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升降浮沉理论《易》日:天道下济而光...

 栖凤轩2013 2021-06-21
中医的升降浮沉理论
《易》日: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故上下升降而气乃和。古人制方用药,一本升降浮沉之理。盖四时之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而人身之气,莫不由之。今人饥饱、劳役,损伤中气,于是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而发热、困倦、喘促、痞塞等症见矣。夫内伤之热,非寒可清;气陷之痞,非攻可去。惟阴阳一通,而寒热自已;上下一交,而痞隔都损。

《医学启源·用药备旨》中记载“味为阴,味厚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为阳,气厚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又曰:味厚则泄,味薄则通;气厚则发热,气薄则发泄。又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通泄为阴,淡味渗池为阳”。
医家张元素在其《医学启源》中将药物味与气分为阴阳两性,并根据药物气味的薄厚分为纯阳、纯阴、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其在分类方法与规律上均继承了阴阳学说中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和“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的哲学思想。其在药物气味阴阳属性上更是继承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关于气味阴阳的划分。

除此之外,张元素在《医学启源·用药备旨》的“药类法象”章节中也概括出了“风升生,味之薄者,阴小之阳,味薄则通”、“热浮长,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温化成中央,戊土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燥降收,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寒、凉也”、“寒沉藏,味之厚者,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此后,医家李东垣、王好古、汪昂又进一步阐述了气味薄厚与升降浮沉的关系。#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