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名医缪希雍:滚烫之心,似熊熊燃烧的火球

 牛寳寳 2021-06-21
在看罗大伦先生的《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按照惯例,应该一部书读完再写读后感的。可缪希雍的故事太让我感动了,我总是对道德底线高出常人的人毫无抵抗力,会愿意放下一切心防,多和他们沟通、结交,成为一辈子的朋友。

缪希雍就是这么一位人,虽然罗大伦先生在书里更多地用“侠胆仁心”描述缪希雍,但我更多的感受到了缪希雍一颗滚烫的心,熊熊的燃烧着,犹如火球。

缪希雍的雕像,不知道是否写实,但我肯定它不写意。
缪希雍的雕像,不知道是否写实,但我肯定它不写意。

是不是缪希雍的名气不大?我接触中医快一年了,就从没听过这么一位名医,希望这只是我的孤陋寡闻。但看过罗大伦先生的描述,谁都无法不动容——这是一位铮铮铁骨的汉子哪。所以我得详细的转述一下缪希雍的经历,希望看到这篇日记的人也记住有这么一个人。

自打范仲淹范文正老先生(“可怕”的谥号,文正哎,文臣的NO1谥号)说了“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的话后,科举不中的读书人有了合情合理的新去处——当中医。所以古代的中医大多是儒生形象,面容清癯,有修养,书卷气十足,我估摸着我贴的图片里那副雕像就是这么来的。

但偏偏缪希雍就不是。他生的身材魁梧,电目戟髯,犹如画图中的侠客(如世人所图羽人剑客),说话嗓门大得很,一嗓子直震得屋子里的锅碗瓢盆嗡嗡直响。所以我才说那雕像也许写实,但肯定不写意。

别误会,缪希雍并非出身草莽,事实上他爸还是汉阳通判,虽然是小官,但那也是官,所以缪希雍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据说,成绩还是不错滴。

本来吧,这官二代他当得妥妥的,日后子承父业,儿孙再加把劲,这官宦世家的名头就坐实了。不过这样一来,就没有一位名医了,老天爷显然不干,所以缪希雍十三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家道pia得中落了,世态炎凉神马的,少年时代的缪希雍应该体会很深。这对他后来的性格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缪希雍在用一生的时间证明着,这个世界上还有公道,还有真正的友谊。所以说,别把啥责任都推给社会哈,心里有阳光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温暖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十七岁那年,缪希雍得了很重的痢疾,吃过中成药,看过小广告,找过大名医,统统都无效。这病闹了他一年,不但害的家里一贫如洗,缪希雍本人也病的骨瘦如柴,近乎等死。抱着活马当死马医的心态,缪希雍找到了家里的《黄帝内经》(我得拜一拜),研读起来。这人哪得讲个缘分,缪希雍就是吃医家这口饭的,文化底子也有,一看顿有所悟,抱着必死的决心自己开了药,喝下去,病好了(再次膜拜《黄帝内经》)。自此,缪希雍走上了学医的旅程。

当年日以继夜苦读的缪少年(偷自《凿壁取光》雕像 ~\(≧▽≦)/~)
当年日以继夜苦读的缪少年(偷自《凿壁取光》雕像 ~\(≧▽≦)/~)

这一学就是十年,十年哪。因为要养家,所以根本不可能脱产学习,不但不能,连书都是东家借,西家还。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读,晚上时间不够,就不睡觉读。还读不完怎么办,磕头作揖给人赔笑脸,希望借书人再宽限一两天。

读着读着缪希雍不满足了,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想出去走走。没想到,这一走,又是十年。根据罗大伦先生的描述,这十年他是边打工边游历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做闽抚许孚远的幕客。

依然很儒生的铁血将军许孚远,心学的正传,星星眼
依然很儒生的铁血将军许孚远,心学的正传,星星眼

介绍一下许孚远吧。他是明嘉靖年的进士,隆庆初年,出为广东佥事。这个时候倭寇骚扰广东,这位许孚远统军以水路夹攻,大爱倭寇。所以是铁血军人,传说中的“儒将”哎。一般来说吧,从部队退下来的人,都有股英气,再联系后来缪希雍的豪侠作风,就明白了,这是在部队锻炼出来的。

那么缪希雍跟这位许孚远先生学到了什么呢?原来,许孚远是王阳明先生的正传(难怪打仗这么厉害),不得不说,缪希雍很有眼光,连打工都要在学问家的手底下,一边赚生活费,一边跟人家学习哲学(我羡慕的口水嗒嗒滴)。

