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霞万彩︱万鼎的艺术审美之旅

 涤砚堂 2021-06-18
观照艺术·思考人生·体悟生命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图片


千霞万彩
——万鼎的艺术审美之旅
文/蔡永升

在中国山水画传承与开拓,创作与探索中,以独立的自我意识,庄敬的艺术态度,沿着中国山水画传统之路,在对青绿、金碧、浅绛以及大写意手法的多方探求中,以其恣意豪放的笔墨形态,集传统与现代,融泼墨大写与缕金错彩,深厚秀润为一统者,当为后长安画坛极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万鼎

万鼎对审美意象的表达方式,无疑熔铸了各路精华与诸家之长,且独辟蹊径,出古入新。同时,在拓展和丰富传统绘画形式的过程中,又着意突现了自我的孤诣和独特的索求。这是他对大自然的内在关照与自我心相的真诚表露。

图片

因而,在当代开阔的文化视野中,画家思维的潜意识与审美的有意识无疑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创作中的借道与拓展明显会形成独有的途径。在万鼎笔下,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千霞流光,万彩缤纷”的“万彩写山”之路,开启了他艺术的审美之旅。

这条道路离不开师承的熏陶与传统的浸润。

太多人对师承的理解,只限于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即师父是谁?风格趋向?技法操守?更甚者,则把师名当标笺,追及师父的师父又属于孰?其绘画路数又是何门何派?

  • 如果陷于这一叙说语境,人们就很难了解一位画家及其作品的真正风貌。

所以,对艺术家的师承剖析,如果脱离了一个大的时间坐标与空间背景,就不能将地域美术有效地溶于世界美术、甚至普世的美术史观中去,不但会失于管中窥豹,更会陷于坐井观天之偏颇。因之,谈论艺术家的师承,必须有一个大的空间框架与时光脉络。这个大的框架与脉络,既蕴涵着漫长的传统演衍,又存在着不断的独特变异,更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其他画理画风的多样选择。尤其在资讯爆炸的当代与画家纷纭的部落中,更是如此。

图片

众所周知,万鼎的师承,是在师父何海霞的耳濡目染、孜孜不倦教诲下,走向了画坛,并于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以秦岭为宗,肇创了“千霞万彩”之路。

何海霞是万鼎的恩师,是步入艺术之路的引路人。古人云“大丈夫只能给人规矩,而不能给人巧”。这“巧”,正是灵性之蒙发的新锐创造。万鼎“巧”的,是他阅纳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家之智慧,而产生的灵魂升华。也是万鼎体味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之所在与自我灵魂之结合,并与造化相通的那份与生俱来的生命所维系。

何海霞在长安画派格局中的三足鼎立之势,给万鼎的认知视域可说是开辟了路径。而中华传统绘画又是其灵魂相连的因子。辽阔无垠的全球视野,又给万鼎的性灵插上了高飞的翅膀。这些,正是透视万鼎山水画艺术演衍变革及其价值实现的复杂性、丰富性以及因果的必然。

他从传统绘画中,认知到一个大的时间坐标与空间概念,又在其漫长的传统演衍过程中,伴随着生命意识的流动,不断地体悟和觉察,借用当代资讯发达的条件,旁涉兼容其他画理画风进行着多样的选择。这个过程,以最初的按部就班,到偶然的超规逾矩,再到任性的为所欲为,也是一个绘画审美理念在无穷延伸中与当代思潮的必然融合。

图片

万鼎山水画的衍演过程,从大的方面思考,没有离开自然与人的和谐;从横的方面比较,有东西绘画审美因子的碰撞;从纵的方面展望,是沿着传统进入现代。因之他的作品有着承担传统、印象、意象、抽象之复合的载体意识。这与其艺术师承是不可分的,却又不可以单纯的与师徒相承相提并论。

传统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是艺术家经过艺术实践的感悟和选择,而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奥妙,又是其时画家在当代时间坐标下,认知的拓展与实践结晶。为此,在这两种绘画理念以及现代旁涉兼容其他画理画风的情况下,才有了万鼎自唐以来的青绿、金碧、浅绛,以及范宽的险峻沉郁,浓厚酣畅,到师祖张大千的破墨山水与恩师何海霞的庙堂金碧所演衍的“泼彩青绿山水”的绘画技法与新的图式。

