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冬病夏调黄金期!中医3妙招,养阴护阳,逼出多年老寒湿!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21-06-21

夏至,是个大节气,一年二十四节气里只有“二至”——冬至和夏至。夏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阳气达到鼎盛的时期。而“盛极必衰”阳气到达极致,至此阳气转弱,阴气始生。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养阴护阳,养心清心,同时也是冬病夏调的黄金期!

夏至养生,重在养心护阳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是《礼记》中对夏至节气自然界现象的描述。

夏至三侯

一候:鹿角解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蜩始鸣

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为喜阴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黄帝内经》说:“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所以夏季养生的要点在于养心守阳。夏至阳气旺盛的时候,我们适当保养阳气,能够使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所以在《黄帝内经》里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明训。但同时夏至也是“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语说“夏至一阴生”,尽管天气炎热,可大自然阴气已经开始生长。

此时,盛阳覆盖于其上,阴气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则开始死去,阴阳交替,阳极生阴,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故此阶段养生保健既要保护阳气,更要顺应阴阳的变化特点,使阴阳两气相顺接。

养心护阳这么做

1、心静养阳,动能生阳

夏季养心,宜静不宜动,心静则守阳,汗液也会减少;

不能贪凉处在阴凉潮湿的地方,要少吃寒凉食物,以免寒气困阳,出现不会出汗、头晕乏力、不思吃食等症。

动能生阳,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进行。

2、起居有时,养阴护阳

夏季日长夜短,起居调养,宜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的阳盛阴衰。

适量午睡,能养阴护阳,使大脑和全身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风扇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3、调息静心自然凉

夏至天气炎热,人们心情易烦躁,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所以夏至情志养生要调息静心,以保神清气和,心情舒畅。

4、适食酸味忌寒凉

夏至天气炎热,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要清淡,可多食蔬果杂粮,不宜肥甘厚腻,以免助湿助热。而夏至气温高,耗气大,出汗多,人体水分丧失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容易出现口渴、乏力、疲劳等症状。中医认为多食酸味可固表敛汗。
所以此时进食可适当多吃酸味,如乌梅汤即是夏季保健良品;也可适当加点盐水,以补充随汗损失的盐分。但切忌为贪图一时畅快,大量食用寒凉之品。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颐身集》有载“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故西瓜、绿豆汤等虽是解渴消暑之品,也不可过食或冰镇食之,避免损伤脾阳。

夏至祛湿排寒正当时

夏至后,高温多雨,让人几乎天天在“蒸桑拿”,最易生湿。俗话说的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夏季湿气重,会让人出现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失眠等症状。

一些体虚多病的人,比如容易反复发作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脾胃虚寒等,而此时要抓住冬病夏治的时机,好好补养气血,增强体质。

夏季是祛湿气、排寒气的最佳时期,做到以下几点可顺利排寒湿。

1、运动祛寒湿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2、泡脚祛寒湿

夏天用温水泡脚养生很有必要,特别是脾胃不好的人,易受湿邪侵犯;

用藿香煎汁或艾叶泡脚,祛湿消暑最好不过了。

3、饮食祛寒湿

平时多煲含淮山、薏米、红豆、茯苓、党参的汤粥,可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配菜中加点蒜、葱、生姜、辣椒也可祛湿。但要注意量,过多则会火气旺盛,不要刚去了湿,又来了火。

夏至艾灸——养阳祛湿寒

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夏至人体的阳气达到顶峰,此时进行艾灸,能有效地扶阳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夏至前后几天都是艾灸的好时机,借助天时,祛除体内寒湿,强身健体。

对于有虚寒性疾病(如哮喘、咳嗽、关节炎、脾胃病等)或虚寒性体质(如经常怕冷、手脚冰凉)的人、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夏至常灸以下这7个穴位,有祛湿健脾、疏肝益肾、滋补元气、提高免疫的作用:可改善夏季脏腑缺乏阳气温煦的状况。

夏至节气灸

1、背俞穴

在背腰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一个背俞穴,如心俞穴、肝俞穴、大肠俞穴等,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作用: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中医讲背部为阳,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可补充背部的阳气,也就是补充全身的阳气,人体内的寒邪就容易去除。每穴可艾灸35-45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

2、神阙、气海、关元

腹部为阴,故而可常灸,艾灸此三穴可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神阕穴在腹中部,脐中央(肚脐眼)。气海穴在下下腹部,肚脐正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正下3寸。夏至这天,特别是别忘了要灸神阙!每穴可艾灸35-45分钟,以自己舒适为度。

3、足三里

夏季炎热,消化不好胃口也差,灸足三里可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在小腿外侧,膝盖之下外侧凹陷处(外膝眼)下3寸。三十岁以后需要经常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寿。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意思就是三十岁以后可灸足三里穴,气血不能上攻头,不头晕。

愿你夏季养好身体,全年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