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的那些年俗

 人生掠影 2021-06-21
      以前,在农村老家,一般是进了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
      今天腌一罐头瓶子腊八蒜,明天煮一锅猪肉、灌几斤粉肠、蒸一屉血糕,后天再摊几斤煎饼,差不多每天都不闲着,认为忙忙碌碌才像要过年的样子。腊月里有数几个逢集的日子,都要去集上采买年货。每家每户节衣缩食一年,攒下来的那点钱,一个腊月要花去很大一部分。
       但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是从腊月三十除夕开始,虽然二十三小年也算是一个重要节日。三十这天,上午一般是打扫院子;下午上坟烧纸、贴对联、粘窗花、剁馅儿、包大年初一早晨的饺子;晚上守岁。在村里还没通上电的日子,三十晚上守岁就是点一盏煤油灯,一直点到初一早晨天亮,为了省油,人们会把灯芯拨到最小。因为没有春晚,所以守岁一般是全家人坐在炕头儿上,守着提前炒好的花生、瓜子、块儿糖,吃吃喝喝,打打扑克,聊聊天,当然,最后还是要睡觉的,只是比平时睡得晚些。后来村里通了电,有了电视,就演变成了全家人看春晚,春晚结束再看个贺岁片,直到没有电视节目为止,睡上一两个小时,起来煮饺子。
       初一早晨早起煮饺子,老人们称为“起五更(jing)”,说是谁家起得早,谁家这一年能过好日子。而起得早的标志,是饺子煮熟时,燃放一挂鞭炮。每家在包初一的饺子时,都会包一个放硬币的、一个放豆腐的,寓意着吃到放硬币的这一年里会有钱,吃到豆腐的这一年里会有福。一般是天还没亮,饺子就吃完了,换上年前做好的新衣服,三五成群、走街串巷,给村里的长辈们拜年。
       从初二开始到初四,是到别的村走亲访友拜年的日子。以前村里的大户人家亲戚多,交通也不方便,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三天的拜年时间很紧张,经常一天要走上两、三家。这时,中午到谁家吃饭也有讲究,一般常规是初二回姥爷或舅舅家,初三去姑姑家或姨家,初四扫尾。关系稍远的亲戚主要是去看望一下,坐一会,聊聊天,临走时给长辈磕头拜年。
       初五之后,一般也就没什么事了。正月里还有两个节日,一个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午吃饺子,晚上煮元宵。另一个是正月二十五打囤,对于世世代代种地的农民来说,这算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中午饭后,用白色的粉笔或白灰在院里的空地上画一个圆圈,比作粮仓;包些小麦、玉米、大豆等五谷,放在圆圈的中心,用砖压好,谓之打囤,意指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满仓,谷满囤。打完囤,年算是过完了,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