可见,万鼎先生之师承,使他在小的框架之内,沿着师父何海霞、张大千一脉一路走来;大的框架,则是沿着传统绘画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路变化而得,并在当代无比发达的资讯下,旁涉兼容其他画风画理的随心肇造,而形成的“千霞流光万彩缤纷”之“万彩写山”的自我风格。

图片

  • 这种语境风格的形成,是他艰辛探索的结果。


在当代,诸多艺术家的探索,已逐渐放弃描述形体的真实,而着重于印象、抽象、意象等元素的把握,对于所谓的“真实”,早已纳入了自我象征的深度去思考,从而创造一种“对象本身之真实与心象”在表现上的结合,以致使“灵性万境”之意象,成为画面审美之主题。

当然,此种意识会使“自然对象的真实性”被有意缩弱到某一虚幻的空间,虽然创造了当代绘画的新语境,毕竟还是受到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干预,对绘画形式又有着革命性的不断颠覆之过程。

万鼎山水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个性突破,自然形成了相对于前后左右之独立。他为争取绘画语言的丰富性,在结构、空间,意趣、张力以及纯粹色彩等抽象要素及视觉效果上,都有大胆的超越与新拓。这在他不同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比如,对传统青绿、金碧、浅绛、水墨等设色技法的把握与运用,使作品既有大幅面的恣肆展现又有小块面的玲珑尝试,这兼容并铸各种审美图式的能力,贯穿在他气势磅礴的大幅面作品与清简淡远的小品画之中。此间,传统审美的清雅、简净、空寂、幽邃……在万鼎的意识习惯中依然存留,然,难掩他心灵深处对苍茫与深幽的探索。这可借他对破墨山水表现方式的继承与拓展作以显现。从而使其画面的气象接轨于浩瀚的宇宙意识。这宇宙意识并非指宇宙星际空间,而是画家对时与空的感受,也是他对视觉艺术的真谛之探求。

图片

这磅礴浩瀚的宇宙意识,既链接着万鼎博大的胸臆,又承接着他灵魂深处与秦岭的勾联。因之他的画,大多以全景式的构图叙写秦岭的连绵起伏,横亘不断,重重叠叠,无休止的延伸。其画面浩茫壮阔,浑厚沉雄;即便又有不同的形式,在构图上截取山水的局部,将宏阔的一隅浓缩于咫尺之中,也显现着不尽的邃密隐藏。

他的观照对象以秦岭为宗,在山川的晦明变幻,岚烟浮荡中,叙说博大的恢弘。引领读者遨游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如《日出东方》;或以流彩之金碧,塑造物相之绚烂与造化之多姿(如《大秦岭·中国脊梁》);或以溪涧之澄明,传达精神之清澈,揭示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云随终南随吾意》);或进入梦幻般的虚静,借大自然之幽深,以示心目中的大千之象(如《万境自如》);或涉世外之一隅,捕捉俏丽,进而拂动生命之琴弦(《佛光祥云闻钟声》)等。

他试图以丰富多变的绘画形式对传统笔墨加以继承,并谋求拓展,以使自己驾驭的绘画语言丰富多彩,别出心裁,兼融观者的审美习惯又自成一格。既普世而明易,又执著而独立。在画面布局、结构,空间、张力,以及纯粹色彩等抽象要素与视觉效果上,既偏重保持传统山水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又接纳当代山水在新的语境下对意象的多元诉求。尤其是《云横秦岭》《大秦浩气图》等,明显地踏开了一条自我之路。

图片

因之,他在繁多图式中,笔调不乏和谐一统;在广大弘阔的场面内,气息又浑然一体。或许,客观的多样丰富与主观的妙想天开,将成为他今后艺术审美表达的主脉。

为此,万鼎的艺术审美,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在“致广大,尽精微”的传统意识中做着自觉的拓展。在审美上,营造着一种浩瀚磅礴的宇宙意识。在审美视域,他以秦岭为宗,将岚烟的化变,色彩的晦明,气息的流动作为心灵的意象参照,变作绘画技法的理象符号,在形色的幻化中,表现出中华龙脉的万象灵境。这中间,既具自然之美妙,也有灵幻之神秘,更把心中之意象,脑中之味象化为一幅幽邃、苍茫的宇宙意识。