哲学有个毛用呢,这里我还真是有点感慨。哲学毛用都没有,不但没有用,还特容易引起误解,一提哲学,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对号入座——带着厚玻璃片,不通世事,脑子一根筋,最好张口“叔本华”,闭口“上帝死了”,恩,齐全了。我要摔桌~~~

我又扯远了,肯定是被那谁给污染了,老发散性思维,说话没重点。

罗大伦先生认为,通过对心学的学习,缪希雍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在日后的著作中,曾经多次提到医生的精神境界,可见他对医生的内心修养是十分重视的(文章最后有缪希雍的《祝医五则》,真是说的太好了,就该贴在每个医生的座位旁,抬眼就能看到)。

从部队出来了以后,缪希雍已经是一个豪气冲天,身体健壮的年轻人了,此时,他把目光投向了民间,只要是民间高手,他就一定会去拜访学习。在这十年中,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大明王朝的土地,造访了很多名山大川,乡间村落,所到之处,有患病的,他就给人看病,碰到有谁有绝招秘法的,他就虚心请教。

我还得拐一下。古人吧,把秘法看得很重要,老话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别看那么简单的一句“碰到谁有绝招秘法,他就虚心请教”,其实背后有好多故事,让我特有感悟。我总结了一下,这事儿缪希雍是这么干的。

第一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缪希雍知道这个人有绝活,就虚心请教,一天不成就两天,两天不成就七天,一周不成就一个月……当时无锡名医马铭鞠的医术就是这么得来的。后来缪希雍写的书《先醒斋医学广笔记》里,就很明确的把马铭鞠的名字标示了出来,表示自己只是收录。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很高兴,这书流传了下来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很高兴,这书流传了下来

第二吧,无论贵贱,倾心结交。文献说缪希雍没架子,见了面就不拿自个儿当外人,无论是道士,还是毫无身份的樵夫,都诚心交往,肝胆相照。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我猜这样收集到的秘方也不少。

第三吧,也是最令我佩服的一点,缪希雍不把这些秘方藏着掖着,你要就给你,还怕别人记不住,边说还边写。

就这样,他身边所有的人都被感动了,经常拉着他,告诉他说:我家里传下来这么一个方子,治疗某某病效果特好,现在我告诉你吧。

这样十年,他学习到了大量的医疗知识,秘方的数量令人叹为观止。而缪希雍把这些秘方都记录在了《先醒斋医学广笔记》里。看到这里,我真的除了赞叹就是赞叹,人的境界要是高起来,那也是没上限的。

扯回来,我接着说。

罗大伦先生之后记录了另一个让我赞叹的事儿,那就是缪希雍和紫柏大师的结交。这是另一个提升缪希雍精神境界的大事件。

紫柏大师,历史上记载这是位很怪的人,如果来客的心不善良,话不投机,他甚至拿起大棒要打人家,够生猛。但他却和缪希雍相谈甚欢,引为知己,可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初初和紫柏大师交往的缪希雍正处于人生困顿中,不是生活上的,是精神上的。在这十年的游历中,他看到了百姓的贫困生活,看到了病痛中人们的痛苦,也看到了某些医生趁患者有病要挟钱财。作为医生,他疑惑了,人心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帮助人们解除痛苦?

紫柏大师发起创刻方册大藏——《嘉兴藏》,被誉为明末四大高僧
紫柏大师发起创刻方册大藏——《嘉兴藏》,被誉为明末四大高僧

紫柏大师说了一段让我只能喝彩的话,我得全文copy一下:“这个世界的确有着很多的痛苦、丑陋,但是,我们如果一味悲叹世人可怜,然后不停的修行自己,并不算是慈悲。真正的慈悲,是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助世人,可能这个任务是很难完成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发大愿力,尽力去做,不要管别人怎样,你只管去做,相信总有一天会感化世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慈悲啊。”

缪希雍听后双手合十,对着紫柏大师做出了自己的承诺:”禅师,我一定会尽一生之力,去做好一个医生,帮助世人。“

名医缪希雍正式脱壳而出。

罗大伦先生记录了很多缪希雍行医的逸闻趣事,我这里略过不表。来说说缪希雍晚年和东林党人的结交。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在无锡的东林,形成了一个东林学派。该年,顾宪成、高攀龙等从朝廷被阉党排挤出来的人,重新修复了这里的一座宋代旧书院,邀请江南的学者开坛讲学(没错,就是《百家讲坛》),自此兴起探讨学问与道德文化的运动。大家在这里讨论政治,抨击政府(矮油),希望政府能够驱逐奸邪,广开言路。

