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恒志——铁二团战旗在我心中飘扬

 老兵原创之家 2021-06-21
永远的铁道兵

铁二团战旗在我心中飘扬

——从一次难忘的师党委常委会说开去

作者:张恒志

姚尚明主编的《中原筑路》

19803月的一天下午,铁道兵一师党委常委会议在襄樊师部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在机关的常委,军务科长、组织科长列席会议。会议的议题是研究撤编一个团的问题。我作为组织科分管党务的副科长,担任会议记录。

会议由师党委书记一一政委胡金铨主持,党委副书记师长王治英首先传达了铁道兵关于各师撤编一个团的通知,然后由军务科长汇报了撤编方案,拟从二、四团中撤编一个团,倾向于撤二团。其理由是四团素质比较高,团主官刚配备,还有抗洪抢修模范连的称号要保留。而二团参加自卫反击战后,留在云南参加白南公路抢建,行政管理松散,淹亡事故突出,据此建议留四团撤二团。接着,师党委常委,司令部参谋长夏玉援,这位曾在二团担任过多年团长的老领导作了补充发言。当时担任记录的我听完他们的发言,感到很愕然,一反常态,左顾右盼,焦躁不安。主持会议的胡政委发现了我的异常反应,笑着说:张副科长你有话要说?我回答:我是作记录的,没有发言权。这时刚从二团政委升任政治部主任,也是常委的孙广才对我说:政委要你说,你就说嘛!我说谢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我虽是从二团调来的,但我是出于公心。我认为撤二团、留四团的方案不妥。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从简便易行而言,撤四团比较有利,四团建制营现在分别在北京、石家庄、长沙搞营建,在白浪只有团部和少数直属连队,撤编工作牵动小,容易操作。而二团部队远在云南执行抢建任务,如果撤编,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至于四团一连,只是部队番号改变,抗洪抢修模范连的荣誉称号不会消失。当年南京路上好八连是解放军建制,而后改为武警建制,好八连不是依然存在吗?二是从部队素质来看,四团确实不错,但二团也不差。暂且不谈二团在援越抗美中战绩显赫,凯旋而归,这次自卫反击战又圆满完成抢修、遮断任务,受到昆明军区前指两次通报表扬,为我师增了光,就是在襄渝铁路建设中也是可圈可点的。他们曾四次搬迁团部,指到哪里,打到哪里,不说二话,这样的部队要撤编,于情于理难以接受。至于部队目前发生的淹亡事故,是气候炎热、任务艰巨情况下管理松懈造成的,是不难克服的。我的发言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讲完后,会场短暂沉默。是啊,一个平时谨言慎行、不苟言笑的工作人员,竟然破天荒在常委会上直言不讳,慷慨陈词,为撤编建言,理由充分,是不是值得在座的各位领导深思呢?

这时胡政委开口了:刚才张副科长的一席话确实有些道理,请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随后,各位常委都发了言,最后形成决议:撤销四团,报兵部批准。

四十年过去了,这次常委会的内容、场景、细节仍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铁道兵党委批准了师上报的撤编方案。

近期战友姚尚明收集二团修建襄渝铁路的历史资料,向我约稿。提起二团,就难忘那次师党委常委会,由此说开去,二团转战襄渝铁路,更是贡献突出,功勋卓著。

19692月,一个风雪弥漫的冬日,二团从援越抗美前线凯旋,从河口到昆明,从昆明到武汉,从武汉到光化,从光化到五山,一路受到党政军民载歌载舞的欢迎,多么自豪,多么荣光!二团是一师第一支进入襄渝线的部队,来不及清洗征尘和休整,很快就投入武当山便线施工。从战时铁路保障到新线铁路施工,这是一个转变,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二团这个转变是快速的,成功的。在襄渝线,其它团也有过迁移调动,但二团经历次数是最多的。这也足以显示二团是有战斗力,能顾大局,识大体,守纪律,听指挥的。就像《南征北战》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大腿上绑大锣,走到哪里,响到哪里!