他的审美视觉是意象的,审美意识是印象的,审美观念界于传统与当代之间,又指向前卫。他以当代的绘画语境观照传统,以自我意象加传统意识解构物象,结晶出独特的绘画审美观念。在他的部分作品中,已经很难分别出传统与创新的笔墨迹象,从而化变为“万鼎泼彩青绿山水”的笔墨意趣。

图片

  • “万彩写山·万家样”,既是他表现秦岭山水的重要程式,也是他的审美意识与表现手法在当代山水画坛上的新拓展。这种拓展既是美的延伸,又是生命中那份无法割舍的情愫对他生命的赋予与道德的约束。

因之,他让心灵与自然一共,随着他的墨彩相撞,延展在那宏伟浩大的气象之中。

而这种气象,由他的墨彩所建构。而墨彩的构建,自然肇发了他庙堂金碧山水的艺术实践。

笔墨即艺术主体之意识在本体上的呈现,是艺术的精神和精髓。观瞻一幅画作,读笔墨,是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笔墨是毛笔在宣纸上运动的轨迹,有着无法预测的可能性和包罗万象的多样性。它既是画家再现基本潜能的手段,又是画家自我心相的透露和延展,更是客观物相与主观性情的综合载体。

万鼎有着自己的意象笔墨习惯。这种习惯,使他在用笔的过程中,先将秦岭的千山万壑统而为一,在山与山、峰与峰,水石与树木之间寻求着气韵万千的结构关系,这样,山川交错,云烟变幻,黑白互动,冷暖相映的“万彩写山”之法便盎然纸上,结构出自己的笔墨精神与色彩意象。从而笔墨在他的手下,境追心转,韵随笔生,使画面立呈一种无声的音乐变奏。或许是他从交响乐的演奏中得到启发,随着在大幅宣纸上的泼彩随意逞兴,才彰显出他独特的弄墨舞笔。

万鼎喜欢爵士乐,更喜欢爵士乐随意即兴的节奏。那种不失法度,却又时不时游离出主旋的个性抒发,令他神往。所以,他的自由奔放与随意挥洒,都在韵律的法度之中。看似自由,却有规范;貌似随意,却极为严谨。也可说是“为所欲为而不逾矩”,作品自然就显出宏大的气势与森罗的万象。

为此,他的画面苍茫而滋润,空旷而细微,断续间呈现节奏,混沌处清晰明丽,从而使笔墨的厚重与色彩的绚丽如同金镶玉一样地成为一体。

图片

  • 笔墨既是功夫的苦练,又是灵性的犀通。画家的笔墨功夫,是从有形而达无形的。有形是法度的显现,无形则是真谛的包藏。真正的大家,已不再有笔墨的困扰,常常是灵性的召唤。出神入化,当归其源。

万鼎的走笔运墨,是了然于胸的,再大的尺幅,哪怕是鸿篇巨制,也从不打草稿,反而是信手拈来。虽然巨幅大画无法一气呵成,但那气韵的连贯,笔墨的走势,节奏的起伏,色彩的泼洒,却离不开他从始至终心气的贯通。

1992年之后,他抛弃了国画色的运用,代以丙烯颜料。他所用颜料虽不算很多,只以群青、钴蓝、三绿与赭石为主,但画面的色彩,却呈现出纯净与幽邃。近年来,他独具特点的色彩运用,影响到周围很多人,尤其他对钴蓝在泼墨泼彩中的运用。

在泼彩的运用上,一些画家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是把颜料泼写在山体的表面上,不能渗透画面,与墨色交融,因此显得不伦不类。而万鼎则是将色揉入笔墨的结构,通过反复的揉擦,反复的泼写,才取得笔墨的泼洒淋漓、酣畅肆意,映漾出画面色彩的明丽、沉静与深邃。这种敷彩的丰富性,也是吸取了西洋绘画的结果,尤其是美国波洛克的滴洒法,法国莫奈绘画的炫彩效果。如果说波洛克的滴洒法,启发了他用彩的恣肆,那么,莫奈的炫彩效果,则唤起了他对泼彩水墨画的超限追求。莫奈色彩的那种光感,在斑驳的阳光下,将色彩微妙的色差、色温、色感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于万鼎以莫大启示。