掩映在青翠间的东林书院
掩映在青翠间的东林书院

缪希雍在行医的过程中,认识了好多东林党人,由于自己也有一腔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

然而世事无常,当时把控朝廷的魏忠贤阉党怎么可能容忍一帮文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东林党人上疏怒斥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天启五年,魏阉一党开始对东林党人痛下杀手。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杀戮,魏忠贤的走狗还列出了株连的名单:《东林点将录》,株连一百零八人。

那么此时的缪希雍如何呢?

虽然他也是阉党通缉名录中的人,但是由于并不是朝臣,所以阉党没对他采取行动(抓鱼要抓大的,缪希雍”油水“不够,我猜的),这样,他就成为了东林人中唯一的能够自由活动的人。

好多营救的信息,传递危险的信息都需要及时的通知各处的东林人。

此时,已经没有人可以用了,这些信息,连仆人都不能相信,怎么办?难道要缪希雍亲自出马吗?但是,他已经是将近八十岁的人了,能行吗?

当然能行!缪希雍豪侠一生,此时虽然年龄大了,但豪气何时稍有减少?牵马来!烈马在嘶鸣,缪希雍老人翻身上马,雄姿不减当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缪希雍纵马往来穿梭于各地,为了营救东林党人,传递各种消息。有文献记载,他甚至都是在夜里行动的,数次”夜叩“某某家的门。

罗大伦先生用最感性的笔触记录下了这样一个画面:烈马鬃毛飞扬,奋蹄飞奔,在马上,年仅八十的缪希雍满头白发,但仍是”电目戟髯“,如”羽人剑客“,长途的奔波并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半点疲倦,在他的心中,流淌着激愤的热血,他的脸上,仍显露着不屈的怒容!

天启七年,缪希雍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附:祝医五则
※※※凡人疾病,皆由不惜众生身命,竭用人财,好杀鸟兽昆虫,好棰楚下贱,甚则枉用毒刑,加诸无罪,种种业因,感此苦报。业作医师,为人司命,见诸苦恼,当兴悲悯,详检方书,精求药道,谛察深思,务期协中。常自思惟,药不对病,病不对机,二旨或乖,则下咽不返。人命至重,冥报难逃,勿为一时衣食,自贻莫忏之罪于千百劫,戒之哉!宜惧不宜喜也。

※※※凡为医师,当先读书。凡欲读书,当先识字。字者,文之始也。不识字义,宁解文理,文理不通,动成窒碍。虽诗书满目,于神不染,触途成滞,何由省入。譬诸面墙,亦同木偶,望其拯生民之疾苦,顾不难哉。故昔称太医,今曰儒医、太医者,读书穷理,本之身心,验之事物,战战兢兢,求中于道,造次之际,罔敢或肆者也。外此则俗工耳,不可以言医矣。

※※※凡为医师,先当识药。药之所产,方隅不同,则精粗顿异。收采不时,则力用全乖。又或市肆饰伪,足以混真。苟非确认形质,精尝气味,鲜有不为其误者。譬诸将不知兵,立功何自?医之于药,亦犹是其。既识药矣,宜习修事。雷公炮炙,固为大法,或有未尽,可以意通。必期躬亲,勿图苟且。譬诸饮食,烹调失度,尚不益人,反能增害,何况药物关于躯命者也?可不慎诸!

※※※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我是人非,与境角立。一灵空窍,动为所塞,虽日亲至人,终不获益。白首故吾,良可悲已。执而不化,害加于人,清夜深思,宜生魁耻。况人之才识,自非生知,必假问学。问学之益,广博难量,脱不虚怀,何由纳受?不耻无学,而耻下问,师心自圣,于道何益!苟非至愚,能不儆省乎?

※※※医师不患道术不精,而患取金不多。舍其本业,专事旁求,假宠贵人,冀其口吻,以希世重。纵得多金,无拔苦力,念当来世,岂不酬偿?作是思惟,是苦非乐,故当勤求道术,以济物命,纵有功效,任其自酬,勿责厚报。等心施治,勿轻贫贱,如此则德植厥躬,鬼神幽赞矣。

上来所祝五条,皆关切医师才品道术,利济功过。仰愿来学,俯从吾祝。则进乎道而不囿于技矣。讵非生人之至幸,斯道之大光也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