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改变不想干活、不顾家的男人丨精读《非暴力沟通》第11天

 许川相待情感 2021-06-19

 ♪ 点击上方绿标  即可收听川哥精彩解读
生活里的很多问题,都与沟通有关。跟伴侣总是吵架;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结婚多年感情越来越淡...

6月8日起,我们一起挑战14天精读《非暴力沟通》。

长按上方 二维码,即可参与共读


学会非暴力沟通技能,战胜不会沟通对你的限制,结交不断提升的同频朋友。完成打卡挑战,发现更好的自己。

你好,我是许川。欢迎来到《14天精读“非暴力沟通”》,用心理学汲取爱的能量。

昨天,我们了解到生气的原因,学会怎么去表达愤怒、倾听他人。

今天,我们来读《非暴力沟通》的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在这一章里,你将了解到我们使用强制力的原因、惩罚性强制力带来的后果,还将学会通过提问来改变犯错就要受罚的思维模式。
 
生活中,冲突在所难免。冲突发生时,你可能需要使用强制力。强制力分两种,一种是防卫性的强制力,一种是体罚性的强制力。

比如,如果孩子非常生气,气得要用头去撞墙,妈妈这时候用里抱住他、拖住他,避免他伤害自己,妈妈这时候用的是防卫性的强制力。

但是,如果妈妈打骂孩子,呵斥他,“你本来就笨,越撞墙越笨”,那妈妈就是在用惩罚性的强制力。
 
在我们周围,使用惩罚性的强制力、或者说去惩罚他人的行为并不少见。

体罚是最常见的惩罚。体罚是很多家长的杀手锏,甚至有句老话叫“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除了体罚,指责或者否定他人也是常见的惩罚方式。比如,如果孩子没有按家长的话去做,父母可能就会说他“不听话”“不孝顺”等等。

还有一种惩罚方式是停止给予某种好处,比如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

惩罚经常发生在面对比我们弱势的群体时,比如对孩子、弟弟妹妹、下属的惩罚。


我们希望通过惩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表面上,惩罚似乎能解决问题,但这只是表面,而我们为惩罚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首先,惩罚往往会让对方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把彼此的关系越推越远。

其次,如果我们为了回避惩罚去做某事,我们可能会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面。

比如,如果孩子刷牙是因为担心受到父母的批评,那在父母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会逃避刷牙。

最后惩罚实际上是在鼓励用暴力解决冲突。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也会倾向于用暴力解决问题。

有的人动辄打人骂人,通常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用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因为从小到大,他们见得最多的就是惩罚、暴力。
 
既然惩罚的后果那么严重,那当你非常生气、很想去惩罚对方,怎么做能让你停止这种想法、改变犯错就要受罚的思维模式呢?


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
第2个问题:我希望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思考第2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惩罚或奖励很难实现我们的目的。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因为爱干净或帮助减轻父母负担去打扫清洁,指责威胁显然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所以,了解别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来满足我们的愿望是至关重要的。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看重每个人选择生活的自由。与此同时,我们彼此相互依存,我们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息息相关,我们想要的人际关系是你好我也好的关系。
 
在本章的最后,马歇尔博士介绍了他是怎能运用非暴力沟通来重建校园秩序的。

这所学校接收的都是在其他学校待不下去或被勒令退学的学生,一开始秩序很差。有些学生不想学习,影响了其他同学,部分老师对此不作为,不去干预那些捣蛋的同学。

马歇尔博士通过和学生代表及校方沟通,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

马歇尔博士是怎么使用非暴力而不是惩罚的方式来重建校园秩序的呢?你可以去细读这个章节,说不定对你会有所启发。
 
以上就是本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学习了运用强制力的原因,惩罚性强制力带来的后果,探讨了怎么通过提问来改变犯错就要受罚的思维模式。

 
好了朋友们,今天的作业来了,你在生活当中有没有用这种惩罚性思维惩罚自己或者惩罚别人的过程呢?

如果有,请你用自己惩罚自己或者惩罚别人的过程,用今天教你的方法梳理一下,想一想,学完今天的这节课,读完今天的这章书,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