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国近代史】俄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近代历史资料文化介绍[第2页]

 梦想童年594 2021-06-19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

  俄国伟大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于1862—1863年写的哲理性社会小说。刊登在《现代人》1863年三月号至五月号上,副题为《新人的故事》。作者着力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拉赫美托夫这个平民知识分子革命者的形象。借薇拉、罗普霍夫以及吉尔沙诺夫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妇女问题的观点。通过薇拉所办的缝衣工场和她的四次梦境,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全书反映了作者相信农民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实现的乐观主义精神。《怎么办?》一书对当时俄国进步青年的思想发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八六一年农奴制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日趋瓦解,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革命形势的发展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Александр Ⅱ,1818—1881)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正式签署关于《农民摆脱农奴制依附关系》的“法令”和“宣言”两个文件,其中规定:自法令颁布之时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契约、作买卖、任公职、打官司和拥有各种动产和不动产。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抵押和赠与农民、无权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在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时,得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宅旁园地依法交六十卢布赎金,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农民获得份地的大小,由沙皇政府分别对黑土、非黑土和草原三个地带规定出不同的最高和最低两种标准,再由各地方法令作出具体规定。地主利用政府法令割去农民原种份地的最肥沃部分,这就是所谓“割地”。“割地”的总面积一般达改革前农民份地的五分之一,有些地区高达三分之一。全国每个私有农奴平均获得三点三俄亩土地。农民取得份地须先经地主同意,并支付赎金。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劳役或交代役租。按1854—1858年的土地价格,农民取得的份地价值五亿四千四百万卢布,赎金总额却高达八亿六千七百万卢布。农民同地主签订赎地契约时必须立即付出赎金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其余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由国库垫支给地主。然后农民在四十九年内加息逐年偿还。这样使农民因赎地付的钱到1905年达二十亿卢布。所以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残酷的掠夺。法令虽规定取消地主对农民的行政和司法权,但保留原有的村社组织,建立连环保,设立由地主贵族或其代理人担任的调停吏,把农民置于地方贵族的集体权力控制之下,使农民处于半农奴的地位。1861年法令解放了一千多万隶属于地主的农民,1863年和1866年又解放了一百多万隶属于皇室的采邑农民和九百五十万隶属于国家的国有农民。总共解放了二千一百多万男性农民,女性农民同时获得解放,不须付赎金,但也得不到土地。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又通过赎金向农民勒索大量金钱,为购置机器提供了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沙皇政府于1863—1874年又相继进行了行政、司法、财政、教育和军事方面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变前进了一步。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9世纪60、70年代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苛刻条件,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反抗,国内出现了革命运动的新高涨。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权,使俄国政治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①司法改革。1863年颁布的法令规定,禁止在民事法庭和军事法庭审讯时使用鞭刑和鲸刑等酷刑,妇女免受一切肉刑。1864年沙皇批准实施的新司法条例宣称,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规定各省设立掌管司法事务的法院,一切刑事和民事案件都在地方法院公开审判,由贵族和城乡资产阶级分子充任陪审员,被告可以由自己或请律师出庭辩护,审讯记录可以公开见报;在农村,设立专门审理农民案件的乡村法庭,它可以对农民使用肉刑;政治案件由高等法院、枢密院及军事法庭审理,不准有陪审员参加。②地方自治改革。1864年设立专门处理与农民有关的地方性事务的县、省两级自治局。县和省的自治会议代表每三年改选一次,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县、省自治会议各自选出自己的执行机构——自治局行政处和自治会议主席。自治会议代表的选举根据拥有土地多寡实行两级选举制,而且两级自治会议主席都必须由贵族代表充任。这样就使各级地方自治局由地主阶级所控制。③市政改革。1870年亚历山大二世批准的市政条例规定,取消过去的按等级选出的城市六人代表杜马,设立在财产资格基础上选举产生的市杜马。这就保证了城市资产阶级在市杜马占优势。市杜马选出以市长为首的市行政处作自己的执行机构。市杜马仅负责市政建设、市场设立、提倡与监督工商业、保健、教育、防火及社会救济等工作,无权颁布任何法令。④财政改革。1860年颁布《繁荣工商业敕令》,撤销地方银行,开设国家银行,宣布废除国家对酒类的包税制度,实行消费税制,从1863年起允许自由贩卖酒类。同时也加强对政府各部门财政开支的控制。⑤教育改革。1858年开办女子走读学校,同年颁布国民教育部的《女子学校条例》。1863年的高等院校章程恢复了大学的局部自治权,由教授会议选举系主任和校长。1864年在保留古典中学的同时,开办以讲授数学和自然科学为主的实科中学,同年批准的《初等国民学校条例》规定,经政府允许后,私人和公共机关均可开办学校;成立省、县教育会,负责管理学校;规定各地学校一律用俄文授课。这样建立了初等国民教育网。1865年批准书报检查的《临时条例》,取消了对十页以上著作以及经过专案申请的首都的某些定期出版物的预先审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各项改革都很不彻底,改革后俄国社会政治制度各方面都保留着农奴制的残余,束缚了社会各种先进力量,阻碍俄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以上改革毕竟为俄国城乡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使沙皇俄国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迈出了最初几步。