图片

在笔墨的结构与色彩的泼洒上,更有张大千泼彩泼墨的豪放恣意,与何海霞的追随把握,使万鼎深刻地理解了祖师们在山川、云树、雾霭、水流的构成关系,以及笔墨、色彩的恰巧运用,使他从中拓展出自己所具有的庙堂辉煌与云天青绿,从而融张大千、何海霞于己之身合为一体。

因之,看万鼎的画,前期则以传统为基,后期更以破墨为宗,再后来则兼青绿、破墨、泼彩于一体,熔物象、意象与心象于一炉,求真、求实、求意、求趣……将为他无休止的笔墨求索。

  • 这笔墨的探索,既有着个体的勤奋,更有着上天所赋予的艺术使命。


因之,无论是天赋,还是师承,每一位画家,都有着自己的艺术使命。只要不随波逐流,自甘堕落,把自己当作沽价的商品,而是想有一番成就,那么,他必然会以自己的正见正识,接受不同的意见,走自己欲走的艺术之路。从而便会受到神的眷顾,天之降任,历史必然会赋予他艺术的担承,这也可说是天命所归。

而今人观注的只是其在艺术上的作为,后人看到的便是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图片

翻阅万鼎的绘画及有关资料,拜读众多国内外艺术评论家写他的文评,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有准备的人。他的艺术使命,或是欲以自己的艺术实践,铺成一条以泼墨泼彩为主的艺术表现之路;或是以自己的墨彩,写就秦岭的辉煌。

他在为拓宽、筑远这条中国山水画之路做出毕生的努力。

毕竟,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万鼎的绘画图式及表现手法,将是一个孤例。在当代画坛,也少见与其相同的表现模式。虽然他有继承先师的印迹,也有一些人的技法与其类似,但,万鼎不是别人,只是万鼎,他有他的胸怀,他在以自己的绘画样式,构建着自己的独特境界,践行着自我的审美操行及图解观念。

这种图式的建构与审美,就是神之所赋,己之需求,当然,也是他的艺术使命与艺术情感的肇发。

秦岭由狭义上讲,介于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地之间,是南北江河湖泊之分水岭;从广义上讲,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陕,东延于鄂豫皖,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也可说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故而人称“中华龙脉”。

所以,她是画家万鼎艺术情感的源泉。万鼎对秦岭寄予着深厚的感情与虔诚的挚爱。他曾以古老的县城为家,在老县城的怀抱中,数十年如一日的体味着那里的风俗人情及山川风貌。

在那里,人已融于山川。所以,他的画面中,几乎很少有“人”出现。这在传统山水画家里还是极其少见的。为什么呢?我猜度这是他自我感情外化,已与山水融做了一体,进入了“我是山水魂,山水是我衣”的境界。试图塑造一种“山人合一”或“天人合一”之佳境,让大自然与人之灵魂契合而一。

图片

一次,在万鼎画室,看到墙上挂一老匾,上书“神人以和”四字,书写端庄浑厚,虔敬肃穆。而他那时正在画案上泼洒一幅大画。回头间,我瞥见他笔走龙蛇的气势,正在以滴洒法,一手端着色桶,一手饱蘸墨彩,心神合一,在以一种激昂的节奏,泼洒着钴蓝。泼洒过后,但见酣畅淋漓的画面,正水淋淋如雨后猛虎,气象酣畅。而他则趁画面湿度正好,舞动大笔,在画面上如疾风暴雨般渲染起来。一时,但见凤翥龙翔,笔下的秦岭山水,仿如仙界,烟岚氤氲,气象杳冥。此时,我耳畔好似听到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在暴风骤雨般的旋律中,看到他的身形,升华出心灵与画意的契合,灵魂与山水的共鸣。

忽然,我脑海中萌发出“神人以和”难道不是“天人合一”另一种表述的概念?为此,想到他多年前在古玩市场无意中得到这块“神人以和”的老匾,是不是上苍赋予他生命的缘?何况,在此之前,他也用过一个“以和精舍”的斋号,如果关联起来,是不是都在彰显一种上天对他的青睐与恩赐,使他必然要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下,去行使自己的审美权利,走一段神奇的艺术之旅?从而使自己的山水境界,以一种山水大化,来与秦岭之魂契合。

