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宗室王孙之诗鬼落寞(之五)

 启书有益 2021-06-19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宗室王孙之诗鬼落寞(之一)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宗室王孙之诗鬼落寞(之二)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宗室王孙之诗鬼落寞(之三)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宗室王孙之诗鬼落寞(之四)

从试院回到长安城中的出租屋,李贺心如死灰。本来以为这一次可以实现夙愿、一展抱负,却不曾想如此结局。他十分郁闷。

静下心来,感觉就是一只玻璃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木有的。

回老家搞事情?面子往哪儿放。在长安待下去?钱从哪儿来。说不出来的纠结。长安生活费高,房租贵。幸好还有人找到帮忙当枪手写点文字,一高兴就打赏,算是有点收入。

不管那些,混几天再说,看看形势吧。

心一烦,就静不下来。静不下来,就想出去溜达。出去溜达,就进了酒馆。几杯酒下肚,竟然有些醉了。乘着酒味,李贺发了一个朋友圈《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不要纠结为啥第三句多了“吾闻”两个字,感觉不太搭调。更不要纠结为啥这首诗只有六句,不都是四句八句吗?李贺说了:“我心里不爽,想咋写就咋写,不要在意细节,你将就着看吧……”

诗里面写到了汉代名士主父偃,这位同志很有才华,早年机遇不到位,一直到二三十岁,多受排挤,托关系找皇帝,整死木有下文。一气之下,直接给皇帝发邮件艾特,居然成功了。皇帝很喜欢,让他一年之内连升四级,后来当上了中大夫(中央政研室副主任,专门给皇帝出点子)。

诗里面还提到了唐代名士马周,这位同志年少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但喜好学习,因贫困失意、放浪不羁,名声受到影响,搞得大家不甚喜欢。之前当过老师,后来辞职。因为响应唐太宗的号召,写了一篇很好的政策研究,得到皇帝赏识,后来官至宰相,死后还享受了为皇帝陪葬的高规格待遇。

李贺写这两人的目的,无非想表达一个意思:“我特么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会咸鱼翻身,皇帝会赏识的……”

还是那位中年大叔韩愈最关心他。找到他说:“徒弟,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是喝滥酒就不对了。当不上高级干部无所谓,你还可以从基层当办事员干起嘛!当不上公务员无所谓,你还可以当事业干部嘛!管他那么多,吃财政饭,在体制内,总是对的嘛!莫焦,我给你介绍个工作,好好干,总有机会的。”

有了文坛大咖的大力推荐,朋友面子还是要给的,体制内的工作还算落实得比较顺利,只是官职有点小,是从九品的奉礼郎。其主要职责是“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在中央开会或者搞活动时,给与会人员排座次、排位置,安排灯光、音响、乐队,有点接近于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

不管怎么说,算是给皇帝近距离服务了。李贺很感激。

然鹅,到了首都,才知道官职大小。城墙上一块砖头掉下来,都能砸死几个七品县令。那这种从九品的官,无异于过江之鲫。干了三年,根本没有任何升迁的希望。原本以为这个工作可以接近皇帝,得到机会。谁知道,每次上班,都离皇帝远远的,面都见不着。

更要命的是,李贺的身体不行了。

他幼年时曾得一病,其症状为“细瘦通眉,长指爪”。又高又大的鹰钩鼻、眉毛不仅粗,还连成一条直线,手指又细又长完全就是九阴白骨爪。用现代的西医说,叫做“脊髓灰质炎”。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呢?实际上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原发明显,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事业不顺,升迁无望。身体欠佳,生活受限。在这双重压力下,李贺给领导写了一个辞职报告。

大凡辞职,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待遇太低,二是干得不爽,木有第三了。很显然,李贺属于后者。

这一次离开首都,他强忍住内心的失望,发了一个朋友圈,顺带还写了一个序言: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哀伤之情,溢于言表。这首诗中,有一个让古今无数大咖忍不住交口称赞的千古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其设想之奇伟,意境之辽远,被司马光赞为“奇绝无对”。

许许多多的崇拜者非常喜欢用这句话做文章,并试图将其作为上联,但弄死都对不上合适的下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北宋,终于有了一位死后被封为“木芙蓉花神”的文学家石曼卿对了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震惊四座,遂成为千古绝对。

很多人喜欢某一句诗,其表达方式是各种改装,搞得只剩下一点痕迹。只有这一句,被后世许许多多人照搬照抄。且看:

首先讲一下离大唐最近的大宋朝。万俟咏《忆秦娥别情》:“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孙洙《河满子秋怨》:“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再说下接下来的元朝。段成己《木兰花》:“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元好问《蝶恋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再说明朝。黎瑜娘《闺情集古》:“天若有情天亦老,可怜孤负月团圞”。

然后还有距离现在比较近点的清朝。沈曾植《金缕曲为藏山题画》:“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程颂万《玉楼春其十》:“坐来虽近远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最耿直的,还算是宋朝的贺铸,他在《小梅花二首其二行路难》中,直接引用了原句:“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试问上下千年,还有更加牛逼的诗句吗?答案是,木有之一。

诗词的世界,真是无穷浩瀚。一个简简单单的句子,居然可以成为后世的财富。不服不行!

今儿搬砖一天,乏了。喝酒睡觉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