  米留金军事改革

  俄国陆军大臣米留金(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Милютин,1816—1912)进行的军事改革。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政府痛感改革的必要性,在废除农奴制的同时,1861年任陆军大臣的米留金进行了军事改革。改革的内容有:①废除体罚,改善士兵服役条件和待遇,对士兵进行识字和文化教育;②取消仅招收贵族子弟的武备中学,代之以向各界人士招生的军事院校,并注意到从有实战经验的人员中招收学员;③建立由正规军、非正规军、国家民团三部分组成的军事体制;④调整军事指挥系统,增强指挥效能。将中央一级的军事机构统一到陆军部;全国划分为十五个军区,将对地方军队的指挥权由中央下放到军区;⑤在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中摈弃形式主义,力求与实战相结合;⑥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加紧军火生产,改善军队武器装备。改革中最主要的一项是1874年1月1日颁布的普遍义务兵役制法,其中规定:年满二十一岁的男性公民不分出身等级及财产状况一律服兵役,在法律上实现了兵役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服役期限由1834年的二十年缩短为陆军现役六年,预备役九年;海军现役七年,预备役三年,用普遍义务兵役制代替了从彼得一世时开始实行的征兵制。米留金军事改革加强了俄国侵略扩张的战斗力。

  俄国征服中亚

  俄国在19世纪60至80年代对中亚的军事征服。为打开向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扩张的通路,沙皇政府从1854年曾派军队进攻希瓦汗国,迫使其称臣纳贡。由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征服中亚计划一度延缓。1865年起把侵略矛头对准中亚。当年攻占中亚最大城市塔什干(Таш-кент)。次年制定占领浩罕汗国(Кокаидское Ханство)至天山和博格尔(Богра)的侵略计划,并开始进攻布哈拉汗国(БухарсксеХанство)。1867年侵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地区,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意为七城汗国)。1868年迫使浩罕汗国成为俄国的藩属。同年5月俄军攻陷撤马尔罕(Самар-канд),抢掠三天,把著名的清真寺和大市场夷为平地。6月迫使布哈拉汗国投降,割占其撒马尔罕、卡塔库尔等地,将其变为俄国藩属。1873年5月再次发动新的侵略战争,6月攻陷希瓦汗国(Хивин-ское Ханство)首都,8月迫使希瓦汗国承认为俄国藩属。浩罕汗国人民掀起反俄起义,俄国镇压了这次起义,于1876年吞并浩罕汗国,将其改为费尔干纳省。1880至1884年又征服土库曼,1885年夺取库什卡堡。至此完全征服了中亚地区。

