上,从他人享受服务成果甚至给出一些积极反馈的过程,来汲取成长的力量,从而滋养自身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此外,在志愿活动过程中,我们总会看到不同的人,并对“群体行为”产生一定的认知。比如在维护交通秩序时,看到“志愿者群体和“各种路人”。自己能够对“各种路人”产生积极作用,或者很欣赏“志愿者群体”的所作所为,就会加深个体对团体的依赖感,并展现出更多向好的期望,即我们常说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志愿活动中我们体验过扫地、维持纪律(或其他活动)的艰辛,在后来的行动中就会减少各种失范行为的出现,起到了一种自我规训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