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许老曾说: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 (意为: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他当老师教过英语和法语, 更主要的是做他喜欢的翻译。 62岁, 在被多数人视为人生夕阳之处, 这一轮朝日, 无畏生老病死,一路全情放光。 老先生以一年至少 新译一本名著、出一本论文集、 写一本散文集的速度,酣畅创作。 唐诗宋词元曲、 《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 莎士比亚、司汤达、巴尔扎克…… 目前,他已出版中英法译著180余本。 那一面书墙摆着的, 便是他不曾碌碌无为无愧于心的明鉴。 ![]() 如果把你的一生写在一张名片上, 你会如何介绍自己? 2017年,96岁的他做客《朗读者》节目时, 拄着拐杖,迈入会场, 而后递出了一张名片—— “书销中外百余本, 诗译英法唯一人”。 乍一听,些许张狂, 可他立马解释:“我实事求是!” 老先生嘱咐过, 如果他去世了,墓碑上就刻名片这两句。 狂,是因为他有资本,有底气。 89岁时,他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93岁时,他拿下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 “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得主。 ![]() 86岁时, 他被诊断罹患直肠癌, 当时医生认定他最多能活七年。 得知自己只剩七年寿命时, 他反而照旧抓紧一切时间翻译诗词和名著, 有条不紊地忠于自己的所爱。 回看当年,他笑笑而谈,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 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我不管还能活多久, 认真享受每一天,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 ![]() 近几年,他频繁地通过镜头出现在我们眼前, 哪怕多有不便,也非常愿意配合。 他并非“想红”, 老先生他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想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文化之美, 想要给自己找找“接班人”。 在他,“人生最大的乐趣” “全世界最大的乐趣”就是: 和喜欢的在一起,做喜欢做的事。 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 转化为全世界的美。 ![]() 17岁求学西南联大,大一英文考试时, 16岁的杨振宁80分考了第一, 他得了79分,排在第二。 当时日记里他就“酸了一把”, 如今回想起来,老先生还是不服气的, “小鬼,比我小一岁, 还比我高一分。” 那时西南联大曾流传一段话: “湖北朱,安徽杨, 外加许二王,理文法工五堵墙”, 指的就是 后来的科学家朱光亚、 物理学家杨振宁、 翻译家许渊冲、 财政金融学泰斗王传纶 和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 当年这五人才识过人, 像一堵墙一样难以被超越, 许渊冲就是其中的文科代表。 不较劲,无人生。99岁时, 他还在跟朱生豪、傅雷的译笔较劲, 饶有兴致地讨论 “To be or not to be” 如何翻译更妙。 ![]() 96岁那年的中秋夜, 他骑车出门赏月,不慎摔了,右腿骨折。 谈起这段负伤经历,老先生还打趣自己, “要不是为走这美的路,我就不会摔了。 不过月光如水,还摔得蛮美的。” 生老病死,世事沉浮, 无改天真与痴狂,神采与热爱。 一方书桌,字斟句酌 自在天真,笔耕不辍 “越向前走,越有光明的前途, 每个小时,都要快快活活。” 这是他翻自莎翁的一段话。 回望这百年“美的路”, 才发觉他已活成“人间理想”: 我们将永远记得 这一生热血的少年形象! 我们将永远记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