  民粹运动

  19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俄国平民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因参加者自称“人民的精粹”而得名。从19世纪60年末至90年代,民粹运动可以分为革命民粹运动时期和自由主义民粹运动时期。通常说的民粹运动主要是指革命民粹运动时期。革命民粹主义的主要思想家有拉甫罗夫(Пётр Лаврович Лавров,1823—1900)和特卡乔夫(Пётр Пики-тич Ткачёв,1844—1885)。民粹派主张消灭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其理论主张是:①,认为资本主义在俄国出现是一种“不幸”的、“人为”的偶然现象,也是倒退而有害的“越轨”现象。鼓吹为保护小生产必须遏止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②,认为知识分子所领导的具有“共产主义本能”的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鼓吹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暴动来推翻沙皇专制,然后依靠农民通过村社来实现社会主义。③,认为历史是“群氓”盲目地追随少数“英雄”而创造的。这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革命民粹主义运动时期可分三个阶段:①1868—1873年为民粹主义小组阶段。民粹派以城市为活动中心,向知识分子和工人宣传自己的观点。②1874—1879年为“到民间去”阶段。民粹派穿上农民的服装,学讲农民的语言,从一个村庄到另一村庄号召农民立即举行暴动推翻沙皇政府。1876年建立秘密组织“土地与自由社”,提出把一切土地交给农民,实行村社自治的纲领。民粹派分子以教师和医生身份到农村建立据点,进行发动工作。由于他们不是真正发动农民群众进行斗争,而是采取“救世主”式的“施恩”行动,故未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到民间去”运动遭到失败。③1879—1883年为个人恐怖活动阶段。1879年“土地与自由社”分裂为“土地平分社”和“民意党”。“土地平分社”坚持过去的路线,活动效果甚微,其领导先后出国,在国内逐渐销声匿迹。民意党较活跃,但把精力集中于搞恐怖活动。1881年3月1日,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后又谋刺亚历山大三世,遭残酷镇压。民意党的主要活动家遭到逮捕、流放和处死,被迫于1883年停止活动。从此,大多数民粹主义者放弃了反沙皇制度的革命斗争,宣扬同沙皇制度调合妥协,民粹运动进入自由主义民粹运动时期。自由主义民粹派成为富农利益的代表,他们制定一些社会改造计划,幻想由沙皇政府来推行,同时疯狂反对马克思主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主要障碍,只有少数人转变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积极活动家。

  南俄工人协会

  俄国的第一个工人独立组织。扎斯拉夫斯基(Ев-гений Осипович Заславский,1844—1878)于1875年5月在敖德萨(Одесса)创立。其成员是工厂、印刷所和铁路的工人,共六十人。受协会影响的约有一百五十人至二百人。其基层组织是各企业的工人代表会议。由每个代表会议的代表组成协会的最高领导机关。其领导成员每月改选一次。协会接受了第一国际纲领中的某些原则,其章程宣布:必须实行革命变革,消灭资本和特权阶级的压迫,把工人从资本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使劳动成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基础。还规定,只有工人才能成为协会成员。其成员参加了敖德萨古利耶一布兰沙尔(Гурье-Бланшар)机械厂工人举行的罢工。1875年12月被宪兵侦破和摧毁。许多成员被交付法庭审判,扎斯拉夫斯基死于狱中。

  俄国北方工人协会

  俄国工人阶级最初的革命政治组织之一。1878年12月23—30日在彼得堡召开成立大会,其领导人是钳工奥布诺尔斯基 (Виктор Павлович Об-норский,1852—1920)和木工哈尔土林(Степ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Ха-лтурин, 1856—1882)。其成员和同情者各二百人左右,会员以区为单位组成分部,由区委员会领导。由各区委员会成员组成的工人中心小组是协会的最高领导机关,这个小组下设财务处和图书馆。协会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国内现存的政治经济制度。协会的直接要求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集会权利、取消等级权利和特权、所有学校一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限制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废除间接税等。该协会拥有秘密印刷所,出版小型刊物《工人曙光》,并领导多次工人罢工。其组织者计划将协会变为全俄范围的无产阶级组织,同许多地方的工人建立联系。1880年该协会被沙皇宪兵摧毁。

  土地与自由社

  1876—1879年间民粹派的秘密革命组织。民粹派发起的“到民间去”运动失败后,米海洛夫 (Александ Дмитрие-вич Михайлов, 1855—1884)、普列汉诺夫(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Плеханов,1856—1918)等人总结了失败教训,于1876年在彼得堡成立土地与自由社。该社注意了农民的现实利益,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让村社实行自治。该社错误地认为俄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农民,认为只靠农民就可以推翻沙皇政府。为了发动农民起义,该社成员以教师、医生身份在农村建立较固定的活动据点。但他们仍把农民视为盲目追随他们这些“救世主”的“群氓”,因而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于是该社一部分成员产生了不要人民参加而只靠少数人搞恐怖活动的想法。由此土地与自由社产生两派:一派主张继续采取原来的策略,另一派主张采取恐怖暗杀的新策略。在1879年8月土地与自由社分裂为土地平分社和民意党。

