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明磊落非君子,浑然无对真圣人

 悦读读书 2021-06-18

作者:娙媛
读《曾国藩传》我找到了自己的“贵人”
我们不是曾国藩,但也不应该当英雄故事的背景板
本周继续读《曾国藩传》。

曾国藩发觉自己与他人“合作”关系很不顺利,反省自己一直以来惯有的言语、行为的偏颇后,大彻大悟,自我调整,重新踏入仕途,家国同担,有公有私,恰逢时世更替,登上了两江总督的职位,一路走来,颇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人交往之时,总觉自己已尽心尽意,但事实却颇不顺意,虽然也经常自省,但多还是以自己之所学、所识、站在自以为的道德之位,去看待事物和人。
有一天,当能静心审视之时,忽然发现,原来之所以不太顺利,真如书中所写“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翻阅旧日信稿......当时觉得字字有理有据,今天读来,却发现字字如锥如芒......仍是一副舍我其谁、比谁都高明的架势。”
精彩无比,如锥如芒,直刺吾心,抚书静思,所谓自省,真正是需要换个角度,放下人浊我清的道德优越感,进行全面反思,试着站在他人之位与原来的自己相处,才能真正体会当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才更知自已如何在适宜的时候、适宜的环境、做出适宜的事,受教!
共读中,远方老师说:“所谓完美圣人,道德完人,都是后来加给曾国藩的光环,一个道德完人,是不可能做成什么事的。曾左的恩怨,也不是一个光明磊落,一个自私狭隘可以概括的。”
特别赞同,圣人之高,非常人所能达到,记得看过一本书中有“浑然于物无对”称之为“仁”,“浑然+无对”真是精僻异常,举重若轻,真正“于物无对”能有几人做到,更别提“浑然”,追逐其道都过于艰难,高山仰止,更何况为“圣人”。不是对他人之说的否定,只是自己对圣人的理解,当读完本周章节,亦有此感。优、劣均存,才是现实人生吧。
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次对“家书”体会很深,这种传家之宝,南方小镇上尚有许多家族祠堂的延续,但现实中很多家庭可能都没有了,至少我个人的家庭,已经没有了。
我们从小所学所看都是父母亲身之为,有优有劣。在我们也有了孩子后,更是口耳相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清晰的、仪式感的属于一个家庭的精神传承。
其实,家庭精神传承是文明延续的一种方式,值得我们每个小家认真思考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