忘不了六里坪初战告捷,旗开得胜。班师回国,团部第一个地点是谷城五山区。后来工程变更,武当山隧道以便线绕开,二团从五山迁到均县六里坪,担任4座隧道和5座大中桥的修建任务。在一年时间里,二团指战员虚心学习,努力实践,埋头苦干,完成了罗家湾隧道、官山河大桥等工程任务,锻炼了部队,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

忘不了白云山下摆擂台,奋勇争先。白云山隧道在湖北郧县境内,全长3979米,穿过8道山梁,7条沟谷,是武当山隧道绕行后东段的控制工程。师把二、三团分别摆在隧道的出、进口,各承担2000米左右的掘进任务,真是独具匠心,一记妙招,这是不设擂台的擂台,不比赛的比赛。两个团1970年底先后投入施工,有趣的是,会战一开始,两个团分管施工的副团长互调,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己知彼。施工一展开,二团从上到下铆着一股劲,制定了增开斜井,猛攻平导,多口多面,分割围歼的施工方案,在现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鼓动工作,后勤保障主动及时,施工进度日新月异,刷新了多项记录,襄渝线湖北段建设总指挥部在工地召开现场会,二团在会上介绍了我们是如何开展快速掘进的经验。这个材料是我在机关工作多年来起草的唯一一份有关施工的经验总结。当时我是宣传股的见习干事,在白云山隧道出口工地指挥所政工组,负责现场的宣传、鼓动和工地简报的编印。指挥所的常务副指挥是司令部的王富业副参谋长,他的电话铃声昼夜不断,那千军万马大战白云山的情景至今令人心潮难平。由于两支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你追我赶,奋勇争先,使白云山隧道主体工程一年完成,13个月竣工,受到铁道兵兵部通电表彰。白云山下的比擂之战中,二团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从此跻身长隧施工劲旅的行列。

忘不了驰援中段,攻坚克难显身手。襄渝铁路中段位于陝南汉江峡谷,1972年铁道兵决定从东西两头抽调部队,组织中段大会战。二团担任展()(滩沟)6.2公里施工任务。参战指战员克服山高坡陡,地形险峻、交通不便、供应不畅等诸多困难,边安家、边施工,历时20个月连续奋战,出色地完成了会战任务,保证了襄渝铁路于197310月在棕溪车站全线接轨通车,受到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的表彰。在会战期间,笔者曾多次随同师领导到二团,沿途道路之艰险,工程之艰巨,生活之困难至今记忆犹新。铁道兵前无险阻铁道兵前无困难,叶帅的题词真是千真万确。

忘不了整治滑坡,全力以赴美名扬。19738月,二团从展沙段移师陕西白河,担任原13师管区胡家营至冷水段41公里的收尾配套、病害整治任务。特别是位于白河车站的杨家沟大滑波,规模之巨、危害之烈、难度之大在全线罕见,为业内外所瞩目。在新课题面前,全团上下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按时完成了任务,为襄渝铁路全线交付国家运营做出了突出贡献。用锚固桩锁定大滑坡成为一个杰作,锚山记一时成为新闻媒体的热门话题。

二团在襄渝线上整整战斗了十年。这十年从东段到中段,从练兵到搏击,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创造了不凡的业绩。兵改工后,二团改制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谱写了铁路建设新的篇章。我是二团的一名老兵,深为二团人而自豪和骄傲。二团的战旗,永远在我心中飘扬!

(张恒志 2020428日  原载《中原筑路》2021年5月版)

1970年,铁二团政治处宣传股见习干事张恒志在官山河大桥留影

作者简介:张恒志,湖北鄂州人,1951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84月入伍,历任铁道兵二团警卫排战土,管理股文书,宣传股报道员,一营三连班长,团宣传股见习干事,铁一师秘书科秘书,铁一团六连政治指导员,师组织科干事、副科长、科长,铁道兵中南办事处办公室主任,中铁建中南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书记、主任兼书记,中铁十一局武汉建设指挥部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