  土地平分社

  俄国民粹派秘密组织之一。1879年8月民粹派的土地与自由社分裂为两派:土地平分社和民意党。土地平分社成员反对采取恐怖暗杀手段,坚持民粹派旧路线,主张把一切土地在农民中间平均分配,故名“土地平分社”,又名“黑分社”。由于民粹派的旧路线已行不通,故不少成员消沉下来,影响较小,有的成员转向民意党。但格·瓦·普列汉诺夫、巴·波·阿克雪里罗得(Павел БорисовичАкселърод,1850—1928)、薇·伊·查苏利奇(Вера Ивановна Засу-лич,1849—1919)等著名土地平分社成员仍坚持革命,并抛弃民粹主义,转向了马克思主义。1883年,他们脱离民粹派,在日内瓦成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民意党

  俄国民粹派的秘密组织之一。1879年8月民粹派的土地与自由社分裂为土地平分社和民意党。民意党信奉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鼓吹人民群众是“群氓”,少数“英雄”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发展方向,认为恐怖活动是政治变革的手段,因此,该党把暗杀沙皇政府的个别人物,特别是刺杀沙皇作为主要斗争方法。1881年3月13日(俄历3月1日)由伊·伊·格利涅维茨基(Игнатий Иоахимо-вич Гриневицкий,1856—1881)用炸药炸死了亚历山大二世。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对民意党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到1883年初,民意党执行委员会彻底被摧垮。此后,民意党的大多数人都放弃了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斗争,宣传同沙皇专制制度调合妥协。19世纪80和9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变成了富农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劳动解放社

  普列汉诺夫1883年在瑞士日内瓦创建的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该社由普列汉诺’夫、阿克雪里罗德、查苏利奇、伊格纳托夫 (Васил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Игнатов, 1854—1885)等流亡国外的抛弃了民粹主义思想的俄国革命者所组成。1883年9月25日该社宣布其基本任务是在俄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批判民粹主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俄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该社为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其成员先后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译成俄文,在国外出版并秘密在俄国传播,还先后出版了普列汉诺夫的《社会主义和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论一元历史观之发展》,批判了民粹主义,削弱了它的影响。同时该社的成立及活动推动了莫斯科、基辅、敖德萨等地社会主义团体的建立。1884年和1887年该社先后拟定两个党纲草案,1900年该社又协助列宁在国外创办《火星报》,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政党作出了贡献。但该社忽视农民的作用,忽视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过高地估计自由资产阶级的作用。1903年8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该社宣布解散。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又名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是列宁于1895年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工人组织。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列宁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1895年秋,列宁把彼得堡的二十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起来,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把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缩短工时的经济斗争同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为此,协会在工人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具体组织和领导罢工斗争。协会的领导机构是以列宁为首的五人核心小组。协会决定创办《工人事业报》,以加强同俄国其他马克思主义小组的联系。列宁承担了该报创刊号的全部编辑工作,并亲自到工人中搜集材料。在这个协会的影响下,莫斯科、基辅等地的工人小组也联合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为建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打下了基础。1895年12月20日列宁等解放斗争协会领导人被捕,《工人事业报》也未能问世。列宁在狱中通过由探监人传达指示继续领导协会,使协会在彼得堡工人1896年3月举行的纪念巴黎公社二十五周年罢工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列宁和其他领导成员相继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从1898年下半年起,协会领导权落入经济派手中。经济派的错误领导造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瓦解。

