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栗子姐的朋友知道, 我们在上海常组织养老院的探访活动。 这样下来,就接触到很多真实的养老故事。 子女到底在什么状况下,把父母送进养老院? 入住养老院的刚需是什么? 选择一家养老院,最重要的是看那几点? 下面这个故事,给出了一些答案。 01 人到中年不易啊 小琪最近很苦恼。 原本日子过的算安逸。老公收入尚可、自己工作安稳、孩子不熊,婆婆给力。 这种岁月静好,被来自老家的坏消息打破了。 妈妈的老年痴呆症,情况愈演愈烈。 从前年开始,小琪觉得妈妈不太对劲。 她做饭时常把盐当糖,或者干脆忘记调料。 渐渐的,变成吃饭、穿衣、洗澡都得有人看着。 老父亲本来是个甩手掌柜,一辈子乐得妻子照顾。现在突然角色转换,狼狈不堪、连连叫苦。 父女俩商量半天的结果,是夫妻俩进了老家的护理院。 这里有医生可以开药,护理人员称心,价钱也便宜,两人的退休金差不多就够。 没想到这半年,妈妈的情况越变越差。 有几次,因为妈妈住院,小琪都紧急请假飞回老家。 几趟折腾下来,小琪发现,这是一个持久战,必须让父母来上海了。 小琪非常后悔,应该早点带妈妈去医院。 医生说,如果早中期确诊阿尔兹海默症, 可以吃药来缓解病情。 妈妈的情况不会恶化的这么快。 发展到现在,已经全天都离不开人了。 自己是独女,小时候父母转弯抹角提过生二胎的事儿。 被自己刚烈地拒绝了。 既然从小独占了父母的宠爱,现在就需要承担全部的责任。 02 住养老院的几个问题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子女会在什么状况下,把父母送养老院? 小琪说,她这种就是刚需。 找保姆怕虐待,辞职还得重新找人。 想来想去,护理院还有医务室,条件更好。 想想也是,健康的老人,哪里不能住啊。 入住养老院的刚需人群,是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 小琪要找的养老院,准确的说是护理院。 因为有过老家的经验, 所以小琪很清楚养老院和护理院的区别。 养老院一般接收的是活力老人。 有三高慢性病的不怕,有医务室甚至康复医院。 但如果半失能、失能、或者像妈妈这种失智的情况,就得入住护理院了。 养老院和护理院,床都不一样。 养老院的单间,其实和家里的公寓差不多。 但护理院的床,比较像医院的病床。 是那种可以摇起来,方便护工做护理的床。 03 选择护理院,最重要的是什么? 普通的养老院参观,一般是看房间的适老化设计、离医院近不近、医务室条件、还有餐厅、健身房什么的。如果绿化环境特别好,也加分。 但是、但是、但是这些都是活力老人的思路。 老人真正到了不得不住护理院的时候, 小琪说,她着重考虑的是这三点。 第一是距离。 小琪希望,护理院离家或者单位,近一点。 最好每天都能去看看妈妈。 远郊或者苏州这类,不考虑。 她有亲身经验,在老家护理院也不错,但妈妈一旦进医院,她还是要飞过去。 距离近太重要了。 养老院的鄙视链,她也有耳闻。 1个电话打过去,子女1小时就能到的,是食物链的顶端了。 然后依次是、一天能到的、一个月能到的、没有儿女能到的、一直沉到最低处。 第二是护理人员。 妈妈失智,整天糊里糊涂。 护理人员的素质如果差,小琪担心她受虐待。 要找一家口碑好的、护工素质高一点的。这样一来,估计不能太便宜。 第三就是价格。 打听下来,小琪心里一凉。 公立示范护理院,比如第三社会福利院,护工口碑好,价格也便宜, 但本地人都得排个几年,外地人更别想了。 低档民营,也有5000块的,但几乎不能住的样子,油腻又阴暗。 小琪听说过泰康养老社区、护理口碑非常好,但妈妈一个人就要2万多,实在住不起。 现在小琪正在奔波考察中档养老院,妈妈的养老金肯定不够了,自己咬咬牙贴上几千块。 结论是,市场上各种品质的养老院都有,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 尾声 小琪的故事讲完了。 父母的养老、我们责无旁贷。 但我们的养老,是否可以提前筹划、 不留给子女这么多头疼的问题? P.S怎么尽早发现老人的痴呆症状? MMSE表,或许能帮到你。 |
|
来自: 新用户4752319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