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数民族的抗日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民族的抗日事迹介绍

 梦想童年594 2021-06-1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各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自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一直持续不断。

  散居在东北、察哈尔、绥远等地的蒙古族人民,不甘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早在日军铁蹄刚刚踏入东北之际,辽西、辽北一带的蒙汉两族人民,即于1931年10月组成“东北抗日军蒙边骑兵”,1932年后划归东北义勇军第五军区,发展至数万人。1932年4月,在绥远成立的有蒙汉各阶层人民参加的“反帝大同盟”,积极组织了蒙汉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2月22日,中共内蒙古特委在张家口组织了“蒙汉抗日同盟军事委员会”,并发表《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宣言》。同时“蒙汉民众抗日联合会”、“牧民抗日会”、“民众抗日十人团”、“内蒙古平民革命大同盟”等抗日救亡团体,纷纷组织起来。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有着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绥远土默特旗蒙古骑兵老一团和由蒙古族首领统率的蒙古民众抗日自卫军,都参加了抗日同盟军,开赴前线,痛击日寇,收复失地。1934年7月,在日本侵略者蹂躏下的哲里木盟奈曼旗蒙汉群众,为反抗日本丈量土地,组织了有五百多人参加的抗日救国军,攻下敌警察署,杀死七名日本官吏,占领八仙洞,砸开监狱,释放政治犯,并张贴布告,号召武装抗日,奈曼旗人民的斗争,给日军以很大的震动。

少数民族的抗日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民族的抗日事迹介绍
少数民族的抗日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民族的抗日事迹介绍

  1936年1月2日,百灵庙蒙政会的蒙古族官兵,针对日寇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拉拢德王的阴谋,毅然举行了著名的百灵庙起义,脱离德王,实行抗日。2月21日,起义官兵千余人,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焚毁账目,抄投逆款,捣毁所谓自治机关。“百灵庙起义,是蒙古族抗日觉醒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蒙古族不甘追随德王投降日寇的爱国行动,是对德王等少数封建上层卖国活动的反戈一击,在蒙古族解放斗争历史上有重要意义”①。这次起义也使一些蒙古族王公纷纷提高了觉悟。当时,每日有日本汽车数辆,往来不绝,向索王并向其他王公游说,劝其加入伪满洲国,但“内蒙古王公中已有不少知觉,故日本对蒙古王公之煽动,一时颇难发生效力”。6月,中国共产党在伊克昭盟成立了蒙古工委,展开抗日宣传,武装农牧民群众,争取了大部分蒙古上层同情抗日。伊盟的王公和伪蒙军中的一些官兵表示支持抗日,不久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建立了不少蒙汉抗日游击队,成立了蒙汉游击司令部,对日开展武装斗争,在收复百灵庙的战斗中,伪蒙军二十余名官兵在战场上起义,掉转枪口打击敌人。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内蒙西部地区,煽动引诱蒙古王公上层进行“独立”、“自治”,策划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在此严重时刻,内蒙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组织武装抗日。在归绥一带,由杨植霖、刘洪雄、高凤英、贾力更等几名蒙、汉共产党人发起,组织了一支蒙汉抗日游击队,以大青山为依托,开展抗日斗争。游击队在同日伪军的战斗中,由原来的数十人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二百余人的武装。这支游击队的活动为八路军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为了粉碎日寇的进攻,陕甘边区党委确定了内蒙工作的中心任务,即发动蒙古各阶层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组织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提出了“蒙古族平民王公团结一致抗日”、“蒙汉团结抗日”等口号。1938年4月,在三边成立了“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5月,绥蒙工委与八路军警备骑兵第一团开赴伊克昭盟桃力民,并成立了中共河套特委和桃力民工委,在札萨克旗、郡王旗、杭锦旗建立共产党组织并组织了农救会、青救会、妇女会等抗日救亡团体,大力发展抗日救亡运动。同时还由上而下组织“抗敌后援会”、“抗日救蒙会”,由王爷任会长,争取了蒙古上层中有实力、有影响的人物,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1938年秋,八路军第一二○师大青山支队进入绥远的大青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到1939年秋,正式成立了以蒙古族为主的蒙古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曾袭击和林县伪骑兵团、归绥县伪保甲团、归绥一区耿家营子伪蒙军军马场,屡获胜利。在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日寇,争取伪蒙军反正,动员蒙古族人民参加抗日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了在大青山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广大蒙古族人民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不少蒙汉农牧民带着马匹前来参加,骑兵队伍迅速发展为拥有三个团的大青山骑兵支队,成为一支强大的抗日武装。

  在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绥远地区蒙汉各族人民在物质上也给予八路军以巨大支援。据1941年绥远中部地区的不完全统计,一年中,武川县交公粮八万多担,军马800匹;陶林县交公粮四万余担,军马200匹;归凉县交征款3万元,军马100匹。整个地区还征集了大批物资,折银洋约200万元,其中仅皮大衣就有四千余件,洋布一百余匹。

  在抗日战争中,广大蒙古族人民不仅在人力、物力上支援抗战,而且不少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仅大青山地区惨遭日军杀害或因支援抗战而牺牲的就在一万人以上。

  东北各地朝鲜族人民,在抗日游击战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32年春,在延吉、和龙、汪清、珲春等县,组织了以朝鲜族人民为主的各族人民抗日游击队。次年1月,在这些游击队的基础上,创建了东满游击队。1932年4月,朝鲜族共产党员李红光在磐石县组织了朝鲜族占绝大多数的各族人民反日大暴动。他们在老爷岭一带拆毁铁路,破坏电线,焚烧枕木,致使日寇多日无法通车,并在此基础上组成了磐石抗日游击队,不久正式成立了“工农反日游击队”,很快发展到八百多人,改名为南满游击队。这支队伍正确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一切反日武装力量,将拥有四千多人的南满二十多个抗日军结成了以南满游击队为骨干的南满抗日军联合战线。1936年1月28日,抗日联军成立时,该队整编为第一军第一师,李红光为联军总参谋长。在东满、南满各地,大批朝鲜族群众参加了抗联各军,在11个军中,都有朝鲜族干部战士。其中第二军占绝大多数,第一军和第七军约占半数。②另一名朝鲜族共产党员李学福(又名李葆满),在饶河县委领导下负责反日总会工作,领导群众于1933年正式创立了饶河游击队,协助当地义勇军作战。当义勇军失败后,该队成为乌苏里江左岸各县抗日游击队的骨干力量,1935年秋改编为抗日联军第四军第四团,李学福任团长,在新兴洞与日伪军的遭遇战中,击毙日寇指挥官高木以下三十多人,伤敌甚众。随后该团扩编为第二师,后成为抗联第七军,著名的“八女投江”壮举中的安顺福、李凤善就是朝鲜族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