  经济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机会主义派别。在1897年2月26日至3月1日举行的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一次非正式会上,出现了所谓“老年派”和“青年派”的分歧和冲突。列宁等协会领导人被流放后,“青年派”利用当时工人组织涣散、思想混乱之机,鼓吹单纯进行经济斗争,否认政治斗争和建立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1899年,其核心人物叶·德·库斯柯娃(Екатерина Дмитрие-вна Кускова, 1869—1958)和谢·尼·普罗柯波维奇(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Прокопович, 1871—1955)等人发表《信条》。其中写道:在研究工人运动时所能得出的基本规律阻力最小的路线就是在俄国进行经济斗争。他们利用国内的《工人思想报》和国外的《工人事业》杂志散播其观点。该派在反对“教条主义”、主张“批评自由”的幌子下,鼓吹“修正”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为党内组织涣散状态进行辩护。其基本错误在于崇拜自发的工人运动,认为自发的工人运动可以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因而贬低革命理论的作用,否认在俄国建立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经济派是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列宁在《怎么办?》等著作中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揭露了经济派的机会主义实质。

  合法马克思主义者

  19世纪末出现的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派别,因该派经常在沙皇政府批准出版的合法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得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别·司徒卢威(Пётр Бернгардович Струве,1870—1944)。该派企图利用批判民粹主义使工人运动服从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其特点是剽窃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词句来美化资本主义制度,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们千方百计掩盖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劳动群众贫困破产的真相,抹煞阶级矛盾,抛弃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该派首领司徒卢威等人于20世纪初脱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加入资产阶级自由派阵营,成为立宪民主党的党羽或首领。十月革命后,成为邓尼金(Антон Иванович Де-никин,1872—1947)和弗兰格尔(Пё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Врангелъ,1878—1928)反革命政府的成员。

  社会革命党

  俄国的小资产阶级政党,1902年初由民粹派团体和小组合并而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米·切尔诺夫(Викт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Чернов, 1876—1952)和布列什柯——布列什柯夫斯卡亚(Екатерин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Брешко-Брешковская, 1844—1934)。该党早期纲领是民粹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折衷混合物。它竭力用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时髦的“批评”来修补民粹主义的漏洞。它抹煞无产阶级和小私有者之间的阶级差别,抹煞农民内部的阶级矛盾,否认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它认为人民群众是消极的“群氓”,历史是少数英雄豪杰创造的,把恐怖暗杀手段作为斗争的基本方法。它主张保留地主土地所有权,不支持农民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在1905年革命中,鼓吹通过杜马使农民获得土地。1906年其右翼分裂出来组成人民社会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革命党的大多数成员采取社会沙文主义立场,支持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二月革命后,该党分裂成左、中、右三派。其右派和中派同孟什维克、立宪民主党一起充当了临时政府的主要支柱。十月革命后,该党进行反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活动。其“左派”参加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不久因反对同德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而退出。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时期,社会革命党多次策划反革命阴谋,煽动富农叛乱,暗杀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人。内战结束后,社会革命党继续进行反苏维埃国家的活动,最后被苏维埃政权所取缔。

  莫罗佐夫纺织厂工人大罢工

  1885年莫罗佐夫纺织厂工人的大罢工。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工人发动多次罢工斗争,其中莫罗佐夫纺织厂工人的大罢工具有重大意义。莫罗佐夫纺织厂厂主从1882到1884年五次降低工人工资并勒索各种名目的罚款,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先进工人彼·安·莫依先科(Пётр Анисимович Моисеенко,1852—1923)同其他一些觉悟高的工人拟定了罢工计划和要求,并提交工人秘密会议通过。其中第一条要求是禁止罚款。按预定计划,1885年1月19日,全厂八千名工人同时罢工,一次有组织的大罢工开始了。沙皇和当地省长派大批军警残酷镇压,但罢工工人团结一致,坚持了八天,最后失败,六百多名工人被捕,莫依先科等人在法庭上揭露厂主掠夺工人的种种罪行。虽然这次罢工最终失败,但它显示了有组织的工人罢工的威力,迫使沙皇政府于1886年颁布了第一个工厂立法,即限制对工人罚款的法律。

