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于感情,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手段

 亦然花开 2021-06-21


写文章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离不开感情的抒发。

感情是文章腾飞的翅膀,一篇激情澎湃、感人肺腑的好文章,就如同插上了感情的翅膀,会把读者的内心引领到美好的感情世界中去,从而得到极大的情感享受。

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情意交融,才能具备震撼人心的感染力,拥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一、抒情

抒情是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主观感情的表现和抒发,是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和感情熔铸而成的。

抒情应用非常广泛,诗歌中不能没有抒情,特别是那些抒情诗,更是抒情的典范。散文离不开抒情,那些以抒情为主的抒情散文,更是如此。议论文虽然要说理,但并非冷冰冰地说教,也要做到笔下有温度,笔中有深情。即便是那些作为应用文的广告、通告、说明词,也少不了使用带有抒情色彩的语言来煽情,博得大家的好感,引来无数的流量。

想要吸引人的注意,想要打动人心,必须做到以情感染人,用情吸引人。没有感情的流露和表达,不管语言有多精彩,辞藻有多华丽,都不能直入人的内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不只在于他的文辞优美,更在于他以非常诚挚动人的文字,表达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深情。这就是文章感人之所在。


二、抒情方式

抒情从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直抒胸臆,写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抒发不可遏制的激动感情,常用一些带有感叹词语的句式来表示,比如啊、呀、呜呼等。

这种抒情方式,多数是在感情极度强烈时,无可遏制地从心底里喷涌而出,具有极强的抒情感染力。

2.间接抒情,就是把想要表达的感情,依附于人物的塑造,景物的描写,观点的表达,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使抽象的主观感情客观化、形象化,成为可以被观赏者再度体验的对象。

它的特点是需要依靠某种媒介,包括人、事、物、景等,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耐人咀嚼,引人联想。

运用间接抒情法抒情,可收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效果,是叙事性、议论性文章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方法。

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

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富有感情色彩,让人过目不忘。


三、间接抒情的三种方式

间接抒情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

1.即事寓情。就是把抽象的感情寓含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让感情通过事实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读者在了解事实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教育。

这既是叙述,也是抒情。这种即事寓情的叙述与一般的叙述有所不同。

一般叙述要求事件的完整、精细,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客观存在。

即事寓情的叙述不要求再现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只需要有一个粗略的轮廓。叙事是抒情的工具和手段,叙事中洋溢着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2.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写景状物来抒情。情和景是无法分开的,真正达到了景中情,情中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即景生情就是通过写景巧妙地抒发情感。草木是无情的,但作者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那些没有生命力的草木之上,使草木能够通人情,解人意,释人心。

这时的写景,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通过写景来写人,以景为媒介,抒发人的感情,目的在于写人,这就是借景抒情不同于一般景物描写的地方。

3.寓情于理。通过阐释事理来抒情。议论是议论文的主要表现方法,但一般的记叙文也离不开议论,即便是一些文学作品也不完全排斥议论。

记叙文常常通过议论表现主题思想,深化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的《故乡》中对于地上有没有路的阐释,都是非常精彩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别于议论文的逻辑论证,实际上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的特点,通常以睿智的形象化语言,富有哲理的思辨色彩,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深沉的思想见解。

抒情要具有感人的力量,抒发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出感情的独特性,这样才能使情感在表达中得到升华,达到独特的无以伦比的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