所以万鼎常说:“我是秦岭的儿子,秦岭赋予了我艺术的生命,我一辈子也还不了她的恩情。”因而,他以诚挚的情感,拥抱着大秦岭,大秦岭也在成就着他。为此,他作为秦岭的歌者,笔墨不息,吟咏不止,将自己用墨彩织就的华章,奉献给深沉博大的大秦岭。

为此,我们沿着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他的泼彩青绿山水,契合着一种生命的印象与意象,在色彩的驾驭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拓展,以中西与现代相融的形式,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气象,让传统绘画,在当代意识的解析下,走进了世界美术史的视野。

图片

  • 走入世界美术之林,依赖于他生命的直觉。

因为,人的生命直觉,导致艺术之产生。从最早洞窟上的岩画、壁画,或古人打制的石器、玉器、青铜器等看,都是因着某种生命需要,而产生的直觉冲动。万鼎的泼彩青绿之于宣纸,就是生命的涌动演绎。他凝视着商周青铜器上,由内而外的红斑绿锈,触动他灵性的心象幻化。他对众山巨川的着眼,借助心象变化作墨波色海的汪洋。色墨碰撞,只觉有沧海凝光,雷霆收怒的震撼。从而沉醉于他“万彩写山”、“飞墨流云”的千般万化的造境之中。

他更以湍骨之笔,将浓墨重彩尽情泼洒,让生命在酣情中发出震颤,让如龙的走笔在造象中挺立,把随机的色变,黑白的明灭固定在宇转宙变的框架之中,生成跌天飞宕的气势。这独特的墨色笔意,将秦岭的静谧、空灵、雄峻、幽邃……表现得飞流涌动、波澜壮阔、波诡云谲、龙蛇狂舞、绚烂明丽。他以千霞万彩的气象,结构出宏阔的宇宙意识,使画作在视觉审美上,形成了雄浑壮阔的大气象。

万鼎融点线、皴擦、墨韵、色彩于一纸,向读者一览无余地展示出自我的赏美心意,传递出一种内敛的含蓄,沉静的幽邃,爆发的激情及浓烈情感与无畏狂傲的追求。这才是一个优秀画家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图片

  • 随着人类视觉审美意识的衍进和变化,万鼎的审美自然也在艰难的行进中与时俱进,随遇升华。从而,不断地成就着他丰富多彩、绚丽斑斓、金碧辉煌、幽邃神秘的审美意象。

这种审美意向正是他审美意识的流露,不难让人们觉察出他的于世而独立。

他在创作中,也有着无意有意的抛却,欲使内心不断地达到一种平衡,或者也可说是平静。这平静似乎又是对激情的克制,对感性的提纯。在克制与提纯中求得自我的超脱,感情的内敛。想来,诚实的画家都是如此。张大千的审美,是从水墨渍染、积染发展成泼彩泼墨、大写意之法,继而独出匠心,融贯物我,具有开宗立派的革命意义。

然而,观瞻万鼎的审美与绘画之旅,可以看出在中国画坛,他是一个并不孤立的孤例,也是一个孤立的孤例。为什么这么说?因缘是,他的不孤立,有着师父、师祖对他审美与技法的启迪与教导,有着长安画派诸家对他的影响,有着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在当代发达的资讯下,对他审美的不断更新与技法的不断完善。

说他是孤立中的孤例,则是言每一个艺术家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无所替代的,为此独一无二的生命,必然会以自己独立的思想去行使自己的审美与创造。因之,万鼎“千霞流光”的“万彩写山”,便是他孤立中孤例的体现,也是他熔铸百家之长而肇发的自我心相在艺术上的新拓。

而这种新的拓展与创造,则是他走向中国山水画坛,成为骁将的条件与成熟的标志。

图片

我与万鼎先生相识十数年,对他的人品与艺品有着深刻的了解,然而当此文完稿,我方觉自己的表述,难及其半。毕竟,当我一次次与他畅谈,方觉他磊落坦荡胸襟中,所孕育的那股无法说清道明,却非常撼人心魄的气势,已然融入秦岭之魂,成为他生命的全部。而当我探寻他山水的足迹,走进秦岭,才知他笔下的山石草木,溪流飞瀑,原是他的性灵与秦岭魂魄交融后的无声奏鸣。他将自己的灵魂交付予秦岭,使自己的生命,成为大秦岭的一部分。

图片

万鼎: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
第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
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