  奥布霍夫防卫战

  俄国无产阶级抗击沙皇军队的第一次街垒战斗。20世纪初,沙皇俄国的社会危机日益尖锐,革命形势逐渐成熟,工人从经济罢工转到政治罢工,同沙皇政府进行直接斗争。1901年5月20日(俄历5月7日),彼得堡奥布霍夫兵工厂五千名工人为抗议厂方开除二十六名参加五一罢工的工人而举行罢工,要求厂方召回被解雇的工友、把作恶多端的工头驱逐出厂。沙皇政府派两连军队和大批警察、宪兵来厂镇压。愤怒的罢工工人用石头和铁块同前来镇压的正规军、警察、宪兵激战三个多小时,最后被镇压下去。有八百名工人被捕,三十七名工人被送交法庭审判。奥布霍夫防卫战显示了俄国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坚毅的革命精神。

  列宁著《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列宁1894年写的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的著作。19世纪9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已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障碍。列宁在萨马拉居住期间(1892—1893)就写了一些激烈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分子沃龙佐夫(Василий Павлович Воронцов,1847—1918)等人的论文,为写此书打下了基础。此书于1894年夏脱稿,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地分编秘密出版。此书彻底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的政治纲领和理论基础,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批判了民粹派英雄创造历史的谬论,阐发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光辉思想,阐明了工人阶级是社会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第一次提出工农联盟是推翻沙皇制度和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主要力量的论断,指出90年代的自由主义民粹派放弃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和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力求在保存现存的社会制度条件下“改善”农民处境,已不再是革命者,揭露和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任务之一。此书在俄国国内广泛传播,在肃清自由主义民粹派影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起了重大作用。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于1898年3月在明斯克创建。1898年3月13—15日,在明斯克秘密举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选举了中央委员会,但当时没有制订党纲和党章,而且党中央委员会成员不久就被逮捕,各地党组织仍无统一领导,党还未真正建立起来。1900年12月列宁创办《火星报》,进行了大量工作,彻底批判了经济派,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准备了条件。1903年先在布鲁塞尔,后在伦敦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和党章,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正式建立。党纲号召俄国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者为推翻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在选举中央委员会和《火星报》编委会时,出现了拥护列宁的布尔什维克(Болъшевики)和反对列宁的孟什维克(Менъщевики)两个派别,即多数派和少数派。布尔什维克领导了1905年革命。1912年第六次代表会议通过决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1918年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19年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党的第二个党纲。这个新党纲规定,通过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来建设社会主义。1925年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又改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联共(布)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了农业集体化和工业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辉煌胜利。在1952年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改名为苏联共产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大会。19世纪末,俄国阶级斗争的形势迫切要求把分散的工人革命组织统一起来,为适应这一需要,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叶卡捷琳诺斯拉夫(Екатеринослав)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基辅《工人报》小组和崩得等六个组织的九名代表于1898年3月13日(俄历3月1日)在明斯克(Минск)召开会议。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议,并发表了成立宣言。宣言指出:俄国无产阶级应首先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然后用更大的毅力去同资产阶级作斗争,直至争取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大会选出由拉德琴科(Степан ИвановичРадченко, 1869—1911)等三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决定以基辅《工人报》为党中央机关报。委托中央委员会撰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宣布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者国外联合会是党的国外代表机构。大会还向德国社会民主党发了致敬信。大会于3月15日闭幕。但大会没有制订党纲和党章,而且大会闭幕不久一名中央委员和四名出席大会的代表被捕,各地党组织仍因无统一领导和指导思想处于焕散状态,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然而这次会议毕竟宣告了党的成立,具有重大意义,故被称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崩得

  机会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崩得是“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犹太工人总联盟”俄文缩写Бунд的译音,成立于1897年,参加者大多是俄国西部地区的犹太手工业者。该组织的代表参加了1898年3月在明斯克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大会。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崩得的代表要求承认其组织是犹太无产者的唯一代表,并主张根据联邦原则来建党,遭到代表们拒绝,退出大会。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后,崩得重新加入社会民主工党。崩得主张“民族文化自治”,反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民族自决原则。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俄党代表会议上,崩得被清除出党。1917年二月革命后,崩得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苏维埃政权面临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派暴乱时,著名的崩得分子与国内外反革命力量同流合污,而一般崩得分子开始转向同苏维埃政权合作。在粉碎国外干涉和国内暴乱的斗争胜利已成定局时,崩得声明不再反对苏维埃政权。1921年3月崩得自行解散,其部分成员根据一般组织原则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火星报

