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简释直译(12-13)
第十二章
【导读】本章阐发“为腹不为目”的道理,指出沉迷于声色犬马珍宝美味的感官享乐,会使人感触功能减退,品行偏离正道,圣人治理天下要为腹不为目。
五色令人目盲(美色令人眼花);
五音令人耳聋(妙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美味坏人味觉);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驰马田猎令人心狂意躁);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奇珍异宝令人行为出轨)。
是以圣人之治(因此,圣人治理天下),
为腹不为目(追求衣食温饱的内在满足,不求声色犬马的外在诱惑),
故去彼取此(所以,要驱除诱惑,确保民生)。
?
第十三章
【导读】本章阐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的道理。将修身与治国相结合,提出“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的重要观点。
宠辱若惊(得宠和受辱,都像是受到惊吓一样。),
贵大患若身(看重大患,就像看重自己的身体一样。)。
何谓宠辱若惊(什么叫宠辱若惊)?
宠为下(宠爱是上对下的),
得之若惊(得到它就惊喜不安),
失之若惊(失去它会惊恐万分)。
是谓宠辱若惊(这就是说宠辱都让人心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什么叫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我之所以有大患),
为吾有身(是因为我有自我),
及吾无身(如果我抛开自我),
吾有何患(我还有什么祸患呢)。
故贵以身为天下(所以,看重天下和看重自身生命一样的人),
则可寄于天下(就可以把天下交付他);
爱以身为天下者(爱惜天下和爱惜自身生命一样的人),
乃可以托于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