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指导 | 黄牧航:合理不等于正确——谈历史教学中的推理与推测

 北雁南飞8302 2021-06-21

合理不等于正确

——谈历史教学中的推理与推测

黄牧航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图片

        日本卡通片《名侦探柯南》里有一句著名的话:“真相永远只有一个。”历史学家的思维方法与侦探极其类似,我们同样可以说,历史上的谜团,真相也永远只有一个。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合理的解释却可能有多个。合理的解释并不等于正确的解释。

        例如,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时,传统的方法都是按照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强调“官逼民反”。这种解释是合理的,但并不正确。当时英国政府对北美殖民地的压榨不算严苛。美国独立战争与其说是为生存而战,倒不如说是为了自由的信念而战。


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大量遇到类似的情况。某高中今年为什么出了个文科状元?某学生为什么能够拿到全国赛的金牌?……对这些问题,我们随口都可以罗列出一大堆合理的解释,诸如家庭背景好、学校学风好、学生天资聪慧、勤奋用功、学习得法等等。但如果我们深入地研究这个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全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一旦我们陷入了惰性思维,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想到一个合理解释便心安理得,认为已经找到了真相,那就是一种严重的思维谬误。

        那么,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解释从来源上看有何不同?合理解释是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推测出来的,而正确解释是在大量真实信息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推测和推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差异:一是信息量不同,推测所依据的信息量往往是不充分的,而推理所依据的信息量是充足的;二是对想象力运用的程度不同,由于信息量不足,推测其实就是一种猜测,需要运用想象力,而在信息量充足的前提下,推理只需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就可以了。


图片

        例如,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虽然只是摹抄或习字之类的文本,谈不上什么书法艺术的高度,但它们出现在遥远的沙漠绿洲中,引起了历史学家的震惊和兴趣。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他们纷纷推测或推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根据荣新江教授的综述和论述,主要有以下结论:①在唐代,《兰亭序》已经作为练习书法的习字本在民间流传;②在唐代,民间流传的只是集王羲之的字的《兰亭序》,不一定是《兰亭序》本身;③唐代民间已经有了练习王羲之书法的风气;④不排除这些抄本是当地的胡人所写的;⑤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渐到西域地区的印证之一。

        上述的前四点都属于合理的推测,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而第五点则属于推理,因为在西域出土了唐代人书写的《兰亭序》,可以直接证明中国的书法文化传播到了西域地区。

        史学家的思维方法,通常是先推测,再推理。先合理想象,再找史料来进行证实或证伪。推测肯定不能代替推理,合理解释也不能等同于正确解释。而在高考命题中,推测性的题目也越来越多。例如今年全国一卷的一道选择题: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单从题干所提倡的信息,我们是无法直接推断出B项的。真实的情况是否就是这样?行政效率是否真的提高了?严谨的历史学家肯定需要更多的史料来论证。正如李剑鸣指出的:“推测要做到合理,关键在于只能用它来弥补中间环节的材料缺失,而不能做纯粹的逻辑推理,也不是将推测的结果作为定论。”(《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309页)当前高考选择题中,这类推测性的题目数量太多,它会让师生误以为推测就是定论,合理就是正确。


选自《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