  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政治性报纸。为了从思想上巩固党,列宁在流放西伯利亚期间就拟定了在国外创办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的计划。1900年1月解除流放后,列宁立即着手实施这个计划,在劳动解放社的协助下,《火星报》创刊号于1900年12月24日在莱比锡出版。报头刊印了“星火可以燎原”的口号。该报先后在慕尼黑、伦敦和日内瓦出版。参加该报编辑部工作的有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德、查苏利奇、波特列索夫(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тре-сов,1869—1934)。列宁实为《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该报上发表了许多论及党的建设、俄国阶级斗争、国际重大事件的文章。《火星报》编辑部在列宁倡议和直接参与下,拟定了党纲草案,其纲领、策略、组织计划等受到大多数地方的社会民主工党组织的拥护,所以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火星报》为党中央机关报,选出由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组成的编委会。马尔托夫拒绝参加。由列宁和普列汉诺夫主持出版《火星报》的46—51号。1903年11月1日,列宁为加强对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退出编委会。普列汉诺夫把《火星报》变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从此,党内把列宁主持编辑的第一至第五十一期称为旧《火星报》,将第五十二期后由孟什维克编辑的称为新《火星报》。《火星报》前后共出版一百一十二期。1905年10月停刊。

  列宁著《怎么办?》

  列宁批判经济主义的一部重要著作。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后,社会民主主义者仍处于分散状态,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经济主义作祟。为扫清建党的思想障碍,列宁于1901年12月在《火星报》第12期上发表《同经济主义的拥护者商榷》一文,实为《怎么办?》一书的大纲,1902年1月写完《怎么办?》一书,3月初在斯图加特由狄茨出版社出版。列宁在此书中指出:要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首先要在思想上同经济派划清界限,经济主义是伯恩施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工人群众的自发斗争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不能自发形成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只能从外部灌输到工人中间去,只有把工人运动同科学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才能建成无产阶级新型政党,把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式局限于经济斗争,就等于政治上自杀,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经过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本书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并对布尔什维克党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祖巴托夫运动

  1902—1903年由莫斯科保安局长祖巴托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ъевич Зубатов,1864—1917)肇始的“警察社会主义”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高涨。沙皇政府发现单凭武装镇压不能阻止工人运动发展,便乞灵于由警察拼凑的落后工人组织来破坏工人运动。1902年初,祖巴托夫及其爪牙把一些经济困难的工人召集在一起哄骗说:只要工人不再进行罢工和政治斗争,沙皇会答应用和平方式提出的经济要求。于是在莫斯科建立了“俄罗斯工人联合会”。随后彼得堡、明斯克、敖德萨等地也建立了类似组织,在工人中兜售伯恩施坦等人的书籍,诱使工人放弃革命斗争。1902年3月1日,莫斯科的“俄罗斯工人联合会”以纪念农奴解放日为名组织了一次保皇示威游行。一些受布尔什维克影响的工人则举行了经济罢工。祖巴托夫为避免丧失对工人的控制,通过警察迫使厂主让步,遭到俄国厂主和法国厂主的抗议。莫斯科的“俄罗斯工人联合会”从此销声匿迹。1903年敖德萨的祖巴托夫分子参予和组织的经济斗争演变成为政治罢工,甚至有些最落后的祖巴托夫组织成员也站到社会民主工党一边。内政大臣普列维(Вячеслав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Плеве,1864—1904)下令解散各地的祖巴托夫组织。祖巴托夫运动被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冲垮。

  俄国产业工人协会

  20世纪初俄国的落后工人组织。1904年彼得堡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展开了积极斗争。沙皇政府害怕单纯武装镇压不能阻止工人运动发展,于是指使格·阿·加邦(ГеоргийАполлонович Гапон, 1870—1906)神甫组织了“圣彼得堡市俄国产业工人协会”。在首都各大企业中都设有分会。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和平调解同企业主的冲突,防止革命发生。1905年1月初,由普梯洛夫工厂工人的罢工发展成全市总罢工后,加邦见工人运动已无法阻止,又害怕失掉自己对落后工人阶层的影响,在警察当局的唆使下,诱使工人列队前往冬官向沙皇请愿,结果沙皇政府开枪屠杀工人,酿成“流血星期日”惨案。

  巴统罢工

  1902年3月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1879—1953)领导巴统(Батуми)工人举行的罢工。20世纪初,巴统工人运动高涨,斯大林被派到巴统去领导工人运动。斯大林组建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巴统委员会,领导当地各工厂的罢工斗争。1902年3月初,罗特施尔德炼油厂仓库发生火灾,工人们用两昼夜才把火扑灭,但厂方竟拒发这两天的工资。工人们声明要举行罢工,厂方才屈服。在这一胜利鼓舞下,其他工厂的人也举行罢工,并提出经济要求。3月7日晚,警察逮捕了三十二名罢工者。3月9日,在斯大林号召下,示威工人赴拘留被捕者的流放犯转送站,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荷枪实弹的士兵们挡住示威工人的去路。斯大林向工人发表激昂演说,号召他们进行抵抗。这时士兵向工人射击,十五人死难,五十四人受伤。3月10日,为这次枪杀的死难者举行的葬礼变为反沙皇制度的政治大示威。警察逮捕了四百五十人,并加紧搜捕斯大林。虽工人们设法掩护,斯大林仍然被捕。巴统罢工虽然失败,但它实现了罢工和政治示威相结合,激励了全高加索的工农群众。

  罗斯托夫政治大罢工

  1902年在罗斯托夫市(Ростов)发生的俄国第一次全市性政治总罢工。罗斯托夫城弗拉基高加索铁路总工厂的工人工资低、工时长,而且厂方把所有工人都视作短工可以随时解雇。1902年11月初,该厂四千名工人根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顿河委员会的指示,向厂方提出实行九小时工作日和提高工资百分之三十的要求,遭到厂方拒绝,工人们便举行罢工,其它工厂工人也纷纷响应,参加罢工人数达三万人。在罢工工人举行的集会上,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发表演说并宣读党的传单。罢工浪潮不断向邻近城市和火车站扩展,沙皇政府派大批军队前来镇压,罢工工人同军警展开搏斗,坚持三个星期之久。12月9日,罢工被镇压。罗斯托夫政治大罢工是1902年俄国最大的政治事件,它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开始同沙皇政府进行斗争。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正式成立的代表大会。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但那次会议并未完成党的建立任务。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最初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因受比利时警察干扰破坏移至伦敦举行。二十六个组织的四十三名代表出席了代表大会。代表中有八名享有两票表决权,故共有五十一票表决权。另外有十四名代表有发言权。代表当中有坚定的火星报派、不坚定的火星报派以及反火星报派分子,所以会上斗争尖锐复杂。大会有二十项议程,其中主要的是讨论党纲、党章、选举党中央委员会和《火星报》编委会。在讨论《火星报》编辑部起草的党纲时,引起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把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经过斗争,大会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是无产阶级专政;党的最近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明确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报派取得了胜利。在讨论党章时又发生尖锐分歧。列宁主张只有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且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才可以成为一个党员;而马尔托夫则鼓吹只要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任何人都可以自行列名为党员,而不必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由于机会主义者和一些不坚定的火星报派分子作祟,大会通过了马尔托夫的条文。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五名崩得分子和两名经济派分子由于达不到他们的目的而中途退出大会。选举结果,拥护列宁的一派在党中央委员会和《火星报》编委会都占多数,固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反对列宁的一派居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从此,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出现了两个观点不同的派别。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布尔什维主义的诞生。

  布尔什维克

  俄文音译,即多数派(Болъщеввики),一般是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称谓。在1903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机会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选举党中央委员会和《火星报》编委会时,支持马尔托夫的占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支持列宁的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1903年第二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布尔什维主义,就是列宁主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坚持列宁主义的革命派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党。1912年在布拉格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上,孟什维克被清除出党,从此布尔什维克党就以一个独立的政党而存在。后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曾先后改名为俄国共产党、苏联共产党,但为了同坚持机会主义路线的孟什维克相区别,都在名称后面用括号注明“布”字。1952年10月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把名称改为苏联共产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